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建永 《商》2014,(31):282-28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通过对新建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的心理进行研究,他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调研、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等,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企业中新进员工其实在心理和工作中都受到巨大的压力。在日益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的趋势下,企业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特别是EAP计划,来缓解新员工的紧张感,帮助员工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环境以及企业文化环境,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3.
孙彦 《中国市场》2010,(14):134-135
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已经在教育界得到广泛的认同,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教育工作在各校园内以各种形式普及,从大学院校到中学校园以及小学校园,都设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可以说在国内校园内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开展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一定的体现。本文主要针对一种新的适应高校校园的心理健康辅导形式——心理委员,阐述关于其概念的个人理解以及具体操作模式的初步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刘磊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239-239
高职院校大学学生活动的开展大多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加强大学生社团项目化分工管理,可以有效地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合理地开展校园活动,展示学校师生良好的协作能力,提高大学学生活动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肖贵斌 《消费导刊》2011,(11):178-178
在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时常因为心理的落差、对环境的不适应、对人际关系处理的不擅长、对就业的迷茫等出现心理亚健康的问题。为此,对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文提出加大宣传、部门配合、创设环境,以情育人的构思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面临着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较快的适应大学校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意义重大,而这种适应主要表现为对校园文化的适应。因此,开展适应教育成为大学新生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适应教育要侧重提高新生对大学文化的认同,缓解新生适应过程中的压力,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新生对大学校园的归属感。试从大学新生面临的文化冲突、适应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提高适应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充当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他们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力量的有力补充。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其专业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加快“三全育人”工作目标的实现。当然,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存在专业欠缺、精力不足、实践有限、伦理困境等困难。辅导员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展朋辈咨询等方式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团体辅导是一种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与影响,改变与澄清成员某些偏差的观点与行为的辅导方式。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团体咨询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团体咨询对贫困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是有显著地效果。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可以通过社会模仿、示范、讲授而获得,通过群体环境的改变,可以帮助贫困生尽快摆脱自卑、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校、同学、社会有正确地认识,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高校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差异,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学生教育中也应多开展团体咨询,对共同困惑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使集体成员受益。  相似文献   

9.
万幸 《商》2014,(36):50-50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提升,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整个社会越来越多的关切。本文根据大学新生入学后会碰到的一些经常性、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据此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机构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便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有两类,而生活适应不良和人际适应不良,应从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搭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两方面对新生适应问题进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赵旭 《北方经贸》2010,(7):127-128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化基础,提高专业技能,关注心理健康也是重要问题。其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班主任要成为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者,需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通过组织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使班级成员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纷繁复杂的周遭环境,陌生的大学校园生活,求职择业压力的增大,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等,给高职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强烈的打击,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伤害高职学生的一把无形利刃.针对这一现状,应通过组建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与活动室,构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凝聚作用等途径,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对待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洪滨 《北方经贸》2014,(8):212-212
新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教育,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守纪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学业教育;其目的主要在于解决新生不适应问题,帮助他们适应大学新生活,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学习。大学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大门,夯实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根基。要完善新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提升新生自我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新环境里,对高一新生的教学既要授之一“鱼”,又要授之以“渔”,在课堂上搞好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并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实践训练,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消除学生惧生心理,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高中英语的学业.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入校后接受的首项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新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所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与高中时期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如何实现成功的过渡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这是大学新生教育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在借鉴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工作(FYE)的理念和成熟经验基础上,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现状所构建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新生的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涯辅导、能力培养、适应性教育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1)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战场,同时高校也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与其他的社会组织一样,高校也要强调自身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来提升自身整体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专业学生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塑造专业学生人格,约束专业学生的思想、心理与行为,增强专业学生对高校认知认同,激发专业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与精神面貌都将产生积极影响。高校通过课外音乐艺术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用文化影响人、塑造人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属高层次、集约型动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青年亚文化的色彩,表现出明显的两极性.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添加剂",学生课余生活的"调味剂",学生健康发展的"营养剂",学生团结协作的"黏合剂".要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总体格局出发,看到校园文化活动的不可或缺性;根据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性;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度",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效用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研究视野,强调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质,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环境等.积极心理学理念适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适应中国社会个体的人格心理要求.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启发与借鉴意义,包括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以培养积极人格为核心、建立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发掘潜能、建设积极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由高中走进大学,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入学教育工作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久远的影响。因此,应该教育大学新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心理调整,融入学校氛围,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生资助政策已实施多年,现今学生资助工作已由传统的经济资助逐步转为资助育人工作。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克服负性心理情绪、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型大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学术性强、社会化程度高、彰显创造性的新要求.但目前,研究型大学呈现校园文化建设趋同化、人文精神教育边缘化的趋势.要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研究型大学应采取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设立学校形象识别系统、营造自由的学术环境等措施,以推进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