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有抑制出口、鼓励进口的作用出发,结合黑龙江省地域和资源的特点,阐述人民币升值对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旨在为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探寻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从而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受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汇率问题是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汇率升值或贬值都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累积了大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使我国目前面临着空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黑龙江省近几年的实际进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黑龙江省的外贸出口行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程彬 《商》2012,(21):177-177
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在逐渐扩大,而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等方面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从转变发展战略、调整贸易结构、改善贸易条件等角度,探讨了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如何减轻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以及充分利用其促进作用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5.
入世以来,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比以前更大,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对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对外贸易的历史变动情况,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呈上升的趋势。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意义、人民币升值原因、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环境下进出口贸易战略研究等方面出发,对人民币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和战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应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发展产生的很多双面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已经成为外贸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郑征 《中国市场》2010,(40):69-70
本文基于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变动关系,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指出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7月我国启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整体呈升值态势,同期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发展.从黑龙江省贸易总量、贸易方式、贸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黑龙江省贸易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外贸顺差也持续扩大。扩大的贸易顺差在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外汇储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会引发国内外新的贸易摩擦,为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而顺差引起过多的外汇储备,又将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更不利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分析全省外贸顺差的状况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并初步预测全省未来外贸顺差走势,对转变黑龙江省外贸发展方式,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黑龙江省在对俄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俄贸易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商品货物贸易层次较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本省名牌产品;市场贸易秩序与服务贸易体系不健全等,影响和制约了对俄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对俄贸易的发展,必须转变外贸形式,优化贸易产品结构,着力打造本土企业品牌,提高商品技术含量,拓展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领域。同时,坚持"以俄为主、注重日韩、兼顾其他"的原则,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促进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一直为辽宁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逐渐加大,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较大的考验。采用古典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进口值和出口值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线性方程。测算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进出口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情况。为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良好健康发展,应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对汇率变化的敏感性,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多元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FDI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5~200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包含价格贸易条件、初级产品进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贸易顺差和外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这5个变量的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出口是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而初级产品进口对改善价格贸易条件有正效应,但正效应目前还不显著,FDI对改善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外贸易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江苏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对外贸易增量迅速。本文以江苏为例,选取1992—2018年江苏相关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进口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出口会促进经济增长,而进口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如何促进江苏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94~2005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美贸易收支从长期看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内政策才是导致中美贸易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美贸易顺差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警惕美国经济下滑导致我国的出口下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民币当前小幅上涨的契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经典汇率理论解释,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中美贸易逆差会逐步缩减,而中美贸易实践却不是这样。本文利用2005-2010年月度数据对中美贸易逆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是中美贸易逆差的一个次要的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原因。产生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长期的出口限制,影响了美国企业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新国际分工体系下形成的中国加工贸易方式是另一个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中美经贸关系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集中写照。起始于1994年的中国出口导向政策,最直接的结果是中国外汇储备近2万亿美元,这种高能货币基于乘数效应在国内市场上形成至少60万亿人民币的购买力,这是形成流动性泛滥的真正原因。经过金融危机冲击的中美贸易,预计仍然将呈现增长的趋势,中美贸易顺差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取决了市场结构性变化。本文指出,通过对以往中美贸易结构的梳理,对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以及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曹永峰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8(10):108-113
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对我国1980-2005年期间农产品进口和出口、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证实了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人民币实际汇率一定程度的升值不会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同时,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和检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利用辽宁省1979年到2004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从短期看,出口对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具有衰减作用,进口对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文章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研究结果还表明,出口与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仅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进口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H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minant investment motive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and national trade balances, imports, and exports changed over time? A 1996 study hypothesized and found that the MNE market versus resource seeking investment motiv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DCs) resulted in different aggregate impacts on national trade balances, imports, and exports. In this study, we ask whether the increased use of intermediary products, a major change in the way MNEs conduct business, affect the previously found patterns. Because firm‐level data on intermediary products is not widely available across countries, we indirectly test their impact, hypothesizing that the rise in use of intermediary products has changed MNE investment motives in DCs, resulting in strong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imports/exports in high‐FDI DCs but weaker links between FDI and national trade balances.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