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通过破产、重组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严重危害了银行资金的安全,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增大了金融风险。目前,企业逃废债务的形式日益多样化,手段也愈来愈高明。但究其实质,基本上都是利用公司有限责任制度及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来逃废银行金融债务。本文剖析企业逃废债务几种主要形式,从法律角度探讨商业银行金融债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状况恶化,企业逃废金融债务蔓延,已成为危及金融业稳健运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主要形式和原因 1.企业债信观念淡薄,借破产逃废金融债务.有的破产企业未经批准,用应当偿还银行贷款的资产作为安置职工费用;有的利用国家鼓励企业改制之机,将贷款悬挂在空壳企业,毫无资产清偿;或以分业承包、租赁、兼并等各种形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有的采用多头开户,转移结算业务,逃避银行监督,使金融机构未能对其实施有效制裁.  相似文献   

3.
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是指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采取各种形式,致使金融机构的债权无法实现的行为.目前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尤以逃废国有商业银行债务为多.据人民银行总行统计公布,至2000年底,在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过银行认定的逃废债企业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笔者认为,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产生、扩展与蔓延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法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加强金融债权管理,强化金融监管,维护金融资产安全,制裁和防范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人民银行各分行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办法,完善制度。一、进一步明确了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认定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逃废银行债务行为通报暂行制度,指出凡有下列行为的可认定为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集团或地区:1-借承包、租赁、分立、合资、联营、兼并、破产、股份制改造等途径剥离有效资产,逃避银行信贷监管,故意悬空金融债务,企图达到逃废债目的的企业或因此而成立的新企业。2-法定代表人置金融机构贷款债务于不顾而出逃的企业。3…  相似文献   

5.
改制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现象近来较严重的困扰着经济金融生活,为此,我们于日.前对泗洪县县属工业企业改制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治理,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已有所收敛,但最近笔者对湖南部分企业悬空逃废金融债务情况进行再调查时发现,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现象仍然严重,笔者对调查发现的逃债主要形式及原因进行归纳梳理,同时提出防治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采取违规破产方式逃废银行债务是企业逃废债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违规破产的主要特征是将企业财产变卖后,一次性支付职工安置费用,致使银行债权得不到受偿,大量的银行贷款被逃废。2002年湖南专员办对省工行、农行系统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堪忧,亟待解决。一、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2001年12月,省工行、农行系统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150.6亿元,其中,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37.1亿元,占改制企业逃废债总额的24.63%。截至2002年9月,省工行、农行系统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151.2亿元,其中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41.9亿元,占改制企业逃废债总额的27.72%,比上年净增长4.8亿元,增长12.94%。二、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企业在不完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采取非法调账、藏匿资产、虚报负债等手段,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的假象,  相似文献   

8.
当前银行不良贷款存量大、占比高、化解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最近通过对人民银行总行确立的广西辖区六家第二类重点监管行2000年末不良贷款的调查,发现因企业逃废债务形成不良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总额的比例高,鉴于此,要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维护金融债权,就必须打击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行为.  相似文献   

9.
当前,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上指出了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主要原因,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上指出了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主要原因,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4月初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 ,将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列为“十五”期间要切实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 ,这将为制裁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和舆论环境。依法维护金融债权 ,制裁企业逃废金融债务 ,整顿和规范银行和企业的信用关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目前制裁企业逃废金融债务遇到一些现实问题 ,操作上困难重重 ,亟需政策的调整和法规的修订。一、制裁逃废债改制企业要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入手在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上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窘境 ,大家义正辞严…  相似文献   

12.
黄毅 《中国金融》1999,(9):29-30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屡禁不止,根本上源于商业信用观念淡漠,这是投资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金融领域的综合反映。截至今年3月末,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商业银行开设账户的改制企业共215910户,涉及银行贷款本息591591亿元。其中有逃废债行为的企业63682户,占改制企业总数的2949%,逃废银行债务本息281808亿元,占改制企业银行贷款本息的4764%。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市场信用破坏,扰乱了经济秩序,危及银行资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企业借改制重组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债权银行不仅贷款本金难以收回,贷款利息拖欠也日益严重,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突出的问题.笔者从目前企业改制重组逃废债务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银行防范逃债的措施等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企业借转制之机大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甚至成为某些企业的“妙策良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导致银行债权流失,信贷风险加大。笔者基于多年的基层银行工作实践,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若干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翔  李春平 《济南金融》2001,(11):14-15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是当前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对企业逃废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企业要共同协作,多措并举,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净化社会信用环境,促进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一大顽症,为有效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我行从1999年初开始,由各级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维权机构,建立必要制度,采取可行措施,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对金融企业改革开放造成了不良影响。企业逃废债屡禁不止和恶性蔓延,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市场信用,危及到金融资产的安全,导致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一问题应引起政府和金融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一、企业逃废债的主要形式近几年,企业利用各种手段(主要是利用改制方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相当普遍。据湖南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债权管理机构统计,截至2001年6月底为止,  相似文献   

18.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是当前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对企业逃废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企业要共同协作,多措并举,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净化社会信用环境,促进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企业借改制重组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债权银行不仅贷款本金难以收回,贷款利息拖欠也日益严重,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突出的问题。笔从目前企业改制重组逃废债务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银行防范逃债的措施等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已成为近年来金融资金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为此,从去年以来,人行漳州市中支指导辖区金融机构、通过采取警告、限期改正、系统通报、联合不发放新贷款、金融机构暂停服务,向社会通报等制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打击逃废债行为仍然事倍功半,截止2000年底,全市共有逃废债务企业742家,逃废银行贷款本息51897万元。在反复调查、分析、探讨的基础上,人行漳州市中支认为企业违规多头开户是企业逃避债权银行监督的一个重要方式,针对原有的银行帐户管理办法陈旧,管理目标和手段单一,已不适应当前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该行提出了一种新的帐户理念,即把对金融机构的帐户管理作为切入口,实现银行帐户管理触角的全面延伸,使人行的帐户管理服从和服务于维护金融债权和金融机构的依法合规经营。根据《银行帐户管理办法》、《金融违规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和人总行《关于加强金融债权管理,建立防范和制裁逃废债务行为制度的通知》中规定对于逃废金融债权、违规开立帐户的企业,有权金融机构要立即停止为这类企业办理对外支付和其它金融服务的精神,结合本辖区的实际,制定了《漳州市金融系统银行帐户强制销户制度》,并于上半年在诏安县支行进行了试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