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论我国经济转型期假冒伪劣的生成机制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每年都有全国性的打击假冒伪劣行动 ,可是假冒伪劣仍然持续猖獗。其深层原因在于价格无法反映质量 ,只要价格还取决于产品质量以外的市场与非市场因素 ,高价会诱发假冒伪劣行为。假冒伪劣会减少市场需求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权缺陷、地方保护主义等 ,这种效应被高利对假冒伪劣的促进作用抵消了。治理假冒伪劣必须从健全规则、稳定预期、调整结构、规范企业行为与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2.
如何避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阳春 《经济论坛》2002,(13):10-10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欺诈欺骗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或道德公害问题。道德公害的产生有其内在的经济学原因,但道德公害的泛滥,必然危害到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石,从根本上动摇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因此,道德公害的有效控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政府管制假冒伪劣商品制度的相对缺失 1.立法欠缺,管制工作无法可依。目前我国尚无统一完整的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许多关于打假工作的条文散存于多部法律法规和一些司法解释中,有些规定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4.
与独联体经贸合作应注重长期行为张广炜前一时期,独联体各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给我国对独联体的经济贸易合作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加上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从我国流入独联体市场,大大损害了中国商品的声誉。随之而来的是俄罗斯及...  相似文献   

5.
惩罚性损害赔偿,也称示范性赔偿或报复性赔偿,是指由法庭判处的被告赔偿数额超出原告实际损害的赔偿,它在补偿原告的同时,更注重于惩罚被告,这有利于遏制不法行为。在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今天,设立假冒伪劣产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讨论了设立假冒伪劣产品惩罚性赔偿的理论依据和积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设立该制度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6.
曹军刚 《经济论坛》2006,(13):135-136
假冒伪劣已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一大社会公害,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彻底根治,而运用法律方法就是一种解决假冒伪劣的有效手段。一、我国已经建立起的法律体系我国在构建打击假冒伪劣的法律体系时,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为出发点的,其中既有适用于全国的与之相关的法律,又有各级地方政府机构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前者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后者如《河北省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处罚暂行规定》《、深圳经济特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等。1.基…  相似文献   

7.
孙研  孙世鑫 《时代经贸》2007,(7Z):18-19
1企业非道德营销行为的表现 在生产领域,消费者要求货真价实,产品质量好,经久耐用。而一些企业却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产品缺乏应有的质量,实际上提供的利益较少,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欺诈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欺诈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曹玉俊李怀祖目前我国市场交易中发生了严重的欺诈行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故意拖欠债务、不履行合同义务、随意违反市场规则等。欺诈行为破坏市场秩序、阻碍市场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大敌。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的世界各国都曾发生过欺诈行为,我国转型期...  相似文献   

9.
郑鑫  王晓华 《经济与管理》2004,18(8):88-89,92
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假冒伪劣现象。在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交易与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易中,交易 的双方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后一交易中的程度一般更严重。以往对假冒伪劣现象的分析,往往集中在生产企业的制假,而忽 视商业企业的售假。本文从对商业企业售假和售真的行为分析入手,试图探求解决我国假冒伪劣现象泛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商品的极大丰富,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同时,假冒伪劣现象日益泛滥,已成为经济生活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11.
立法、守法、执法──关于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思考李恩平,李沁生《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已有半年,但是假冒伪劣产品仍充斥市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仍时有发生,虚假广告、侵权伪造等现象依然存在,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尚不能有效打击与制裁。这说明,《反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产品质量监管的声誉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中国商品市场上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在两阶段声誉模型中,消费者运用贝叶斯法则推断企业诚信状况并决定下期的购买行为,此时声誉力量可以约束企业的投机主义倾向,将造假企业驱逐出市场.而对重点行业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鼓励消费者投诉,可以促进市场净化,加快诚信社会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建材市场如何杜绝伪劣商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假冒伪劣商品一直困扰着建筑装璜市场的发展。假冒伪劣商品被称为仅次于毒品的社会第二大公害,它不仅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而且直接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那么,建材市场如何提高建材质量,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呢?笔者根据自己在市场协会所了解的情况,谈些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一股黑色的浊流正在中国大地上蔓延。这股浊流侵蚀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健康的肌肤,损害着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坑害了无数的消费者。它就是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扭曲物、畸形儿——假冒伪劣商品。  相似文献   

15.
“顾客就是上帝”。但是,一股股假冒伪劣的浊流在中国大地泛滥开来,假烟、假酒、假衣服、假皮鞋、假彩电、假冰箱等等蜂涌而至,弄得许多“上帝”深受其害,义愤填膺!假冒伪劣浊流已极大地损害了每一个消费者的利益,已开始从根基上损害我们的国民经济大厦了。尽管有轰轰烈烈的玎假活动,尽管有若干次质量万里行活动,可是一本万利无本万利的发财梦,仍使一些不法之徒见利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决定了我国民营企业在融入国际价值链的同时,也面临日益严苛的"验厂"挑战.民营企业在积极履行经济责任和公益责任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污染环境、制造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拖欠或压低员工工资、侵犯知识产权等损害利益相关者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经济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使人民群众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经侦群众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当前经侦群众工作面临着损害群众利益的“小案”破案率低、涉众型经济犯罪高发和假冒伪劣犯罪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人民群众强烈不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提高损害群众利益的“小案”的破案率、重拳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和加强打击假冒伪劣犯罪.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好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经侦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政府社会性管制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我国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坑蒙诈骗、损害职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对国外在1970年代发展起来的社会性管制的市场失灵理论、行政管制与市场和私法的替代关系理论,以及管制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中引出若干对我国社会性管制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信用忧思录     
不该出现的信用失常现象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历史悠久的“诚信为本”的商业传统被一些人不断地损害着,企业三角债、商业欺诈、合同违约、假冒伪劣商品等现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经济失信已经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现象之一:三角债成为企业最头痛的问题前不久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20.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是各种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综合反映,打假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由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管、防范机制,长此以往,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局面必将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