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服务业的集聚特征非常明显,这种特点对各地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和规模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服务业集聚对其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推动作用,同时服务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对其生产率也显著起到正向影响作用;不同层次的教育水平对服务行业的生产率的影响方向不同,且教育水平对生产率的影响在逐步减弱。本文还发现集聚弹性所反映出来的各服务行业集聚水平变化对服务业增长产生的影响不同,大多数服务行业的集聚能促进服务业规模的增长,但有3个行业的集聚反而会对服务业发展不利;服务业集聚弹性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次之,西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2.
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服务业是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相伴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核心是生产者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特征,并在大型城市集聚,其发展对制度环境的依赖很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存在明显的行业进入壁垒,市场秩序混乱,当前的关键是抓住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合理引导现代服务业在中心城市的集聚,有利于提高产业的素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着沉重的人口负担和就业压力。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的就业矛盾更是突出。本文利用AR(P)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实际产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提出要解决好我国的就业问题,应当从政府引导、企业分离、人才引进三方面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为我国的服务业开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带动了我国相关的就业效应。随着服务业市场的日渐激烈,想要在服务业中有更加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做好对服务业的相关研究工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服务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文章对我国服务业开放的就业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9,(19)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总体增长速度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扬子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本文对扬子江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空间外溢效应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如何回应服务业发展对理论研究的"引致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基于此,本文以测算出的我国省级服务行业集聚指数为基础,并引入居民人均消费作为门槛变量,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我国服务行业集聚程度逐步提升,但是存在"东高中平西低"的区域性差异.第二,服务业集聚对... 相似文献
8.
9.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短期和长期就业效应对流入地的服务业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剖析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服务业就业市场的发展特征,实证考察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总就业效应为微弱负效应,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短期就业效应为负而长期就业效应为正。 相似文献
10.
11.
12.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服务业的发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减少失业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对服务业就业效应理论加以梳理,以期对服务业的就业拉动效应有更好的理解,更好的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长三角16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同集聚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存在滞后的相互促进作用,而同一时间段的二者集聚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效应。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攀升。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加快建设和发展功能完善、布局规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使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分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和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情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文章首先概述了服务业就业相关理论,然后从总量、区域、内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就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水平及效应——来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贸研究》2014,(2)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服务业FDI就业数量和质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服务业FDI虽具有产业内直接就业挤入效应,但产业内间接、全产业直接和间接就业挤出效应更强,导致中国服务业具有就业总挤出效应;但中国服务业具有就业质量提升效应。鉴于此,中国应坚定不移地加速服务业对外开放,以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产业集聚的特征也开始在服务业中出现,如曼哈顿模式、伦敦金融城模式、东京新宿模式、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业集群、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贸易服务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北京已率先在全国形成了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必然趋势,本文利用区位商指标对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集聚情况进行了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围绕以下关键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我国特有的转型经济体制下,影响集聚效应的因素有哪些,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效应的影响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不同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所起的作用效果大小是否相同。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和基于DEA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在我们所选取的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较大,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影响效应为负效应,而房地产业对制造业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