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各国经济相互合作和融合的程度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尤其是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加快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呼声不断涌现。文章以中韩两国的货物贸易为研究基础,运用相关模型和指标分别就中韩两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后可能产生的贸易效应以及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对于增加两国福利、优化两国产业结构以及平衡两国国际收支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中韩两国具有广阔的经贸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各国经济相互合作和融合的程度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尤其是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加快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呼声不断涌现.文章以中韩两国的货物贸易为研究基础,运用相关模型和指标分别就中韩两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后可能产生的贸易效应以及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对于增加两国福利、优化两国产业结构以及平衡两国国际收支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中韩两国具有广阔的经贸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韩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从建交以来增长势头一直处于强劲状态,尤其提出中韩自由贸易区后,中韩两国在经贸合作上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本文即从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入手,对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潜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巴自由贸易区第五轮谈判结束;中国与巴基斯坦经贸合作成果显著;中国和印度签署双边投资促进和保护协定;中美商务部长北京会晤 美方积极回应中方六点建议;中欧达成八项经贸共识;中国-越南经贸合作网站开通;中国与韩国启动中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可行性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在于三国地缘相近,历史文化关系密切;经贸往来密切,经济互补性强。其制约因素为政治上缺乏互信,领土争端难以解决;经济水平存在差异,产业分工不平衡;大国强权干涉,外部制约因素明显。基于政治、经济、外部因素的影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最优现实路径应是积极加快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和吸引日本加入;或者日韩先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中国加入;最终建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实现三国的互利互赢,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两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局部均衡为基础,建立校准模型,从产业层面测算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如果中韩不建立自由贸易区,那么中韩贸易将会较大程度的受到韩美自由贸易区贸易转移带来的影响;如果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则更有利于两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中韩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中韩自由贸易区构想提出以来,两国的经贸合作更是进入持续高速的发展阶段。中韩贸易额从1992年的50.3亿美元跃升至2012年的2151亿美元,比建交之初增长了42倍。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对象国,同时韩国也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吸引外资的重点对象,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韩FTA贸易扩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能带来成员国间贸易规模的扩大。通过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扩大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把代表自由贸易安排的虚拟变量纳入引力方程,认为自由贸易安排对我国双边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目前中韩两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潜力,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促进中韩双边贸易规模的显著扩大。中韩两国应该努力实现从"功能性合作"到"制度性合作"的转变,通过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形式使双边贸易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事务方面广泛合作,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条件与可能,2007年中韩交流年活动的开展更是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契机。本文首先回顾了中韩关系的发展。然后提出了两国贸易往来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之策。最后,展望未来,分析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卞显红  金霞  秦萍  安锺洙 《商业研究》2011,(12):187-192
本文对中韩双向旅游流流量、环比增长率,及1999-2009年中韩互为客源国的地位变化趋势等进行了研究,并基于中韩两国双边相关事件视角,对中韩双向旅游流流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有助于探讨相关事件对中韩双边旅游流流量、增速与地位的变化,有助于探寻促进中韩双边旅游发展的积极因素,规避阻碍中韩双边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CAFTA的制度约束与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制度约束。近期内东盟内部成员国与中国外贸具有趋同性。东盟成员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中国在执行CAFTA的同时积极关注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路径提供了可能。借鉴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机制,加快与韩国、日本及印度等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贸易磋商与谈判,建立CAFTA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将是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WTO动态     
《WTO经济导刊》2005,(12):12-13
中国与智利就双边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基本达成一致,越南政府正式批准《东盟-中国货物贸易协定》,以色列正式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6年7月起实施《曼谷协定》第三轮关税减让  相似文献   

13.
潘永 《市场论坛》2004,(3):8-10
中国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必将极大推动双边贸易和经济的大发展,也必将进-步促进双边的金融合作.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金融合作的前景会怎样,双边金融合作应主要致力于哪些领域,以及合作中可能会遇见什么样的阻碍等问题,都值得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7)
近年来,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等问题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韩自由贸易也逐渐实现了快速发展。且在1992年建交以来,双方在现实基础上也逐渐实现了贸易间的互补。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中韩两国之间的关系开始日趋密切,因而对两国自由贸易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中韩自由贸易区建构的现实基础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在现实基础上中韩自由贸易的经济效益。旨在其能推动中韩两国自由贸易的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必将极大推动双边贸易和经济的大发展,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双边的金融合作。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金融合作的前景会怎样,双边金融合作应主要致力于哪些领域。以及合作中可能会遇见什么样的阻碍等问题,都值得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迅猛发展。2005年12月召开的“第九次东盟和中日韩首脑非正式会议上,坚持不懈地巩固和深化“10 3合作依然成为各方共识。而一向对与中国成立自由贸易区持消极态度的日本政府,近期也变得积极起来。2005年底,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在内阁会议上明确表示,要在2010年前与中国签定以FTA为基础的经济合作协定。这与同年5月吴仪副总理访日期间正式提出的“尽快启动中日双边自由贸易区进程相切合。在中日关系依然处于困境,但期望缓和的情况下,如能适时启动中日双边磋商,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7.
中韩两国建交之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之下,中韩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中的合作将会变得更多。当前,中韩两国已经签订了自贸协定,这将会促进两国经贸的繁荣发展。天津自贸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中韩自由贸易区实现对接,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在本文中,介绍了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阐述了中韩自贸协定对两国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天津自贸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中韩双方多年的努力,《中韩自贸协定》在2015!!年年末正式生效。该自贸协定范围非常广,涉及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并且中韩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批准的覆盖范围最广!!的自由贸易区,所以协定的签订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该自贸协定的形成、现状、经济影响以及政!!策建议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0月中国和新加坡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双方领导人互访频繁,在不同场合都倡议要尽快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区谈判。2006年10月26日,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第一次谈判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就自由贸易区谈判机制、范围和时间安排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标志着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正式  相似文献   

20.
张俊达 《商》2014,(8):57-57
随着中韩关系持续升温,双边经济的互补性使得贸易额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但是经济民族主义阴影一直困扰着中韩的经济交往,双边的贸易不平衡导致了中韩两国经济交往出现不健康状态。通过对中韩贸易现状和中韩经济交往中的民族主义因素的分析,提出解决由经济民族主义导致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