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基础货币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货币管理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引进金融规划思想、增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针对性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基础货币规划,基础货币的管理还很不系统,因此,有必要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基础货币规划框架,加强基础货币管理,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调控与政府对经济进行微观调控常常表现为同一个问题,即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调控,就表现为对企业的调控,而政府对企业进行的调控,也被称为微观经济调控。而政府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与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也有很大的相似性,间接调控强调的就是政府通过调节市场总供求关系,从而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调控体系中的问题及对策吕志成,鞠淑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金融调控作为国家间接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目前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致使调控效果一直没有达...  相似文献   

4.
货币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宏观经济研究》2001,(10):37-41
1998年以来,伴随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通过货币市场和利率的作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一条基本渠道。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货币市场和利率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待完善,利率尚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加快构造畅通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越来越迫切。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宏观经济调控李连城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计划管理的实现形式,也是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环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所谓宏观经济调控,就是以国家为主体,从社会偏好和长远利益出...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阶段,伴随经济体制的转变,货币供应机制也发生着变革。本文通过对货币供应机制变迁路径及对不同阶段货币供给效应分析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经历了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型,货币供应机制由正向调控转为逆向调控;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不协调,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因此,应加快汇率制度改革,使货币调控尽快回归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问题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问题和任务□刘宪法王国青一、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自1993年以来,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宏观金融调控手段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在这个进程中,公开市场业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4年4月,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8.
将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分为两个阶段,利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对两阶段的货币政策效果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以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第一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了其经济调控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波动;而在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第二阶段,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作用有限,但经济波动却比第一阶段小得多。因此,中国应在坚持间接调控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市场化客观要求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间接化。目前,我国的金融调控机制正处在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过程中,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比重不断增大,并逐步取代直接货币调控工具。作为间接宏观调控工具之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必将发挥其应有作用。但在我国传统双轨制下,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一直未能正常发挥宏观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为加快我国金融调控机制的根本转变,对运行10多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在我国的运作特点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提高或降低存…  相似文献   

10.
蒋雄 《经济问题》1994,(10):36-41
金融宏观调控的模式转换与策略研究蒋雄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十年来,逐步建立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金融调控体系,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90年代中国面临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贺万全 《经济问题》1995,(11):38-42
建立和完善山西经济宏观调控体系贺万全经过16年改革,我省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宏观调控已由行政指令性的直接调控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的间接调控转变。但,总体上看,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在改革中吸取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正反经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造就了基本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高潮的到来,市场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政府转换职能,要求财政由直接调控经济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创建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和根据经济形势用好各种经济政策及调控手段是搞好宏观调控必不可少的。同时 ,鉴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即宏观调控应谨遵间接调控为主直接调控为辅的基本原则、实施政策措施要及时果断、“度”的把握要适当、各种手段协调配合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货币的流通手段与价值尺度职能的分析,认为国家政权在铸币税及经济调控权的诱惑下,垄断了交易媒介发行权而导致货币两大职能的统一。但在电子货币取代纸币的情况下,货币乘数将由电子货币流通速度内生决定,可以趋向于极大甚至无穷大,国家政权获取铸币税与经济调控权的模式因而失效,并将最终导致货币两大职能的分离及传统货币概念的消失。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的本质是通过改变实体经济中(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影响商品市场的价格和经济主体的行为。因此,货币政策体系的研究重点是讨论央行如何通过具体的货币政笨操作来影响实体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本文从两类货币发行机构这个新的视角出发,重点讨论了我国基础货币发行的特点和历史沿革、广义货币的决定、同业市场、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再贴现业务的区域失衡现象与对策臧景范中国人民银行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指导下,我国中央银行逐步建立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从自身国情出发,由过去直接而...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改革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近年来 ,尤其是 1 998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出现了突破性进展。以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为标志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基本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市场开始在货币供应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直接调控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价格或数量进行直接控制。间接调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或中央银行信贷价格来影响金融机构的行为。从理论上讲 ,引致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 ,允许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导向来分配资金 ,可以建立更加灵…  相似文献   

18.
杨云善 《经济师》2001,(9):66-67
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双轨调控 ,是经济转轨时期形成的双重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决定的。双轨调控把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的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结合起来 ,有利于规范分配程序 ,调节收入差距 ,更好的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和重要调控手段的金融,面对买方市场提出的新课题和挑战,要求在金融调控、信贷操作等方面作出灵敏的反映和正确的抉择。本文旨在探索我国货币政策的只是目标,以适应买方市场新形势,积极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进而提高金融运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体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管制不断放松,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基本形成,监管效率有所提高;金融调控方式初步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的是,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