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缘政治时代过渡到地缘经济时代后,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并行的局面,东亚国家需要积极推动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东亚经济一体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首先,应继续扩大民间交流,强化区域认同感;其次,在现阶段要继续支持东盟发挥主导性作用;再次,要立足长远采取措施加强中日韩的合作;最后,还应重视发挥跨国公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江河 《北方经济》2017,(10):26-29
海赤乔次区域合作在地缘关系中反映出兼顾性、动态性和机遇性,在地缘利益上要应对地理潜能开发的人力资源问题,在地缘功能上应具备综合经济区域要素,在次序上要以交通建设为先,在经贸上要以产能合作为主,在地缘合作保障上要利用好多渠道的资金,在地缘心理上应增进民心相向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一体化的力量。为促进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力,吸引外国企业投资,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会计信息方面的巨大差异无疑会对该进程起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按照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息息相关、所以,要从各成员国会计协调方面来构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框架等。  相似文献   

4.
“10+3”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的产业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以“地缘优势”为载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落后的东亚地区为了寻求自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适应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10+3”区域经济合作应运而生。本文具体分析了“10+3”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中国应如何利用开放的国际环境,参与新的区域经济分工格局,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适应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5.
郑鼎文 《南方经济》2005,(10):50-52
广东要有意识地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利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机,同东盟结成区域战略伙伴关系,使东盟成为广东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后方根据地”、“避风港”。因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要求以及地缘经济理论都显示,东盟是广东施展“走出去”经济战略的最佳舞台。广东与东盟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对策有:以“泛珠三角”为依托开展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建立广东与东盟合作发展的投资平台、信息技术平台等。  相似文献   

6.
试论跨国公司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跨国公司通过资本等要素的跨国流动来推动国际分工来推动经济微观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运用行政手段 ,从国际经济合作和发挥相互比较优势来推动宏观一体化 ,微、宏观两种动力在发展中既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本文认为 ,跨国公司在区内的发展提升了区内比较优势、统一了区内游戏规则、深化了区内的市场 ,进而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了投资的创造和转移效应 ,并且促进了跨国公司在本区直接投资以绕开各种壁垒。在论证两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 ,又论证了两者的互动和进一步融合 ,认为这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将推动世界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潮流推动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预示着中国南方将崛起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这对于中国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CAFTA 的建立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泛珠三角"区域和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缘、文化、资源等优势整合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建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推动"泛珠三角"合作构建世界级经济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由于地缘和文化上相对接近,广东、福建、海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组成的泛珠江区域经济圈,呼之欲出.推动泛珠三角合作,打造世界级的经济圈已经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过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削弱,亚洲经济崛起,世界地缘重心"东移"。东北亚区域合作在国际环境大变革的背景下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区域经济体收益目标转型使大国关系充满变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关键阶段、中日韩经贸合作将决定未来经济格局的演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对中国实现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构想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机遇。作为东北亚中心地带的中国东北地区,要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完善各项经济政策,努力协调发展次区域合作,发展优势产业,与邻国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泛珠三角区域整合中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江  江智婷 《山东经济》2008,24(6):143-154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顺应了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有利于东西部地区资源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然而,随着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源于行政区划的体制性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政府财政边界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区域进一步合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从区域财政支出的角度,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整合中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政策的协调问题,探索在区域整合框架下通过统一的中间变量推动一体化进程的可行性,为泛珠区域整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朝向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 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鉴于亚洲地区政治经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整个亚洲的金融合作条件远未成熟,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往来密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路径和前景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参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云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3):62-77,157,158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东亚地区带来很大挑战,东亚国家成为中国以外确诊病例较多的国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空前深化的客观事实。东亚地区一体化源于危机,也是在“转危为机”中得到发展,东亚金融治理机制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与以强制执行力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不同,国际治理需要在地区国家间构建以相关科学知识共识为基础的地区性知识权威以及以政治和社会舆论认知共识为基础的地区性认知权威提供保障。作者将从知识和认知的新视角出发,探讨东亚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理论与政策问题。包括东亚地区公共卫生治理在内的功能性国际治理能够有效并且有持续性,需要两个层面的与知识相关的共同体:一个是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意义上以专业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家网络知识共同体,另一个是超越上述专业知识、具有跨国合作解决功能性难题共识的更加一般性的政治和社会认知共同体。中国与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作为非西方世界两个正在崛起和已经崛起的大国,中日具有知识上的巨大互补性。中日合作可以为国际公共卫生领域新的规范建构提出更多“东亚智慧”,起到政治引领作用,为东亚地区培育和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及健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发群 《特区经济》2010,(11):104-1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较为迅猛。资源突破国界限制在世界范围内来实现优化配置,各国、各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近些年来,东亚经济合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比起来,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明显落后。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战略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的一体化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蕾 《南方经济》2019,38(8):21-38
近年来,东亚一系列区域金融合作引起了学术界对地区金融一体化现状和收益的极大兴趣。文章基于价格和数量的测度考察了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的程度:抛补利差和股权溢价的β收敛结果表明,危机之前东亚金融市场的全球和区域一体化并行,但在近几年,区域一体化趋势更强劲,超过了全球一体化;金融引力模型的结果表明,东亚主要的跨境金融投资者的区域内金融资产持有量比金融引力模型预测的水平更大。此外,面板回归确定了较高的金融一体化作为更广泛的金融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会显著降低东亚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失衡,因此,区域层面的金融一体化可以作为加强东亚国家的增长来源和提高经济弹性的重要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认识到域内合作的重要性,东亚区域合作蓬勃发展。十年之后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客观上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呈现出了一些新态势。与此同时,鉴于中国及东亚各国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东亚区域合作应在遵循东盟主导的基础上开拓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增强区域凝聚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合作的机制化水平,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Fragmentation‐based specialisation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conomic landscape of East Asia. Dependence on this new form of international specialisation is proportionately larger in East Asia, in particular i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than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In this regard, an important recent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rapid integration of China into reg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 This development is a counterpoint to the popular belief that China's global integration would crowd out other countries'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specialisation. The rise of product fragmentation has strengthened the case for a global, rather than a regional, approach to trade and investment policymaking. Given the global orientation of the region's economies, we question whether there would be a significant benefit from current efforts to promote regional cooperation, unless the principle of ‘open regionalism’ is recognised. With both the Doha Round and APEC floundering, this is one of the major multilateral policy challenges of our time.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问题及其与ECFA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进展顺利,贸易、投资、产业和人员交流增势明显,下一步应理顺产业链合作、加强内部协调机制以及克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CAFTA的促动下,中国大陆与台湾成功签署ECFA,为两岸经济合作搭建新平台。ECFA以竞争促合作,推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两岸应优势互补,共同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元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它必将给这一区域带来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崭新、活跃、全面的合作格局。在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之时,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应注意解决或防范有关问题。为促进CAFTA如期建成,本文建议:中国与东盟双方应力促《货物贸易协议》得以顺利执行;双方应加大合作力度,丰富合作内涵,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中国与东盟在CAFTA建设的同时,应合力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