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各级政府对糖业发展通过采取五项措施,保护蔗农利益,本榨季广西农民在甘蔗种植方面增加收入20多亿元。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主产区,产糖量居全国首位。全广西有53个县(市、区)种植甘蔗,有21个县的财政收入一半是来自糖业税收,有1200多万人口以种植甘蔗为主。农民种蔗收入96  相似文献   

2.
一、糖蔗生产的现状 糖蔗,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很大发展,特别是1988年省政府调整糖蔗收购政策,从1988年跨1989年榨季开始,实行上调食糖任务包干,上调部分国家统一定价,继续执行“吨糖吨粮”奖售政策,任务外食糖价格放开,随行就市。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糖蔗生产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使我省糖蔗生产出现了自1988年以来连续四年增产的大好形势,并在1990年糖蔗产量达到了2093.46万吨,首次突破了2000万吨大关,1991年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达2286.38万吨,比1978年增1.74倍。而由于1992年的“蔗贱、糖滞”的影响,糖蔗生产在1992年开始滑坡,1993年  相似文献   

3.
晓春 《农家之友》2006,(11S):32-32
进入成熟期,甘蔗糖分积累加快,蔗茎内蔗糖分含量增加,还原糖降低,蔗汁纯度提高。植株形态上表现为蔗叶逐渐变黄,老叶枯死,新生叶变窄小。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要抓好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龙州县与越南下琅县相接的科甲口岸,12辆中国籍的大卡车满载着约100吨原料蔗,运往龙州糖厂压榨制糖。这是首批龙州县与越南下琅县合作种植的制糖原料蔗正式通关入境。据悉,在这个榨季,将有1万余吨在越南境内合作种植的糖料蔗陆续入关制糖。前来见证这批制糖原料蔗通关的中越两国官员都说,这是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重大成果,也是中越两国在农业领域进行土地、人力、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合作的重大进展,也是崇左市蔗糖业跨国合作向前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5.
正"同样是种蔗,收入比上一榨季增加了一倍!"提起参与糖业"二次创业"带来的好处,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逐盎村民李其辉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李其辉以土地入股加入村里合作社,种植"双高"(高产高糖)糖料蔗,除了按照工作岗位领取底薪,年终还按产值产量领取提成、分红,收入实现翻番。  相似文献   

6.
糖蔗生产是我区经济支柱之一。种蔗和制糖在区域经济中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糖业的利税已成为不少市县的主要财政来源,有的县利税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0%。近年来蔗、糖生  相似文献   

7.
一、内江地区甘蔗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内江位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带,地处浅丘,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成渝铁路纵贯全区,公路成网,水陆交通方便,种蔗制糖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内江素有“甜城”之称,它生产的蜜饯名扬中外。1940年内江地区甘蔗种植面积达45.8万亩,产蔗154.4万吨,产糖16万吨,是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北盘江流域甘蔗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甘蔗是北盘江流域的主要经济作物,其种植历史比较悠久。解放前,全区以种植芦蔗、竹蔗、罗汉蔗等地方品种为主,产量一般在1000公斤/亩,主要用以土法制红糖和鲜食,经济效益较差。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后期起,在贵州省糖料科学研究所(现为省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开始了大面积的甘蔗品种引种栽培和改良工作;到70年代中期,北盘江流域已种植甘蔗4.5万亩,占到了全区可种蔗区耕地面积的70%,总产量为4.96万吨,甘蔗种植成为当时的主要收入来源;进入80年代,随着农…  相似文献   

9.
天津西青区辛口镇在北方首家引种日本蜜蔗获得丰收。百余亩蜜蔗平均亩产1 5万公斤 ,总产150万公斤 ,蜜蔗上市后成了天津市水果市场上的俏货。蜜蔗节长茎粗 ,入口酥脆 ,优于南蔗。这个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于去年示范种植一亩日本蜜蔗 ,经过技术攻关 ,成功地解决了南蔗北引后甘蔗品质下降、产量不稳等难题 ,去年又分别在镇农业示范基地和第六埠、水高庄等村推广种植100余亩。他们种植的蜜蔗株高2-3米 ,茎粗5 -6厘米 ,是南蔗的3倍 ,经测试含糖量达14 5 % ,高出南蔗0 6%。据介绍 ,蜜蔗亩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天津引种日本蜜蔗成…  相似文献   

