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长期业绩下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2006-2009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为研究样本,从经营业绩的角度考察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状况。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的长期业绩呈上升趋势,在定向增发实施当年达到峰值,随后在增发后出现下滑趋势,特别是定向增发后一年内的下降幅度在统计上显著为负。本文从盈余管理假说、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发行对象类别等角度检验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长期经营业绩下滑的影响因素,发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的盈余管理行为和自由现金流水平、定向增发后的过度投资以及大股东及其关联方的认购是造成定向增发后长期经营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行为与公司长期绩效的关系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进行研究。上市公司向其大股东及关联方实施定向增发,经营绩效在短期内能够显著上升,但是长期绩效会逐渐变差;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的行为会使长期绩效进一步恶化;派发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公司长期绩效越差。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行为已成为大股东向其自身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方式,有损公司长期绩效,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6-2011年在沪深两市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在全流通背景下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新股;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规模负相关;当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时,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大股东越有动机利用资产认购新增股份。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融资特别是增发融资方面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及其价值影响,以探求定向增发是否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进行财富转移的一种工具。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是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和大股东认购比例共同决定了大股东是否从上市公司转移财富及其转移财富的多寡。本文结论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监管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平  李刚 《武汉金融》2015,(3):31-34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首选方式,部分投资者甚至将定向增发后的财务表现过分"神话",认为其本质上具有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特征。本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深入探讨这种追捧行为是否理性。一方面,本文简要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定向增发对经营绩效、对股东财富与业绩表现、股价表现与资金配置、对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协同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后短期内的经营绩效并无显著变化,但对于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其绩效改善程度强于没有大股东参与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朱臻 《海南金融》2013,(11):8-11,16
本文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以及大股东的认购比例和认购方式等因素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进行隐性增持,进一步巩固了控制权地位,为将来的“掏空”行为创造了条件;定向增发普遍具有低价发行的偏好;定向增发折价率与大股东参与认购程度显著正相关,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分离程度显著正相关;大股东以资产认购时的折价率显著高于现金认购;大股东的低价增发和隐性增持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侵犯股东权益的案例频频发生,尤其是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文以重庆百货对大股东的定向增发为例,研究了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方案实施过程中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匹配问题。我们发现:虽然重庆百货大股东实行定向增发以后,全额拥有重庆新世纪百货的股份,但并没有带来合并后的资源整合优势,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中小股的股份额,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大股东以定向增发形式进行资产注入的热潮。本文通过对2007年到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进行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程度越大,国有企业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后公司业绩越差。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融资问题一直广为关注.2014年以来,定向增发逐渐受到上市公司追捧,也为上市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以我国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中小企业定向增发案例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事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事件虽然在短期内会提升股票收益率,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上市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定向增发、代理冲突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2010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为样本,系统研究了定向增发过程中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害问题.实证研究发现:面向大股东发行的折价率最高,面向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发行的折价率居中,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折价率最低.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提高了股权集中度,进一步巩固了控制权地位,通过低价发行侵占了中小投资者权益.降低大股东的认购比例、降低资产认购比例、降低增发后与增发前股权集中度之差、减少增发规模、提高公司规模可以有效地制衡大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侵害中小投资者的程度.提高增发前的股权集中度、聘请“十大”券商作为主承销商、改善治理环境、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机构都没有起到约束大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5日期间发出预案的共487起定向增发事件为样本,并根据发行对象的不同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探讨了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时点的股价操纵行为,验证了近年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在预案公布前仍经历较明显负向价格操纵,并揭示定向增发内幕交易情况依然较严重,且上市公司的股价操纵趋于长期。  相似文献   

12.
周彦珉 《时代金融》2015,(5):300-301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5日期间发出预案的共487起定向增发事件为样本,并根据发行对象的不同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探讨了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时点的股价操纵行为,验证了近年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在预案公布前仍经历较明显负向价格操纵,并揭示定向增发内幕交易情况依然较严重,且上市公司的股价操纵趋于长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热衷于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通过低吸高抛圈钱套利,大肆侵占小股东利益。这已成为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普遍现象。上市公司大股东能够进行套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定向增发的发行价格远低于即期市场价格,而发行价格又建立在由定价基准日决定的发行最低限价基础之上。本文从分析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的选择对发行价格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对其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大股东倾向于选择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变相压低发行价格,把定向增发作为利益输送或套利的工具。为了避免这种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应提倡将发行日的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6年5月8日-2007年12月31日在我国沪深交易所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用事件研究方法中的市场调节模型计算不同投资者36个月的购入持有超额收益率。参与定向增发的控股股东和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普通投资者和以及未参与定向增发投资者的购入持有超额收益率分别为107.5%、105.52%和26.23%,投资者购买定向增发过的股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利益输送、信息不对称与定向增发折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向增发作为资本市场权益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已日益受到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重视。本文研究了定向增发折价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问的信息不对称是定向增发折价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发现,当大股东购买定向增发股票的比例与其在增发前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比例差额越大时,增发折价也越高,并且增发价格相对于基准价格的溢价越低。这一结果表明,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实现了以较低的对价稀释中小股东权益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后者的利益。此外,与国外的研究一致,定向增发的折价还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成正比,即当不对称的程度越高时,增发的折价也越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短期财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定向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定向增发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和成长提供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定向增发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短期财富效应是指证券市场各因素引起股价发生波动而给股东带来的额外收益.因此,选择39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短期财富效应进行研究,其中以2007年10月16日为分界,选取2007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21家上市公司及2008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1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分析定向增发在牛市和熊市中的财富效应.在实证研究中,通过超额收益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公司定向增发的市场变化、股东收益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基于异质信念的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前沿。本文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特殊制度背景,首次从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股价长期市场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后公司股价长期市场表现越差;当发行对象为机构投资者时,异质信念对定向增发后股价的负向作用更加显著。此外,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公司定向增发后的经营业绩变化也与投资者异质信念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假说在公司股权再融资领域中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8.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根本途径,然而基于数字游戏的"高送转"乱象却长期充斥我国资本市场。本文以定向增发作为研究A股"高送转"现象的切入点,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的新股解禁期附近推出"高送转"的频率显著提高,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迎合参与定向增发的外部投资者,帮助外部投资者进行股票减持,是一种动机异化的机会主义股利分配行为;通过定向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定向增发后进行了"高送转",这些公司相比于未进行"高送转"的上市公司业绩更差、关联交易更频繁、大股东占款更高、盈余管理更激进、投资效率更低,这些发现意味着"高送转"现象的存在削弱了外部投资者发挥积极参与、积极治理功能的良性机制。本文为监管机构近期加强对"高送转"乱象的监管力度提供了经验证据,也支持了新修订的《证券法》中拟明确现金分红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周鸣 《新金融》2012,(6):60-63
有较多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业绩并未改善的现象,但是涉及到控股股东增发认购比例是否会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股东增发认购比例这个细化角度对业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定向增发过后三个会计年度的业绩是逐年下滑的,而且大股东认购比例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更远期限的业绩负向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特征,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做法会显著地影响到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的真实业绩.  相似文献   

20.
肖万 《武汉金融》2012,(9):38-40
本文选择2006年5月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实施到2008年6月的两年间董事会宣告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发现,我国上公司在定向增发宣告事件-2、-1、0、1日的超常收益分别是2.41%、4.57%、2.71%、1.77%,事件期其它时间超常收益不明显。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可积极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实现融资或重组,与此同时,也要担负起对股东的应有责任,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切实维护市场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