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非法集资之所以非法一是由于利率超过了法律规定标准,二是由于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纳入监管框架范围。从近年来国内非法集资案教训中分析,我们认为非法集资实质是一种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社会信用形式,是"合法"金融的有益补充,集资本身形式并无过错,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之所以"非法"一方面是由于"法律规范"本身与市场规律冲突,另一方面融资管理尚存漏洞。除了集资主体主观存在欺诈等原因,集资成为影响国家金融政策及社会稳定等因素,是因为"法律规范"本身存在着与实际不符点。因此,通过深化融资体制改革,将集资行为尽可能合法化,减少集资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录经典     
"要用法治的办法处置非法集资"——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草案)》。"这部条例出台非常必要。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李克强说,"要用法治的办法处置非法集资,加强重点领域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频发,严重破坏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非法集资乱象已经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问题上升为极为复杂敏感的政治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防范和处置工作也由金融管理部门和政法机关的"份内之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非法集资行政处置工作,作为整个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关键环节,面临诸多亟须解决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章惠萍 《特区经济》2014,(7):151-152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轮的银根紧缩都催生了民间信贷的井喷,而每一轮经济的宏观调控都伴随着非法集资类案件频频发生。当前刑法对危害严重的非法集资有规制的必要,但刑法应该把握合理的"度"。对非法集资案件,刑法适用应当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避免客观归罪。要加强刑法与民法、行政法的衔接协调,化解社会矛盾,最大程度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要转变刑法观念,废除集资诈骗罪死刑。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徐鹏程近期撰文指出,新常态下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活动。当前非法集资活动呈现出的新特点一是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更加隐蔽。过去非法集资多采取承诺高息回报的方式直接吸收存款,现在多数打着金融创新、产业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非法集资诈骗"问题的成因、表现形式,阐述了案件的异同性、独特性、地域性,表述了"非法集资诈骗"的社会根源及成因,提出了治理此类事情的策略与办法。  相似文献   

7.
《发展》2011,(12):58-58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决定,从即日起至明年2月底,我国将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以严厉整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新华网)  相似文献   

8.
刘英团 《中国西部》2014,(44):10-11
<正>11月21日,兰州市又发生一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的公司老板"失联"案件,兰州汉方食品经销部通过买保健品返还高息的方式非法吸储,目前兰州市报案人数已达1000余人。11月24日,甘肃鑫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老板"失联"。进入12月份短短几天,已有两家投资公司"人去楼空"。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兰州集中连续爆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据统计,目前已发生3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12月7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9.
王晓慧 《新财经》2007,(1):66-68
长期以来,民间融资一直被“灰色面纱”所遮掩。其原因是集资性质难以判断,合法与非法之间界定不清。导致合法集资得不到保护,而对非法集资又打击力度不强记者针对“非法”集资的界定问题展开大量实证调查,结论是:只要没有造成社会危害,相关部门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似文献   

10.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出台,对于防范化解风险,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也给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公安经侦部门防控非法集资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有必要从工作合力、组织指挥、防控预警、内外宣传等方面发挥好地方金融监管和公安经侦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形成齐抓共管、群防...  相似文献   

11.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非法集资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苇  潘淑娟 《特区经济》2008,(3):236-237
非法集资在中国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尽管公安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曾多次联手打击,却仍屡禁不止。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非法集资的预防和惩治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非法集资是一种欺骗性很强、容易蔓延、涉众性很广的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提醒广大群众,在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的基础上,需要提高识别能力;不要贪图小利,幻想一夜暴富,"天上不会掉馅饼"。要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一个村近2000万存款无法兑付在山东省临清市新华街道办事处作西店村居委会办公室的办公桌上,放着十几摞厚厚的材料。村主任胡晓光介绍,这是全村村民投入合作社的资金统计数据、村民身份证明等相关资料。"我们全村近600人加入了农民合作社,共计投入资金近2000万  相似文献   

13.
代强  冯建勇 《辽宁经济》2006,(2):109-109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影响面广,危害严重,是典型的经济犯罪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活动的通知》,针对近年来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韩学军 《辽宁经济》2011,(10):56-57
非法集资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治理非法集资问题提出了健全相关法规、加强网络重点行业监管、关注社会心理、改善侦办条件、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多个方面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省内     
《浙江经济》2010,(12):11-11
浙江首次界定非法集资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发布《关于为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明确对一些具有集资特点的民间借贷行为可不认定为“非法集资”,并可酌情不作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堵截非法集资和非法资金传销、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介绍e租宝事件爆发的背景、原因、及影响。2015年爆发的e租宝事件非法集资而被警方监控,并抓捕其高管,其受害者遍布全国,共非法集资700亿元。此事件既敲打了监管当局,也对媒体、投资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发展形式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但是多样化的经济发展形式使得一些群体和个人的集资过程更加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集资活动非法敛财,严重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集资诈骗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得他人的资金,进而骗取钱款的行为,由于非法集资诈骗过程相对复杂,对其罪证进行认证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性,如何认定集资诈骗成为司法部门最应该考虑的问题。集资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经融市场,破坏社会和谐,危害了人们的财产安全,所以对集资诈骗罪进行司法认定,打击相关犯罪行为,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就集资诈骗罪司法认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集资诈骗罪的行为特征,以及集资诈骗罪与非罪的区别,并提出对集资诈骗罪进行司法认定的方法,为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涉众经济犯罪活动正量多发趋势,政府应建立多层面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0.
非法集资犯罪是司法实践中非常常见的经济犯罪,它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危害性,并且近些年来还呈现出迅猛扩张的态势。对于涉及到非法集资犯罪中的财务人员应当如何处理,司法实务部门也往往是聚讼纷争,莫衷一是。事实上,无论是从刑法中的意义原则、罪责相适应原则,还是以客观归责学说中风险降低等诸多理论来看,得出的结论都会是非法集资犯罪中财务人员仅对其参与吸收的资金负责。这种处置方法及其思路在其他有组织犯罪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认定中也会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