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艳 《特区经济》2010,(11):203-204
重庆在西三角经济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重庆,成都,西安的发展现状比较,阐述重庆在西三角经济圈中的比较优势,并提出重庆在发展中所应采取的措施。重庆要以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为契机,迅速成长为长江上游及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通过三省市的合作达到经济要素跨行政区域关联,城市群内产业互补,使得极核作用不断强化,提高西三角经济区活力。  相似文献   

2.
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西三角”经济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琦 《开发研究》2006,(1):22-27
针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非均衡向均衡的根本性新变化、市场经济大环境转变带来的新挑战,结合西部大开发区域范围大、区位条件差等现实,本文提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速度和提高西部整体发展的最佳选择是建立西部自己的经济圈,而最有现实可行性的选择是:以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相对发达、基础条件较好、区位相对集中、经济联系紧密、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圈、并具有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实力的四川成都、重庆和陕西的西安三大城市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形成“西三角”经济圈,通过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和城市集群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最大限度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快速的发展,尽快地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消除区域极度不平衡格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还对西三角经济圈的内在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难点和建立西三角经济圈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对策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东有长三角,南有珠三角,北有环渤海。如今,中国西部将崛起一个西三角经济圈,与东南北三地形成呼应之势。在今年年初,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提出西三角经济圈概念,其核心内容是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联合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而就在两会上,重庆市代表团已提请国家有关方面将西三角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4.
"西三角"经济圈未来十年应坚持"交通先行、资源互补、产业联动、由点到面、圈带辐射"的总规划路径发展。第一阶段以现有资源对重庆、成都和西安进行重点布局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第二阶段着重发展城市群,增强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对腹地的吸引和辐射功能,与周边其他城市形成良性互动;第三阶段要积极拓展"西三角"经济圈腹地,有效扩大圈域辐射范围,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9日下午,重庆金源大饭店,主题为“激发民间活力,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2009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气氛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知名民营企业家齐聚重庆,为“西三角”经济圈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2009,(3)
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特殊功用愈发被中国经济理论界和政策层面认同之际,试图与这三大经济圈平起平坐的西三角经济圈,在2009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先由代表递交议案,继而被媒体聚焦:将西三角经济圈打造成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级,以这三个城市为经济增长中心,逐渐向周边地区传导,从而带动西部经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转折期。2009年3月,出席全国“两会”的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黄奇帆在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联合重庆、成都、西安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通过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打造西部最大增长极的“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8.
核心提示:直辖10年以来重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更好地发挥直辖效应,打好直辖牌,本文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重庆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即对重庆进行区域和个体双重定位,区域定位为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定位为高科技打造现代化新重庆,其中重点剖析走区域经济之路是重庆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选择,突出强调高科技在促进重庆“十一五”期间和谐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重庆现有的山水、人文优势,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2009,(7):107-109
形成西部大开发的脊梁 论坛开幕仪式上,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表示,谋划构建"西三角经济圈"是事关国家经济战略支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谢鹏 《特区经济》2012,(3):207-208
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受限,分为了西南和西北两个地域。西北部地区由于其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而西三角经济圈的庞大产业链,能够很快地向像西北部地区辐射,带动西北部地区的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以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这种新思维、新思路是适合西部大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的。  相似文献   

11.
张健 《特区经济》2010,(7):13-15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探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特征,造成我国各省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集约性因素。国际贸易通过传染效应、干中学效应、演示和培训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厂商间的联系效应是FDI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联系效应就越明显,经济增长就越快.通过经验检验,本文没有发现中国金融发展与FDI的结合显著地促进了联系效应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金融发展的低水平.因此,推进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实现金融市场化与自由化,提升金融发展水平,是强化联系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资本要素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通过影响劳动就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作用。文章根据资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借助于经济增长资本贡献率、科技进步资本弹性、劳动就业资本弹性等指标,测度了资本要素对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要素投入、技术外溢与信息化的生产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从要素投入和技术溢出两个角度出发,本文把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界定为增长效应和效率效应,继而探讨了两种效应对经济作用的机制与联系。在利用2001~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后,本文发现,中国信息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对于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无论是作为要素投入的因素,还是作为效率影响因素,区域信息化的差异都能解释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相对于信息化要素投入的增长效应,信息化的技术外溢更能反映信息化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加强信息产业的发展,发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而且重在发挥信息化在经济中的技术溢出和资源配置作用,以此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的IFDI、OFDI常常与该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的现象,本文使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依据对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推演两者之间的空间内生性逻辑。实证方面,基于2003-2018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和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GS3SLS)估计,运用空间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宏观效应进行了统计测度。研究表明:⑴在全国层面上,双向FDI协调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能够促进双向FDI的协调发展。在分样本讨论的情况下,该结论依然成立。⑵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存在空间分异。总体而言,中东部地区的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还与产业结构升级、人均资本存量、企业所得税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杨颖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60-63
文章通过分解FGT贫困指数,模拟出2002-201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各自对反贫困的贡献率。实证结果发现,当前以发展促减贫的开发式扶贫政策依然有效,但是收入分配恶化却拖累了发展带来的减贫成效,且对反贫困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及时调整反贫困战略,通过改善收入再分配让贫困人群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经济是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而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宏观经济效应。从理论层面来看,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对城市群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而对通货膨胀问题的解决则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检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FDI在不同地区引发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证实了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溢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状况、金融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四个方面对能够引发积极的创新溢出效应的各因素的门槛水平进行了具体测算。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陕西省地处内陆,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响应和实施开发开放政策,以促进境内外各种要素资源流动和整合来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眼于区域未来,陕西构建我国西部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对于地区经济顺利转型,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地区工业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不仅是以社会生产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更是国与国之间的制度竞争。本文介绍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制度的重要性,指出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制度竞争,分析了制度竞争的内涵,制度竞争产生的基本原因和影响,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本国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