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的情况下,自利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管理者固守职位并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管理防御行为。本文从影响管理防御的管理者特征、管理者激励和管理者监督3个方面选择了8个变量,选取2003—2008年这6年连续上市的A股公司的面板数据,考察管理防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管理者防御程度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其中管理者年龄、管理者受教育水平、管理者薪酬和董事会独立性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管理者任期、管理者持股比例对业绩有负面影响,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呈U型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有股"一股独大"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重要特征,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中小股东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及表现形式进行剖析,指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权力的不对等导致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从而产生二者的利益之争。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预测结论截然相反,大量实证研究也正如理论所揭示的那样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以在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为对象,将公司负债资金从性质上做出三种不同细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不同性质的负债资金和总资产的比率分别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并得出当年公司业绩与上一年公司业绩对当年的资产负债率、短期借款率、有息负债率、无息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长期借款率和长期负债率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进行证券投资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投资短视行为日趋严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热衷短期证券投资的现象,笔者重点对管理者基于自身利益的上市公司短视行为进行分析。本文选取2007年~2009年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大量上市公司管理者存在投资短视行为;管理者年龄、经营能力对这种行为影响较大,并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管理者薪酬、管理者持股比例与投资短视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与上市公司之间产生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济往来,侵占上市公司的资源,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扰乱资本市场秩序。本文,首先阐述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原因,然后分析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主要手段,最后给出了如何防范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永东  朱广印 《金融评论》2010,2(2):73-82,38
基于企业理论和财务理论,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2006~200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并购行为的重要动力和原因,企业并购政策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自信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比非过度自信企业高20%左右;而内部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并购决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过度自信管理者相信自己是忠于股东的,但是却可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标准的激励合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可能需要在项目评估和选择管理层方面发挥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我国2007年~2009年沪深两市2 9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角度,对关于金字塔股权结构的内部资本市场假说和终极股东利益侵占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字塔股权结构对两类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影响也不同。内部资本市场假说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检验显著,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并不显著;而终极股东利益侵占假说则只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检验成立,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检验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8-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前十大股东中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的治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高管薪酬正相关,并且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作用于高管薪酬激励机制进而影响公司业绩;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其通过薪酬制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同。建议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投资主体,完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结构;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形成多元化的股东结构;通过鼓励非国有经济、引进战略投资者、交叉持股等方法来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促进公司治理的市场化,为机构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9.
投资者关系与代理成本--基于上市公司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法与金融学理论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与企业代理成本的关系。由于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提高了投资者知情权,减少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故而应与代理成本存在负相关关系。利用上市公司网上投资者关系信息披露的检验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指数IIRI与大股东占款显著负相关,但与资产周转率、管理费用率无显著关系。这表明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隧道行为,但未起到提高经理人员经营效率、提高公司运作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分别对公司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学界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少。文章以沪深两市129家民营上市公司为对象,利用随机前沿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同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法人治理机制和高管治理机制同绩效成显著负相关,而股东治理机制同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研究为优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必武  石金涛 《财经研究》2006,32(1):121-132
文章从业绩相关理论、锦标赛理论和专用化人力资本理论出发,对总经理更换后的高管团队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经验证据表明,总经理更换提高了高管离职的概率,但降低了企业绩效对高管离职的影响;总经理被迫离职后的年轻高管有较高的离职概率;高管与离任总经理的专用化人力资本越高,总经理更换后高管离职概率越高,而与继任总经理的专用化人力资本则可使高管离职概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实证结果支持锦标赛理论和专用化人力资本理论,但业绩相关理论没有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李健  邵丹  潘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0):131-138
