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声 《英才》2010,(8):25-25
山雨欲来风满楼。7月18日晚,百联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3只股票——百联股份(600631.SH)、友谊股份(600827.SH)、友谊B股——同时宣布次日起停牌5个工作日。公告显示,停牌原因是“公司实质控制人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重组事宜”。  相似文献   

2.
好戏还在后头.百联的成立仅是开始.据悉上海会成立15家类似百联这样规模的集团。为了更有效地面对国际竞争.上海的国资改革正抓住时机,实施“有进有退.能进能退”的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3.
刘嘉偌  姚松鑫 《中国企业家》2009,351(22):84-91,142
这是一场横跨沪港两地4家上市公司的重组。重组后,两家医药上市公司将被注销,一家上市公司医药资产将被清空——吸纳了三家上市公司医药资产,拥有研发、制造、分销、零售完备产业链的“新上药”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4.
百联的挂牌,不论是对百联集团本身还是对国资委来说,都出了一张难度颇高的“考卷”,这场“考试”的意义不仅在于上海商业的重组。更在于国资改革的“百联模式。是否可行。百联到底是“航母”还是“恐龙”.就看它会交出怎样的答案了  相似文献   

5.
自从1993年“宝安”收购“延中”拉开中国上市公司重组第一案的序幕以来,上市公司中的重组案便层出不穷。据统计,1997年国内745家上市公司中有210余家进行了资产重组,占到28.19%;1998年在851家上市公司中有394家进行了资产重组,占到46.3%;1999年,资产重组  相似文献   

6.
由“郑百文”事件引发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人们猜测“郑州 百文”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家破产上市公司的时候,却有了戏剧性的转机;由其最大股东郑州市政府和最大债权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反复协商确定的资产重组方案获得通过,山东三联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入主“叛乱百文”,实现借壳上市,透过“郑百文”事件出现、处理的全过程,我国证券市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值得三思。  相似文献   

7.
4月月24日百联集团正式挂牌,5月28日百联集团便宣布组建一百集团百货连锁事业部,方向是经营中高档百货,这是百联成立之后正式组建的第一个事业部,业界将此举称为”百联集团重组第一枪”。  相似文献   

8.
日前.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提出,要通过立法和监管积极创造条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两方面着手、使并购重组走出以绩差上市公司为中心.以价值转移和再分配为主要方式的死胡同.形成以实质性资产重组为主,以产业整合勾特征的战略性并购重组的新格局。我国交购重组是体制因素驱动型,立法和监管对开购重组的影响重大立法和监管应当鼓励和引导并购交易创造价值,让市场参与者有平等的舞台进行竞争,为证券市场大量历史遗留难题的解决剖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立法和监管的模式上.已于去年12月1日正式生效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采取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要约制度的设计,与美、英收购立法模式有根本性的区别,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鼓励了上市公司实质性并购重组。“积极鼓励”和“程序公正”是对收购立法和监管中的两大基本原则.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规定了采用全面要约收购方式;同时,为了降低全面要约方式的成长,鼓励上市公司收购.扩大了自动豁免和经批准取得豁免的范围.创造性地将要约中上市交易股份和非上市交易股份区别对待、分别定价、以降低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方式的成本。这位人士认为.平购重组目前已经超越新股发行市场.成为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最主要环节。自1999年以来每年约有1/3的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平均1家上市公司每4年面貌就要更新:单以2002年为例、当年新股发行70家,而年度内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控制权生生转移的股权收购数量达122家,主营业务发生变化的重大重组数量为44家,大量的并购重组为上市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使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有所改善,为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但他同时也指出,鉴于并购重组的市场动机与利益机制的特殊性,一些并购行为利益的再分配和转移,没有创造出社会净价值,因此,需要从整体上改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价值效应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4,(7):67-69
<正> 百联涉及多种零售业形式,下辖7家上市公司,面对今年12月11日商业零售业彻底对外资开放,百联集团如何应对? 2003年,在亚细亚当年的硝烟散尽的时候,上海零售连锁业又出现一位超级巨星——王宗南。在“上海百联集团成立”、“联华超市香港上市”这两宗零售界最具轰动性的事件中,他唱的都是主角。百联是一家销售收入达500亿元的国内最大商业企业,短时间内,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台,王宗南几乎一夜之间把联华超市带到了一个国际化的经营视野里。  相似文献   

