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构建了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998-2007年间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集约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7年间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域差异显著,但集约利用效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二者在10年间均呈上升趋势,但增速缓慢,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由两者的关系可知,长期以来,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处于一种高效的低度集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2.
仇有军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5):120-120
一、在观念层面上观念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更是事物发展的先决条件,人们认识世界、改造自然,都是在实践中提升对事物的理解,而上升到观念的东西。这种活生生的、潜意识的东西,无疑对社会进步是一个贡献。我们在节约与集约用地上强调观念层面上的提升,就是要在固有的传统观念上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3.
杨朝剑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4):120-120
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的因素很多,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法律规范、政策制度、规划与交通等都与此有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系统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构建工矿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选用相关数学模型,从市(州)层面对湖南省工矿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定量综合评价,估算工矿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根据评价结果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类提出湖南省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丹寨县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科学利用,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基于行政村空间尺度,利用四川省彭州市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葛仙山镇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葛仙山镇19个行政村农村非居住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集约度空间差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葛仙山镇农村非居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属于相对不集约利用水平,各行政村之间呈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从空间分布来看,地处北部丘陵山区的行政村,非居住建设用地比重较高、单位非居住建设用地GDP产值较小,其非居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葛仙山镇属于最低水平,集约利用潜力较大。而地处南部平原坝区的行政村,非居住建设用地比重普遍较小、单位非居住建设用地GDP产值较高,其非居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普遍属于相对高度集约和中等偏高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9.
研究目的:综合评价长沙市四个国家级工业园区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为指导工业园区集约用地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研究结果:开发园区整体集约程度较高,综合平均分值为92.6,属于集约利用范畴;开发园区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受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园区土地利用强度低,指标均低于理想值;园区用地效益、管理绩效及市场化程度高,单位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和单位用地产出值高。研究结论:园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强度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应多方式多途径促进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建设,建立以促进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配置开发区生态用地,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呈负相关,与土地开发程度呈正相关。在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开发区生态用地数量配置及空间配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经济地理》2021,41(5):213-222
旅游用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热点课题。客观揭示旅游用地发展进程,有利于厘清旅游用地发展特征、明确旅游用地演化机制、丰富土地利用的内涵。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系统梳理国内旅游用地相关概念、内涵以及特征,进一步把握我国旅游用地进展。据研究可知:(1)旅游用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用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旅游用地与生态系统、旅游用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旅游用地法律问题等方面。(2)当前,国内学者对旅游用地概念和内涵界定尚未达成共识;较少从"点""线""面"综合角度来探讨空间表征及其演化;旅游用地与其他土地利用交互作用、旅游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及效益等相关研究不足;忽略旅游用地季节性闲置、开发—保护等常规性问题,以及区域突发性灾难事件后,旅游用地管理、利用和转产等问题。(3)未来研究应充分借鉴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以"人—地"关系理论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为核心,探讨基于旅游视角土地功能分类体系和研究框架的构建、大数据和3S技术背景下旅游用地研究方法的革新、探索旅游用地高质量发展,以期形成客观、系统、高效的旅游用地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研究》2019,(12)
为探究浙江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计算2005—2015年浙江省65个县域单元的水平值,并运用描述统计、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序演变、空间分异及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降速增长,各市县水平持续或波动增长;(2)各市县水平差距逐渐缩小,但区域差异仍然显著,呈现出环杭州湾一带与温台沿海一线水平高,丽水地区水平低的空间格局;(3)浙江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且热点区不断向浙江省中心城市市辖区及其周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演化,冷点区一消一长,嘉兴的冷点中心消失,丽水的冷点中心扩张。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当前,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国家对土地的管理日趋严格,如何正确运用好国家政策,处理好供需用地的矛盾,提高集约节约用地的水平,为服务“海西”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供地服务,已是一个不容回避、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Et益凸显,成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在谋划地方战略之时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在笔者从事国土管理事业近十年以来,经历了从粗放型用地向节约集约化用地这一科学转变的过程,深感坚持并坚定不移走“科学节约集约用地”路线是破解当前社会发展用地的惟一出路。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紧密的联系起来,以节约集约用地来保障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科学发展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谐统一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城市化背景下,从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关系、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演变驱动力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定量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市通过不断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实践,整合城市土地,集约用地;整理农村土地,规化用地;调整工业土地,科学用地,找到了一条集约用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将生态足迹理论运用到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之中,完善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时间序列法、文献资料法、计量模型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2002~2007年间,重庆市非农人口人均建设用地生态足迹增加了0.636854hm2,二三产业万元GDP生态足迹下降了0.032070hm2,单位面积建设用地生态足迹增加了34.379060hm2。研究结论:(1)重庆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减小的趋势,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2)二三产业总生态足迹的增加速度远大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增加速度,也就是建设用地的增加引起了生态足迹(生态需求)更大的增加。(3)建设用地生态足迹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非农人口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所导致。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作为省委、省政府确认的首批“山海协作示范区”、江山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和特色产业集聚的主基地,江山经济开发区通过“控总量、调增量、盘存量、提质量”,努力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使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值持续提升。2012年,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166.47亿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