创新活动具有较高调整成本,因而保证创新可持续性对中国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以2006-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总经理继任对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并考虑了产品市场竞争和期望绩效反馈的情境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总经理继任对创新可持续性具有负向影响;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总经理继任对创新可持续性的负向作用越强;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期望绩效时,产品市场竞争的负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然而,在实际绩效高于期望绩效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的负向调节作用被减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5~2007年发生并购的171家A股并购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非参数回归方法就企业资源与并购后的绩效、绩效改善程度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并购企业人力资本对并购后的绩效存在总体为正的显著的阈值作用;物质资本不仅对并购后的绩效及绩效改善程度存在阈值作用,还通过与股权集中度的显著负向交互作用影响并购后的绩效及绩效改善程度。此结论为并购绩效实现过程中不同资源要素的非线性贡献机制以及大股东对企业资源的掠夺行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理论,探讨了在中国关系社会背景下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了知识获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揭示了供应链管理中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知识获取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供应链视角,从供应商、企业内部、客户3个方面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探讨,并运用278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及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客户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对社会资本(供应商、企业内部、客户)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业投资参与程度对企业绩效具有双重效应,以中国创业投资市场为研究背景,运用CVSource数据库2000-2014年的大样本数据,使用多变量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管理风格下创业投资参与程度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管理风格下VC参与程度与企业绩效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在VC参与程度达到最优值之前,随着参与程度的增加,企业绩效随之提升,VC参与程度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但超过最优值后,随着VC参与程度的增加,企业绩效却呈递减趋势,VC参与程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Foreign investors from a capital‐rich North can either purchase productive assets in a capital‐poor South and transfer their capital within integrated multinational firms or they can form joint ventures with local asset owners. The South is ruled by an autocratic elite that may use its political power to expropriate productive assets. The expropriation risk lowers the incentive to provide specific capital in an integrated firm and distorts the decision between joint ventures and integrated production. We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risk of expropriation in this framework and the resulting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We also analyze as to how globalization, which is reflected in a decline in investment costs, influences institution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7.
法人治理机制和大股东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没有影响;而少数大股东联盟机制对资本结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管人员治理机制同资本结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治理机制同资本结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联立方程实证结果显示,四种内部治理机制同资本结构没有互动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is paper considers a problem in which an agent is hired to manage a capital investment and subsequently receives privat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capital investment. The capital manager must decide whether to invest capital supplied by the firm (the principal), or to divert these investment funds to perquisite consumption. If the manager decides to invest, the manager must then select the level of operating efficiency (productivity) of the capital investment, this latter choice being unobservable and constrained by the (maximal) productivity of the investment. In this setting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optimal employment con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rm hiring the manager, is the contract whichminimizes the dependence of the manager's compensation on firm output. This contract pays the manager a fixed wage whenever output from the investment exceeds the wage and provides the manager with all of the projects rents whenever output falls below this level. Thus, we provide a setting in which fixed wage contracts are the 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 even when agents are risk neutral and contracts can be costlessly written on future output.We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Princeton Economics and Finance Workshop and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Finance Workshop for their comments on an earlier draft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author gratefully acknowledges the research support of the Georgia State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Council.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impact of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s (CTO) on firm performance using upper-echelon theory,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 The upper-echelon theory is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CTO roles are realised within a company regardless of the individual who carries them out, i.e. through a formal CTO position or not.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ies are employed to assess how certain features of CTO influences his/her effect on company performance. Thus, this explorative study investigates two questions: (1) do CTO roles affect a firm's performance?, and (2) which features of the senior manager in charge of technology influence performance?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he study first develops a conceptual model and subsequently tests the model based on a survey of 49 firms in electronics and machinery industries in Turkey. Two findings emerge: (1) the fulfilment of CTO roles increases a firm's profitability and (2) the existence of a distinct managerial technology position further improves profitability. Moreover, the study clearly shows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theory in explaining how the company performance is likely to increase when the CTO/CTO-proxy manager is placed on a higher rung on the organisational ladder.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企业异质性理论为基础,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出口对工资溢价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出口对工资溢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工资溢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生产率、资本密集度与技术密集度、企业绩效对工资溢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绩效越好,其工资溢价越明显。(2)出口、出口补贴能够带来显著的工资溢价,工资溢价与出口密集度、出口补贴强度呈倒U型关系。(3)人力资本(员工受教育水平、职称、技能)对工资溢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工资溢价越明显。此外,大型企业、中央直属企业、外资企业、沿海企业均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这一研究结果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