10.
百联的重组只是借了国资委成立的东风,在此之前上海市商委对下属商业企业的重组酝酿已久,各方专业机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完成的关于商委旗下9大商业集团重组的咨询报告。“这一报告对百联集团的成立,起到了很强的参考作用。”亚商资深业务董事陈建远表示。  相似文献   

11.
邱晔  周歆 《湖北审计》2001,(10):40-41
为了防止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2001年2月财政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债务重组所产生的重组收益计人资本公积,而不再作为当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想依靠债务重组快速“扭亏为盈”似乎已不在可行。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近期一些面临ST或PT窘境的上市公司却开始利用资本公积金来弥补亏损,以避免加入到WT或PT的行列。鉴于此,本文将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深化,尤其是随着兼并重组力度的加大和中央企业重组为80家至100家目标的逐步实现,国企的经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企的竞争实力也将进一步增强.这是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13.
高峻  耿亮 《财会通讯》2008,(1):38-39
2007年5月16日,武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只由湖北三大零售业上市公司鄂武商、武汉中商、武汉中百组成的湖北“商业巨鳄”与我国第一“商业航母”百联股份有哪些共同点与差别,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本文拟运用变异系数总指标综合评价法比较2006年鄂武商、武汉中商、武汉中百和百联股份的综合竞争力,探索武商联乃至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以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状况为背景,以2007年已发布年度财务报告的157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债务重组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情况,分析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尤其是ST及*ST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揭示新会计准则条件下,上市公司在应用债务重组准则的公允价值获取、重组收益的确认、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百联,这艘国内最庞大也最复杂的商业航母开始踏上实质性的整合道路。2004年,百联给自己定下的扩张目标是1000家,百联集团总裁、联华超市董事长王宗南相信,百联的“连锁功夫”已运用得非常娴熟,此次全国战略的实施一定不会重蹈过去失败的覆辙。面对气势汹汹的外资零售巨头攻城略地,百联相信,未来通路市场的龙头地位仍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16.
国资委作为管理非金融营利性国有资产的实体机构将分三级政府设立国资机构,每一级国资委只对本级政府所管辖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行使出资人职责。因此,设立国资委意味着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国家统一所有,地方分级管理”将出现重大变革,这也预示着上市公司重组提速,上市公司未来将面临更多的发展与重组机会,国资改革将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产重组是证券市场的永恒主题。作为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资产重组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主营业务能力。所以近年来资产重组备受上市公司的青睐。但对于大多数重组公司来说,资产重组并没有发挥积极的功效,相反虚假重组和无效重组比比皆是,重组公司的“业绩变脸”也屡见不鲜,“亏损——重组——盈利——再亏损——再重组”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重组五部曲。而财务会计处理的规范滞后于资产重组的实践,这无疑为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足够大的操作空间。本文拟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状出发。对资产重组盈余管理的内外动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昝立永 《英才》2014,(9):90-91
A股并购重组浪潮汹涌,不乏麻雀变凤凰的“上位”大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上市公司增强竞争力、提升公司价值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层出不穷并日益复杂化和巨额化。作为并购重组的关键环节,资产评估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定价中的作用愈加突出。笔者拟以上市公司万好万家并购重组中的资产评估案例来说明资产评估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作用,并反映当前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在近两年的股市中,一些处在”危险地带“的上市公司一级重组则迅速改头换面,脱离险境,使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资产重组竟然有如此魔力,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存在哪些问题,管理层将如何来引导和规范资产重组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想念通过对资产重组问题皮有研究的伍千奎博深入的剖析,能帮助大家真正了解那些扑朔迷离的“重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