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人才结构单一、城市文化的记忆特征、产业进出机制不健全及环境问题等原因极易导致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发展宿命,通过分析影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以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一方面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突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也具备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条件,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北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东北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也相应有了变化。目前第二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价值流失、资源禀赋逐渐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产业发展。产业联动推动东北地区产业优化升级,是解决东北地区内向封闭经济的首要方法,能源枯竭是实施产业联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产业联动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东北地区需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建设中,以比较优势原则和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经济战略改善产业结构、弥补产业价值流失问题,并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发展认同,最终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胡境荫 《商业研究》2006,(3):196-199
东北地区的经济重振需要资金的注入,但引资困难使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重组不能如期进行。在当代国际经济发展中,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新区位优势在吸引外资和提升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方面成为重要因素。要克服资金缺口和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中国第四个经济活力城市带,产业集聚策略应摆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小企业流通效率变革是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然而,我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长期存在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严重抑制了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市场活力,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系统梳理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物流在供应链环境、企业外部环境以及企业部门内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东北地区产业调整趋势和要求,分析并提出了东北中小企业在应用创新、物流管理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下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物流效率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有别于传统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一类集群。通过对国外已形成的三种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即"荷兰病"式、规避式、转型升级式,各自形成过程和特点的研究,得出促进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启示:政府在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谨防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相关产业;加强创新。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弢  李微 《商业研究》2005,(13):117-118
资源型城市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且资源储量大幅下降,产业结构单一、区域生态条件恶化。国家应采取产业延伸、替代产业及复合型模式促进其发展,并以政策倾斜优化其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璐瑶  王曼莹 《商业时代》2015,(10):123-124
在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巨大且城乡两大经济领域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条件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乡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根据吉林省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文章提出,吉林省以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模式存在五种类型,即现代产业综合发展型、工业资源加工型地区、农业资源加工型、传统农产品生产型以及特色生态资源旅游型,本文对五种类型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全国其它地区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郑逢波  王筱  陈龙 《现代商业》2014,(20):128-129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云南省资源型产业中9个行业的年度总产值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云南省资源型产业总体增长较快,产业结构较合理,但竞争力较弱且不稳定;产业结构分量对产业增长的贡献比竞争力分量大;云南省资源型产业中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其中,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最有可能成为云南资源型产业中的主导行业。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提升云南省资源型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作为东北地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东北地区制造业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环境与社会资本缺失,研发投入渠道单一,缺乏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分工和配套体系等方面。应营造有利于企业合作创新的制度环境,依托高教科研资源。加强产学研体系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科技研发投资多元化,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源型城市大都面临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困难等痛点,特色小镇的提出对于资源型城市城乡格局优化、产业升级以及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从特色小镇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现实意义及作用机制出发,以山西省大同市这一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提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贸导刊》2005,(19):29-30
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其中4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三位。多年以来,资源产业一直是支撑东北三省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依托资源优势和大型企业,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一批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我国经济学界按照采掘业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并适当考虑特殊情况,确定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共118个,东北三省就有30个。专家学者将以上标准进一步提高,界定出全国典型资源型城市共计60个,其中东北三省20个,占全国的1/3。  相似文献   

13.
张程 《商》2013,(2):196-197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产业转型是至关重要的。产业转型包括很多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城市功能的提升以及接替产业的选择等。本文通过对克拉玛依产业结构区位商的计算,在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分析克拉玛依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为克拉玛依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和提高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制约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地理、资源、体制等因素,提出振兴的关键在于发挥其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参与全国或区域分工。而产业结构改造模式应依次采取计划型模式、干预型模式和竞争性模式。还应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处理好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克拉玛依属于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所以实现经济转型是克拉玛依市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培育和发展新兴的接续产业,必须延伸和拓展石油产业链条,形成多元产业优势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东北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多数物流企业网点密度小,服务功能单一,物流业总体规模小,并呈明显的行业性、区域性特点,本土专业物流公司少,企业竞争力弱,但其大物流体系已现雏形。文章提出,制约东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观念、制度、人才和环境等方面。为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应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联合与技术升级,完善网络,做大做强;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在人才培养、物流技术改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行业领先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增值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李悦  刘冬 《北方经贸》2011,(4):163-165
黑龙江省资源丰富,但在多年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已有衰退之势,出现了资源衰竭、生态环境破坏、产业结构单一、接续产业不足等资源经济多方面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理念,大力发展文化资源产业,并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求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保证黑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本质在于创新,关键在于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本文指出了资源型城市必须探索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以焦作市发展旅游产业成功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例来对资源城市的转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源动力。本文阐明大数据技术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三重影响机制,即通过提升价值链环节和产业组织效率实现产业结构高效化,通过产品升级、产业链延伸和新产业塑造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通过推动企业生产过程绿色化和加强政府环保监管实现产业结构绿色化。为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开放流通,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提升大数据技术在基础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方面的自主研发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因地制宜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有利于引导收缩城市协调共赢发展。本文以东北地区为例,构建收缩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东北地区城市人口产业资源水平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枯竭导致地方经济发展受限,地方经济水平是收缩演变的关键影响因子;大庆市、鞍山市和吉林市人口产业资源水平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明显优于其他城市,这表明城市人口产业资源水平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值越高,其综合实力越强。基于评价结果,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建议:提升协调发展水平,打破城市发展壁垒,探索和试行“共享发展+精准发展+联动发展+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为东北振兴提供新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