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有企业也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改制的目标.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内部审计与监事会都是监督国企运营的重要机静.本文简单介绍国有改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监事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中型国企改制为国有企业创造了发展的机会,但是改制后,许多国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无法适应从接受指令的被动角色向市场主动角色的转换。尤其是在营销观念、营销理论等多方面还沿用原来的模式,市场开发能力弱,经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还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国企转制后市场营销仍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是独立自主、权利平等的经济实体。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就是政府对国有企业正确定位的过程。国企改制中正确处理政府与国企关系的关键在于为政府改革指明方向。为此要求政府树立 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国企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完善企业家的选拔任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我国的上市公司是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从国有企业改制发展起来的.迄今,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高晓莉 《经济师》1998,(8):83-83
国企改制是历史的选择●高晓莉一、国营企业改制是历史的选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严峻的考验。很多的国有企业面临困境,陷入困惑。这是历史长久积累下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暴露,首先是市场变了,企业没跟...  相似文献   

6.
张海清 《经济师》2000,(12):180-180,182
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管理创新 ,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也是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调产和创新 ,达到增效和发展的目的 ,结合学习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工作实际 ,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以发展是硬道理 ,坚持有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增强的原则 ,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很大差异 ,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要素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成为许多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国有企业市…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制的方向,随后出台了《公司法》,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进生入制度改革、制度创新阶段.自此以后,国企改制在许多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目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试点范围和内容已逐步扩大.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重申要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度改革.可以预料,十五大以后,国企改制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改革的深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政企不分”等改革的难点已日显尖锐,突破难点,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将会大大加速国企改制的进程.A.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难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主要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唐振龙 《经济师》2006,(4):55-56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与辅业改制是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改制的重头戏。文章针对国有企业改制中资本经营中存在的误区和盲点,阐述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其资本经营在国企改制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9.
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随着国企改制的进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但是,又存在一些弊端,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目前我国国企内部审计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企内部审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随着国企改制的进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但是,又存在一些弊端,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目前我国国企内部审计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企内部审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如果说运用股份制对国企进行改制使其取得了按照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进行市场竞争的“入场券”,并且让许多国企在脱困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的话,解决国企改制后存在的管理问题,使其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的管理便成为深化和巩固改制成果的一个更为重要的步骤。在国企改制后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此总是如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国企改革的深化。为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把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到国企公司制改造的核心位置,而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在国企公司制改造中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开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强调,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必须要针对中国国情,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解决目前国企改革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的改革至今己进行了10多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国企活力不足、效率低下的症结,并纷纷提出了对策,诸如产权重组问题、技术改造问题、减轻负担问题、转换经营机制问题等等。国企的改革固然需要攻破许多难关,但笔者认为,要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局面,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一个根本的前提条件就在于给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职能和目标以重新定位,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战略性改组。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厕组织,是行政权力垄断体制赖以运行的基层单位…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产品融资能力较差、灵活性较弱、通用性较低、管制较多也比较单一,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金融机构面临者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要对国有企业的金融工具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研究,对我国国企改制可以得到如下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达经济国家的模式,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我国情况的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里白 《经济师》2009,(11):6-7
我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主要沿着两条线来进行,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一是民营企业建立与发展。从国有企业改革30年来的发展看,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换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换来人民生活的提高,换来社会的进步。30年国企改革的方针与政策是正确的。现阶段的国企改革实质是改制,即要换制度,实行制度创新。具体来说,就是用现代企业制度来取代国有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民营企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也急需企业制度与管理的创新。因此,国企改制和民企建制的共同方向是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一步步从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中产生并很快地发展起来。它所制定以及执行的相关法规和法律都代表着国家表现出的集权管理意志,然而这些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是不完全符合的。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要想维护好市场秩序,保持市场正常、平稳的发展,除了必须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之外,还要合理的利用工商管理的职能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会计模式是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总和描述,反映其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和本质联系的有机整体。一个国家的会计模式要与本国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求得到会计模式的配合和支持,即摆脱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会计模式。下面就我国市场经济下建立的新会计模式发表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我国的上市公司是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从国有企业改制发展起来的。迄今,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是放权让利的阶段。首先从四川开始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国。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本身具有商品属性,是商品就应该流通。通过国有产权的顺畅流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在更大范围整合优化国有资源。以资产重组为重点,整合国企资源,打好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攻坚战,是中国近年来国企改制的一个新特点。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优化国企产权结构,通过企业改制进一步激发国企活力,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又一特点。中国将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采取整体改制、切块改制、股权出让、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和职工个人资本,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优化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促进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形成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20.
高友才 《经济师》2000,(2):36-36,45
一、观念创新。当前,在改革观念上必须实现三个突破:一是改变传统的公有制观念,破除国有企业等于国有经济、社会主义等于公有制的错误认识。二是正确理解、把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破除一大二公三纯四统,实现从公有企业占主体到公有经济占主体的转变。三是转变改革思路,从试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向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把精力放在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控制力上。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资本观念,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把效益、效率放在第一位。二、体制创新。要积极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途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