10.
赖建辉 《农家之友》2009,(15):27-27
近儿年来,鹿寨县平山镇平山社区石豆屯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全屯有蔗而积达1300亩,人均3.7亩蔗,成为远近闻名的甘蔗屯。“甘蔗是石豆屯雷打不动的支柱产业。近州年石豆屯又开发蜜橘种植,很快发展到350多亩,人均达到1亩果园。水果产业的兴起,使石豆屯形成两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甘庶地理》一书记载,从公元前三世纪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种蔗区域一直限于长江以南地区,故有“蔗不过江”之说。南蔗北种始终是北方农民的一个梦想。“谁说南蔗不过江,而今蜜蔗植太行。”富有传奇色彩的农民李梅,抱定“农民种田要种钱,北蔗不甜心不甘”的成功信念,历经六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终于实现了南蔗北种,“甜”梦成真。 情凝铁树开花,心系鸡毛升天。1996年,李梅在自家小院试种蜜味果蔗一举成功,后转入大田示范栽培,从温室育苗到大田移栽,从单膜覆盖到双覆膜种蔗,从单品种试种到多品种选育,从自然增糖到人工增糖做了大量的对照实验,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下了4万多字的试验笔记,并撰  相似文献   

12.
甘蔗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蔗糖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上都有很多用途。甘蔗除了榨汁制糖外,也可以提炼酒精,作为能源。蔗叶、蔗梢可作饲料。蔗渣还可以造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糖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发展甘蔗生产,利国利民。进入新世纪后,什蔗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柳州市甘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金诺1号”牧草蔗,是由南方蜜蔗与糖蔗杂交选育而成的远缘杂交种。它不仅具有甘蔗光呼吸率低、光合效率高,生物量大的优势和野生蔗耐瘠耐旱、再生性与抗逆性强的特点,而且是一种含有丰富粗  相似文献   

14.
种蔗、制糖、售糖是广西按产业化经营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的最大产业。几十年来,作为龙头企业的糖厂坚持为种蔗农户提供种苗、肥料、机耕、运蔗进厂等全套服务,农户按照糖厂的要求种蔗、收蔗,为糖厂提供糖料。生产的食糖由糖业公司包销。这条产业链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据统计,全区甘蔗种植面积从1949年24万亩扩大到1997年的824万亩,增长33倍;糖厂由1间发展到现在的110间;生产能力从日榨30吨提高到1997年的24.8万吨。蔗糖产量由1949年/1950年榨季的15万吨增加到1997/1998年榨季的323.51万吨,年均增长11.85%。累…  相似文献   

15.
糖蔗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主要项目.在目前和未来发展计划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县糖厂综合利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发展基础好,业已成为我县工业的主干.但是,作为制糖原料的甘蔗生产,在我县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尽管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和经济措施,仍不能实现种植计划和单产指标,今年面积下降到三千多亩,仅占下达计划的26%.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蔗农和糖厂两方面的积极性,保证种蔗1.2万亩,产工业蔗5万吨,出白糖5千吨的"六五"计划  相似文献   

16.
田阳县积极引导农民向荒坡要甘蔗,将良田退蔗还稻,获得粮、蔗双增产。去年,全县粮食产量13106万公斤,原料蔗产量33万吨,分别比前年增产88.8万公斤和5.8万吨,均创造历史最高纪录。该县右江河谷平原区稻田肥沃,水利条件好,是双季稻高产粮区,但一部分农民却把稻田改种甘蔗。粮、蔗争田十分突出。为保证必要的双季稻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实现粮、蔗双增产,该县各级党委、政府一边加强对平原区农民进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教育,引导他们在良田里退蔗还稻谷,一边积极引导南北山区农民除积极地把粮…  相似文献   

17.
黄武艺 《农家之友》2009,(12):16-16
为贯彻落实“三个千万亩增粮增收行动计划”,大力推广甘蔗间套种技术,部署进一步做强做优糖料蔗产业工作,6月18日,自治区农业厅在武鸣县召开了2009年全区甘蔗间套种现场会暨糖料蔗生产形势分析会。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韦祖汉、广西农科院院长李杨瑞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全区11个精料蔗主产市糖办或农业局、33个优势区域县(市、区)糖办或农业局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扶绥县是甘蔗种植大县,近年来在甘蔗生产主产区,农民种蔗效益逐年下降,甘蔗生产陷入尴尬境界。如何引导农民坚定种蔗的信心?扶绥县渠黎镇大陵村渠芦屯有耕地面积8500亩,甘蔗种植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2015年以来,渠芦屯一共整合全屯11510亩土地,成功打造了甘蔗  相似文献   

19.
以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甘蔗新品种(品系)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等农艺性状及蔗茎产量、产糖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闽糖01-77、闽糖02—205、闽糖04—250、福农15号和福农39号等新品种(品系)表现出了较优的综合性状,建议在漳浦马坪蔗区进行进一步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0.
甘蔗粉糖具有甘温入脾、益气散寒、活血化淤之疗效和易于其它行业再利用的良好性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现将生产粉糖技术概述如下: 一、清汁纯度 机制粉糖甘蔗入厂量大,应及时进行压榨,如存放时间较长鲜蔗会因失水而影响其纯度。在压榨过程中由于经撕裂机或蔗刀等机械的破碎再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