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宝建  殷勤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4):109-122
当前金融与科技融合驱动下的新经济浪潮逐渐拉开帷幕,传统的高校金融人才、科技人才培养范式在新形势下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形成了一场由传统教育到实践创新的系统性变革。新时代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与体系重构,是中国提升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新时代中国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出发,分析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内容,并进一步提出中国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创新要求及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充分发挥金融与科技在高校人才培养上的深度融合作用,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时代竞争的金融科技创新人才,成为现阶段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3.
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亟待改变,不仅要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推动高校"去行政化",让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营造让创新人才充分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长的教育环境、学术环境,还要优化社会大环境,营造支持创新、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只有创设了理想的大环境,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建设创新型河南,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规划,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大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5.
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要培养具有科学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前沿阵地,必须大力实施创新教育。高校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强化育人责任感;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校园环境,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创新教学实践;学生要夯实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人才来源于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应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本文在总结北美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差距及问题所在,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的困难是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期教育以及望子成龙家庭教育等社会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为对象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只靠高校是不够的,需要从幼儿教育到高等中学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前期全社会教育环境的立体式改革,才能够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科技与金融内生互动、整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长远目标。在科技金融创新探索"遍地开花"的背景下,通过构造制度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完善上下贯通、运行流畅的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成为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迅速推进,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来作为有力的支撑。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我国大学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大学素质教育理念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更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作为重要方面加以对待。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更是促进我国兴旺发达的重要动力。本文就培养创新人才的社会背景与意义等进行了深度探析,以期为大学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战场,理应响应这种要求。然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本文试图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与考核、教学师资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各个高校纷纷开设此类课程,以期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人才,从就业角度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稳定就业的重要作用。文章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以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专业教育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这个关键点来实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更应充分认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7,(19)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高校对于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尚不广泛。讨论式教学法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是主体,学生的认可和建议是有效实施讨论式教学法的关键,因此,本文就讨论式教学的相关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对于讨论式教学的认识、目前,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中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满意程度、期望和建议,为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财会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培养高质量的财会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界定了应用创新型金融技术人才的金融创新技能结构特征之后,文章由此展开说明了应用创新型金融技术人才技能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架构。包括一般创新教育与专业创新教育两大模块,这两个教育模块各包含六个方面要素。  相似文献   

16.
陈凌白 《时代金融》2014,(5):237-238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众多地方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尤其对一些成立时间较短的私立二本院校来说,强化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出声誉,办出水平,是这些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着力探析基于就业导向的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问题,积极寻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促进就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使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鞠铭 《税务研究》2023,(10):36-41
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个人所得税政策对科技创新人才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在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流入、稳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应扩大科技创新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试点地区,调整科技创新人才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科技金融背景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境,多元协同体系是解决困境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政府—高校—企业”的多元协同,剖析科技金融背景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挑战与趋势,提出多元协同基础、逻辑、路径。研究发现,面对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行业所需拔尖创新人才供给不足;对于科技金融的引入,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面临资金等资源投入压力。此外,本文提出的多元协同路径包括,促进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建设实践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入行业导师指导、组织团队合作与竞赛活动以及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多元协同体系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在新一轮国际经济平衡和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能否占据主动,取决于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科技创新将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知识中心"和"动力站",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力量,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新人才质量标准与创造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首要职能。为完成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必须对高校创新人才质量标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