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不可避免地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逐年累积的结果导致改变大气成分,由此引起全球气候向着不利于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温室气体破坏了人类社会安排,并且各国所受的冲击程度不尽相同。从经济学的角度判断,由于有些国家因气候变化所得的收益大于调整成本,有些国家所得收益不足以抵消支付的调整成本,因此,要求国际合作减排的赢家向输家支付边际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推动各国缩小分歧、共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减排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但是我国要与历史上的排放大国展开有理有利的谈判,实现减排负担的公平分配是我国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权利义务失衡现象的务实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11日凌晨,在来自200多个国家和机构的代表进行了近14天的“马拉松”式谈判和数十小时最后的“加时冲刺”之后,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的四份决议终于艰难降生。 相似文献
5.
周宏春 《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9,(23):22-26
工业化以来,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致的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世界各国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避免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从法规、规划计划、经济手段、技术开发和创新、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总结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和经验,以便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利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其却受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水利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劲。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机遇,积极开展水利国际经济合作,则是解决水利行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回顾了TCDC(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合作)食和菌技术的国际培训,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办好培训班,发挥培训班的国际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国际合作,实现从TCDC向ECDC的转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灾害不断频发.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危险.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提出并构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框架和法律制度。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从澳大利亚迎来最炎热的夏季到英国经历降雨最多的冬天,再到美国遭遇最干旱的季节,气候变化形势不可谓不严峻。联合国推测,自2000年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2.5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11.
什么是国际游资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对国际游资有如下定义:"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持有者或者出于对货币预期贬值(或升值)的投机心理,或者受国际利率差收益明显高于外汇风险的刺激,或由金融资产收益差价的吸引,在国际间掀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动,这类移动的短期资本通常被称为游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指导思想,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种国际合作模式,即:产业联盟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是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已跃居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成为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近四分之一;到2002年2月底,全国电话普及率已达27.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信息化建设正在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已逐渐成长为全球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全球信息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我国信息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核心———软件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生产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大为增加。其中劳动力国际流动和国际劳务合作,是生产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是国际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劳务的国际性迁移,劳务贸易正如物质商品贸易一样,也已国际化了。从六十年代以来,劳务贸易已经成为各国增加就业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而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国际劳务贸易的发展。据有关资料反映,1976—1986年间,世界劳务年均增长高达13%,超过物质商品贸易年均1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19.
20.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各国超越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开展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作。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日益加重的人口和环境压力,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尚有较大难度,有必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过去20多年中,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加入WTO后,国内改革开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拓展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