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经济学家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一条最基本认识是:只有当某个所谓的“货币政策工具”(某个央行可直接调控的经济变量)和宏观经济中基础货币存量或者基础货币的存量结构之间存在某种正相关或负相关的联动关系时,该货币政策工具才能被应用于货币政策的实践,否则,这个所谓“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一个伪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
彭华 《特区经济》2006,(1):62-63
本文按照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把我国的货币政策分成3个阶段: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阶段、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阶段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又依据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分别通过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货币政策框架,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但已有不少经济学家在研究货币政策时,广泛使用这个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专家们指出,“货币政策框架就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通过操作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基本架构”。因此,上述定义把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运作机制3个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出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4.
年初以来,央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调节货币供应。上半年存贷款增长较多,至6月底货币信贷增幅有所回落。总体看,当前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相似文献   

5.
一、货币政策的金融市场传导机制金融市场是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作用的主要中介,这是与其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金融资产的组成特点分不开的,其有效性已被事实所证明。(一)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地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融资功能以外,货币市场还具有政策功能,即为货币政策实施提供市场条件的功能。由于货币市场是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利率变动,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货币市场是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的基础。中央银行降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再贴现率,…  相似文献   

6.
白晓燕 《南方经济》2000,(11):56-58,70
为了尽快消除通货紧缩,国家货币政策适时做了调整,然而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6年3季度,央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调节货币信贷总量,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均出现回落,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面对世界经济增幅下滑、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局面,扩大内需任务很重,货币政策必将扮演重要角色.去年底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2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认为,在同样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其内容应有很大的不同,鉴于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未来经济环境的判断,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大前提下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应该更加积极些,为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三季度,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节货币供应,保证了金融平稳运行。同时,央行相继出台政策,加快了汇率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货币政策操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也逐步由计划型直接金融调控转向市场型间接金融调控。这一重大转变,为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还要看到,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增量和结构,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存款大幅增长而贷款增速较低,金融机构流动性普遍上升,社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不仅造成大量资金闲置,而且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壮大发展,其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本文分析了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对货币政策带来的四种挑战,即地货币需求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货币调控方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98年以来,面对国民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态势,我国宏观调控先后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市场需求不足条件下,其局限也是很明显的。这就必须注意发挥证券市场所特有的功能,始能实现主客体的最佳结合。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特点。本文将着重就买方市场条件l‘的宏观调控机制进行论述。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中央银行根据不断变化了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货币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即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或稳健的货币政策。所谓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或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在坚持贷款条件、防范…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和实践的演变过程,介绍了“盯住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分析了我国利用货币量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遇到的困难,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框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节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本文通过探讨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货币供应量是内生还是外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这三个问题,最终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一举一动极为引人关注,比如在经济增长相对低、通货紧缩的时候,大家希望货币政策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在经济高增长、物价上升、投资高幅增长的情况下,又希望货币政策能够达到抑制物价上涨、投资过高增长的目的。无疑,货币政策确实在宏观调控中发挥而且也能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但认为在目前我国的体制背景下,货币政策要想达到人们的预期作用,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宏观调控不能完全寄托在货币政策上。  相似文献   

17.
陈光磊 《中国经贸》2010,(13):66-67
从长远来看,中国货币和汇率政策的目标,应当是建立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树立可信的低通胀目标。中国的货币制度自1994年以来,在货币政策基本上实施以货币供应量、信贷为主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手段在调控中的作用更多是适应性和相对滞后的。这一轮汇改启动之后,如何充分发展具有流动性的国内金融市场,直接关系到新的货币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陈光磊 《中国经贸》2010,(15):60-61
从长远来看,中国货币和汇率政策的目标,应当是建立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树立可信的低通胀目标。中国的货币制度自1994年以来,在货币政策基本上实施以货币供应量、信贷为主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手段在调控中的作用更多是适应性和相对滞后的。这一轮汇改启动之后,如何充分发展具有流动性的国内金融市场,直接关系到新的货币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基于SVAR和IVAR模型测算获得贸易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效果的经验证据,然后在本地货币定价模型中纳入贸易融资建立两国DSGE模型,研究出口货币融资、进口货币融资和主导货币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考虑贸易融资后,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产出、通胀的溢出效应显著放大,说明贸易融资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跨国传递具有重要影响;在主导货币融资条件下,美国货币政策会通过利率和实际边际成本影响贸易品定价,导致一价定律偏离,从而降低国际贸易总量和资源的跨国配置效率;主导货币贸易融资还会加剧外围国家的通胀和经济波动,削弱外围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基于此,文章建议积极推动中国与贸易伙伴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实施本币优先的贸易融资战略,有效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