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金融的蓬勃发展,势必促使民间金融服务机构的产生并就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得到立法部门的重视。然而从实践上看,我国民间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相关制度尚待确立,这严重影响了其自身发展和活跃民间金融市场作用的发挥。在总结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民间金融服务机构先进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民间金融服务机构的制度设计现状及缺陷,提出我国民间金融服务机构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2.
西方保险监管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实行由议会立法、贸工部全面监管和保险同业工会自我管理相给合的保险监管制度。美国实行联邦政府双重监管制度。日本正在改变其严格的行政式保险制度。本文借鉴西方保险监管制度 ,从保险立法、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借鉴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国有资产三层分类管理和三级政府监管的模式。即国有资产的立法管理和监管机构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行政管理属于国务院设置的国有资产管理部,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商务管理归国有资产中介经营机构。  相似文献   

4.
加强中国企业年金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存在政府管理及市场运行中的风险,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之际,企业年金作为政府公共养老金体系的补充,其重要性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中国在企业年金监管中存在着立法不足、没有建立起权力集中且相对独立的主体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外部监管机制等问题。因此,应从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的法律法规、准确定位政府的监管角色、加强政府外监管、引入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功能性的企业年金监管的沟通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中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一、基于政府担保的有赎回权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虽然国外的信用体系较为完善,民间机构的诚信度也较高,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仍有很大一部分直接由政府的相关部门主办或者参与。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监管方面,政府也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并成立了相应的监管机构。我国目前诚信体系尚未完善,居民对民间机构普遍缺乏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间借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有效防范与降低民间借贷可能带来的风险,引导其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提出通过两个途径完善民间借贷风险管理,即一方面通过完善正规金融服务及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间借贷的规模;另一方面对民间借贷加强立法监管及规范借贷主体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合作医疗制度于上世纪50年代建立,到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期间经历了繁荣、衰退、恢复重建及失败各个不同时期。考察我国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历程,探讨如何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政府责任缺位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府主导责任的对策措施,即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投入,加强监管和扩大宣传。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指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在金融制度、金融信用、内部经营管理、运作机制和影响宏观调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明确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地位、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制度、改变政府角色定位、建立健全外部监管制度和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债券市场监管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经清末、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等不同时期,各种监管机构逐步建立,监管立法日趋完备,政府干预力度日益强化,但从未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监管执法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民间信贷还没有正式引入正规渠道,中小企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法律困境。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法律制度的困境,本人提出通过建立和健全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为我国中小企业营建一个良好的融资氛围,从而促进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但在发展过程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三类机构逐渐呈现出非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三类机构间的数量、规模及绩效非均衡,地域分布非均衡和金融服务能力非均衡.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分别从产权、交易成本和制度变迁三个角度对这种非均衡性进行深度解析后,可以发现,优化各类机构的产权结构,完善监管制度,增加西部地区金融供给,提升各类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是促进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金融监管的制度变革:从关联方监管到第三方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多年来进行的金融监管方面的改革仍然没有摆脱关联方监管的局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第三方监管仍然没有建立和完善。关联方监管存在许多制度缺陷,无法保证“三公”原则。第三方监管可以保证交易双方的充分竞争,从而获得各自的利益。我们要从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半政府半民间部门等监管机构的改革中,寻找第三方监管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除了制度变迁的内容以外,基于《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金融监管体系与旧监管体系相比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1.旧监管体系是“纵向个别立法”,新监管体系是“横向综合立法”。美国在1999年之前实行个别立法、分业监管的体系。银行领域有银行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证券领域有“证券法”、“证券交易法”,保险领域有“州保险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投资者的保护、公平竞争等目的出发,制定了多项监管规则。新的金融监管体系将银行、证券、保险统为一体,依法进行横向综合性监管,克服了旧监管体…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效支持.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实质在于保障农民的金融发展权.而金融监管制度环境在保障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在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方法和监管内容方面给予变革和创新.在监管目标中,应当纳入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提高金融机构提高金融供给能力,我国应当实施激励监管、分类监管和风险监管的方法.金融监管还需要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上给予创新,同时离不开经济政策的支持和金融技术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基金监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基金监管制度的比较,从基金立法、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对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基金监管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民间金融风险充分揭示了政府现时采取的禁止性的严苛监管模式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应采用两种路径对我国现有民间金融进行合法化。我国民间金融监管体系的可以以民间金融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监管为核心,加入政府监管作为重要的制衡力量,通过设计合理的机制引导市场公众参与其中。民间金融自律监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行业协会本身的制度安排,在国家层面,行政层面,甚至相应的金融体制安排方面都要做相应的安排,才能保证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姜新旺 《时代经贸》2013,(18):81-82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民间金融风险充分揭示了政府现时采取的禁止性的严苛监管模式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应采用两种路径对我国现有民间金融进行合法化。我国民间金融监管体系的可以以民间金融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监管为核心,加入政府监管作为重要的制衡力量,通过设计合理的机制引导市场公众参与其中。民间金融自律监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行业协会本身的制度安排,在国家层面,行政层面,甚至相应的金融体制安排方面都要做相应的安排,才能保证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监管制度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卓  吴迪 《财经科学》2007,(10):39-44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广泛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监管却比较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民间金融力量的忽视与不信任.因此,应当在政府转变观念、承认民间力量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从法律法规、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金融产权制度、利率市场化、建立行业协会等方面入手构建适合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发展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鞠晔 《经济与管理》2011,25(12):88-93
美国作为世界上信用消费制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信用消费立法一直备受关注。2009年的《金融改革方案》虽然确立了消费者保护的目标,但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信用消费立法联邦化的趋势下,州立法实施更为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标准受到联邦优先权的重压,也从实质上削弱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中国应当借鉴美国信用消费制度,确立政府的监管目标和价值取向,以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相结合作为主要立法模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建立完备的信用评估体系,设立专门的信用消费者保护机构,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介绍了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中政府职能应由行政管理向行业监管转变。通过对我国目前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政府监管的建议,即明确政府角色、建立监管机构,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内容,开发有效监管手段及建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