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农民培养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并界定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受益主体、价值主体的地位。这样的界定,对于新农村建设思路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廓清。这种主体地位的确认,也正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农业结构及体制,新农村建设最能体现“新”字之所在。但是,农民主体地位是需要由新农民群体来承载的,从而引出了另一个深层次问题,也就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要将培养新型农民放在优先领域。新农村建设应该始终把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将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农民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让更多的农民获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魏灵 《中国改革》2006,(6):75-75
只有充分尊重农民,关心提高农民素质,激发群众的自信心、创造力和主动性,才能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变为现实,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晓兰 《农业经济》2006,(10):67-67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增训,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的需求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加强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作者根据对四川省平原、丘陵、山地的农民调查所掌握的素材,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的需求现状,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篇章中,重点谈到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问题,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熟市场、守法纪、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农民素质现状及培养新型农民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新型农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靖培建 《南方农村》2012,28(8):75-78
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观念正确,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还有许多地方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培养新型农民能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要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些地方只偏重抓小康农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忽略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味地让那些"老农民"去建设新农村,不但不能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民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本文通过分析农民素质现状,指出农民素质较低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农村建设文化力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晓华 《农村经济》2007,(4):114-117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由于农村文化力短缺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根本上解决新农村建设的"素质"瓶颈,应该从构建制度化的农民培训体系;平等的教育体制;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向农村、农业"回流"的机制等文化力支撑体系入手,从长远和根本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把农民培训的经费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固定的财政预算支出;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由公共财政负担;切实加强高校农学专业的建设;减轻或免除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的学费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立足新的艘展实践,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兴旺,贵在得人”,从实践来看,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人才的哺育和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全新的、全面的建设,必须着重于新农民的培育和塑造。农民素质高不高,农村人才多不多,是能否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3.
培育苏北新农民是江苏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皋艳 《农业经济》2006,(11):10-12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工作的重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由一种追求的憧憬和发展的方向,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江苏的重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调查并结合我国农村实际,分析新农村建设对提高农民信息素质的深远影响,论证农民信息素质对新农村城市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提出提高我国农民人口素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用新思路培训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培训也面临新的问题。因此,必须要用新的思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政府必须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清除有关的制度障碍,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促使教育公共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把广大的农民变成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农民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民文明意识明显提高,但是他们的诚信意识比较薄弱,这直接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新农村的构建。农民诚信意识的缺失,根源在于低信任度的传统文化、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和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农民诚信意识培养的关键是加强基层组织的诚信建设、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宣传,树立榜样、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问题,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热在城里,冷在乡里,停在村里,到不了农民手里”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提出了构建由科技法规与政策、科技投入、科技组织、科技产品有机结合形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益性科技支撑体系,设计了公益性科技支撑体系的运行体制和激励机制,建议通过实施和完善科技支农“110”工程,完善和深化农村科技培训工程,全力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实施大中专毕业生支农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义工(志愿者)工程等,基本满足广大农民对先进适用技术的需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当然要有新环境、新房舍、新道路、新设施等,但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新,还是新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落后的区域,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