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企业并购在财务分析上存在的问题 1.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1)企业隐瞒披露或虚假披露信息误导投资者。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披露企业信息是每个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也是投资者鉴别公司质量,进行投资的基础。而我国股市中却恰恰忽视了这个基础。近年查处的“银广厦”、“ST郑百文”、“东方电子”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于企业并购,这种虚假信息对收购方来说无疑将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2.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从微观角度看,虚假会计信息使投资者无法根据发行公司股票的真实价格做出投资决定,从而蒙受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加重投资者的不安全心理,使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失去对证券市场的信任感;还会造成强化投资者过度投机、纵容不正当竞争以及不利于证券市场监管的后果。从宏观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国家对企业征收的税收收入则可能会被大量的偷漏和逃避,国家财政收入就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国家机器就不能正常的运转,国家有关部门得不到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就会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监督等方面产生不可弥补的失误,给国家宏观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误导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助长不良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3.
财务报表本意是要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但虚假的财务报表传递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导致政府等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信用是一种稀缺资源。许多上市公司更是从上市初衷到具体行为就是试图通过会计信息的包装来骗取广大投资者的钱财,明目张胆地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虚增账面利润、虚构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误导投资者,骗取银行信用,欺瞒证监会、税务部门和执法部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因会计报表虚假而进行处理的事件已发生多起,如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蓝田事件。  相似文献   

5.
阅读会计报表是企业管理人员和外部人员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虚假会计报表则向投资者传递错误的信息,会导致投资者的决策错误,给投资者和企业甚至国家带来经济损失。因此识别和防范虚假会计报表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报表造假常用的方法,然后分析了虚假会计报表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预防会计报表造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用会计监督编织中小投资者保护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开竹 《当代经济》2005,(10):66-67
中国股市成立至今不足五十年,却早已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淘金宝地,中小投资者是中国股市的生力军,投资获利是他们惟一的目的。中小投资者都希望能从种类繁多的有价证券中,选择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在理论上,投资人应当对发行证券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但近年来市场上曝露出的问题,从1997年琼民源公司案发,到后来红光实业、东方锅炉、大庆联谊、郑百文、蓝田股份、亿安科技、银广夏等重大的虚假信息披露案件足以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证券市场的运行秩序,误导了中小投资者,令他们利益受损,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市场信心。成本和效益的比较下,中小投资者不可能完全掌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资料,也不可能完全懂得这些信息中哪些有效哪些虚假。所以如何区分有效信息,如何让投资者能接受到有效的投资信息,成为了我国政府监督的任务——在证券监督中必须加强信息监管,而在信息监管中又必须加强会计监督。  相似文献   

7.
吴晓晖  王攀  郭晓冬 《经济管理》2022,44(1):159-175
本文以机构投资者在其投资组合中注意力分配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分心”程度作为识别监督外在变化的手段,验证了其对企业杠杆操纵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趁机构投资者“分心”而监督弱化时实施更多杠杆操纵行为,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分心”通过弱化其监督治理效应、降低公司股价信息含量进一步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现象,使得企业得以隐藏真实杠杆水平,误导债权人以更低的资本成本借出资金,但也为企业的未来埋下隐患,致使企业潜在债务违约风险与财务风险增大。此外,在机构投资者“分心”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的关系中,“去杠杆”政策实施和去杠杆压力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了机构投资者“分心”经济后果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强化对企业监管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将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增加市场交易费用,破坏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9.
在加强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管的同时,我们同样应重视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因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从会计信息的源头实施的控制,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因为会计信息失真虽然有许多原因,但会计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完善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有很大的危害:从微观角度看,虚假会计信息使投资者无法根据发行公司股票的真实价格做出投资决定,从而蒙受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加重投资者的不安全心理,使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失去对证券市场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10.
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无孔不入。 以欺骗手段进行内容不实、造成欺骗和误导后果的虚假广告更是随处可见。广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虚假广告对商品质量、性质、用途、生产者和产地等做虚假、欺骗和误导的广告,必将给消费者造成巨大的损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商业误导行为,是指在生产经营等商业经济活动中,对商品的性质、制造方法、特点,用途的适合性或数量,误导公众的表示或说法。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款关于禁止虚假表示的规定,以及该法第9条关于禁止虚假宣传的规定,可以看作是我国对禁止商业误导行为的一般性规定。我国法律对商业误导行为的规定,滞后于商业误导行为表现形式的发展,商业误导行为的法律责任制度尚不完善。必须加快修订有关法律,增加商业误导行为的民事责任成本,行政责任成本,以及刑事责任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准确、完整、合规,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是否规范、健康的主要标准。但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散布虚假信息、隐匿真实信息或滥用信息操纵市场、欺诈投资者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经过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中完全依靠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管约束的模式是低效的,无法有效地阻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违规行为,进而提出改进监管理念和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佟欣 《经济研究导刊》2008,(12):105-106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都。出现了会计信息造假丑闻不断;企业因内部会计控制完善不利倒闭;企业经营者通过虚假会计报告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为个人谋取私利;内部人鲸吞、蚕食弱势群体权益等现象。其原因是内控制度有名无实,未有硬性的相关法规、外部监管不力等。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虚假财务报告将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增加市场交易费用,破坏市场秩序,如何对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是职能部门可以借鉴和及早防范的,可以将许多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已成为整个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及其披露则成为现代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虚假披露,既扰乱了经济秩序,又损伤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信息披露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管理部门制订改进措施,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我国会计领域虚假会计信息问题层出不穷,会计领域不诚信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危害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利益的驱动、两权的分离、缺乏会计人员应有的独立性的环境,这些都为造假提供了可能。所以,要采取措施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完善内控制度,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7.
虚假财务报告将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增加市场交易费用。破坏市场秩序。如何对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是职能部门可以借鉴和及早防范的。可以将许多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时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毒瘤未曾根治。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内可能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对外给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收益带来损失,使国家税收和企业资产大量流失,给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入手,对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分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目前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机构投资者有能力和责任对企业施加影响,实现企业绿色转型。本文将机构投资者与ESG、CSR投资的相关研究拓展至绿色创新领域,采用2005—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面板数据,创新性地从动力和路径双重视角实证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机构收益和监管压力是机构投资者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的两大动机;缓解融资约束是机构投资者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路径,而改善企业治理水平对绿色创新影响不显著;压力抵制型机构持股显著增强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但是压力敏感型机构持股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无显著关系;区域绿色创新水平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越强;相较于低污染行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对高污染行业的绿色创新的影响更大。结合当前绿色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体系、提升内部治理效率、优化外部监管环境推动企业绿色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并根据Freeman的理论,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划分。综述性地介绍影响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成果。最后,揭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政府和监管机构有效的奖惩措施、地方政府的协同作用;社会责任投资者;利益相关者不同环境下的环境信息需求特点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升绿色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