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广凤 《经济研究导刊》2010,(27):184-184,258
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社会资本对技术扩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隐性知识的传递与扩散、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与技术创新扩散的速度、潜在采用者范围和采用者总量以及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能力等方面。企业应构建自身的社会资本,通过技术扩散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技术生态位及生态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要求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技术的生态化。企业是技术创新群落中的主体。因此,要实现整个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生态化,首先就要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技术因子是企业发展的控制参数,主宰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构成了企业生态位中少数几个序参量之一,并且形成企业技术生态位。而技术生态位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分离,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基于生态位的技术生态化具备了"适者生存"的技术选择机制和开放性、适应性的自稳过程及自适应能力特征。这些特征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实现机制,并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实现生产工艺生态化、全寿命周期分析及全过程的生态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傅元海 《当代财经》2012,(9):91-101
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2003-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效应和外资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作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反映的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外技术对我国内资企业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小于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技术经济》2018,(4):1-11
基于权变理论,利用来自14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交互对后发企业技术跨越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在后发企业的技术跨越过程中呈由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向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趋势;不同技术创新能力与不同技术创新战略的交互对后发企业的技术跨越绩效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在技术创新能力水平更高的情况下,自主研发战略有利于后发企业成功实现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竟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可见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技术创新活动有如下特点:一是综合性。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技术能力也是技术与经济、教育和文化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二是系统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种单项活动或某一环节、三是创造性。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过程。四是技…  相似文献   

6.
以动态能力观为基础,探究了转型经济环境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商业化绩效的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技术动态性和市场动态性)在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商业化绩效间的调节作用。基于我国16个省市目标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技术机会识别能力、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变革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商业化绩效;环境动态性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商业化绩效关系具有部分调节作用,其中,技术动态性显著削弱了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与技术商业化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来自4个省份的357家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探讨跨界搜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动态能力和技术动荡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跨界搜寻的两种类型搜寻(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对组织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动态能力中介两类跨界搜寻和技术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在技术知识跨界搜寻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市场知识跨界搜寻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组织外部较高的技术动荡水平不仅会加强动态能力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还会强化动态能力在两种类型搜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动态能力观为基础,探究了转型经济环境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商业化绩效的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技术动态性和市场动态性)在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商业化绩效间的调节作用。基于我国16个省市目标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技术机会识别能力、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变革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商业化绩效;环境动态性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商业化绩效关系具有部分调节作用,其中,技术动态性显著削弱了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与技术商业化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技术创新及其进步在全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中国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正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基于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科技竞争力的需要,本文从技术本质及其特征为出发点,对"知识-技术-产品"进行了技术解析的系统分析。同时,从技术本质理论的角度进行了技术维度分析,并在现有技术分类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技术特征维度研究。初步探索了适用于现代技术解析的方法和路径,提出了技术解析研究的六个主要维度,即技术先进性、技术适用性、技术友好性、技术投入量、技术产出量和技术产业化,并对相关维度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来自4个省份的357家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探讨跨界搜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动态能力和技术动荡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跨界搜寻的两种类型搜寻(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对组织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动态能力中介两类跨界搜寻和技术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在技术知识跨界搜寻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市场知识跨界搜寻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组织外部较高的技术动荡水平不仅会加强动态能力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还会强化动态能力在两种类型搜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服务中介-企业”互动与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的动态关系需要深入洞察,以便为企业提升知识吸收能力提供指导。因此,提出“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影响的理论框架,建立反映二者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ism PLE工具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呈指数型增长特征;“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且有递增的边际贡献。随着互动层次和水平的提高,“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大。“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的作用存在“临界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问题,从科研学术能力、成果商品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市场把握能力4个维度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物元模型,根据可拓集理论建立动态评价模型。结合实例,对西安某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动态评价,以描述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风电市场的发展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分析了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对该产业所采用的技术创新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结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3种模式。基于此创新模式分类,绘制了我国主要风电设备整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演变路线图,总结了技术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并指出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只有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更多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抓住发展机遇,走出困境,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9-2018年中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重点分析了空间视角下消费结构升级、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多重关系。研究发现:①当前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呈现U型关系,即在消费结构处于较低阶段时,其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呈负相关关系,而当消费结构升级到一定高度,这种负向关系转变为正向关系;②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能力呈现倒U型关系,即当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时,政府支持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当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支持开始成为制约因素。在考虑发现①的基础上,可以认为政府支持下呈现的倒U型曲线与消费取向的阶段性变化密切相关,即当消费结构处于较低阶段时政府支持发挥了弥补市场不足的作用,而当消费市场转向有利于创新发展时,过度的政府支持会对自由市场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不利于创新能力发展;③在空间溢出上,地理距离矩阵下呈现出与发现①和发现②相似的关系,经济距离矩阵下呈现出与发现②相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表明,研发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为探讨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分别选取技术整合和组织整合机制作为中间变量,对研发能力转化为创新绩效的过程进行研究,并以广东部分制造业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整合能力在研发能力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从组织整合机制子维度看,协调能力和社会化能力调节研发能力对技术整合的影响,同时,社会化能力在技术整合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中也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广,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组建联盟关系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创新联盟理论,构建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框架,通过对451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①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流动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知识重构能力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知识流动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区域间技术收敛是实现区域间经济收敛的必要条件。文章从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的分类出发,剖析了外生与内生、体现式与非体现式、资本偏向和劳动偏向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给出了技术收敛的测度指标体系。文章认为,当前关于技术内生和外生的研究并没有与技术进步的"体现观"结合起来。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所指的技术进步主要是非体现式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主要是体现在资本或劳动力中的技术进步。所以,技术收敛的分析应该在经济收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体现在资本和劳动力中的技术和没有体现在要素中的技术,建立相应的测度指标体系。这种测度技术收敛的方法与一般性的技术收敛测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对相关的产业技术政策、人力资本流动政策以及产业转移等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理论,提出“技术交易投入—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理论框架,构建产业间技术融合数理模型,论证技术交易投入通过提高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进而提升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的传导机制。利用2012-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农业产业和航空装备产业96家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和财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交易投入、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和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三者间关系,发现增加技术交易投入能够提高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进而提升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 该结论有助于丰富产业间技术融合理论研究,为产业间技术融合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将技术能力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将创新战略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种,并从文献分析中提出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对创新型绩效形成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了257份样本数据,并对各种影响路径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均能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利用式创新比探索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A firm's local environment can constitute a source of national or regional cornpetitive advantage. An important question, therefore, is how these environments come about and how they can be lost.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a local environment is a function of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It is a function of how certain initial and prevailing conditions, the type of innovation, and chance events, influence the processes of uncertainty resolution, capabilities building, and survivor selection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We also argue that a region can lose its advantage when a dominant design emerges or when a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y obsoletes the localize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of not only manufacturers, but also of their suppliers, customers and related industries. The environment is dynamic as firms and nations, in response to their performances, also influence it by changing their strategies or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