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特色小城镇发展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研究特色小城镇经济复苏战略。并以兴化市周庄镇为例,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空间用地布局、塑造挖掘城镇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带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强区域合作战略等角度,探索出一条具有一定特色的小城镇经济复苏道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东山区小城镇规划建设基本情况、一般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该区域生态小城镇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科学功能分区和开发分区,坚守生态红线和坚持生态绿线,以及区域整合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为保护辽宁东部“绿色屏障”和“绿色瑰宝”,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幸福的辽东山区生态小城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城镇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的发展策略牵动着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其发展的态势对农村的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分析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困境,借鉴一些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经验,这就要对小城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促使政府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立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使乡镇企业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生态文化知识,促使乡镇企业向生态经济型转变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小城镇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这对黑龙江省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经济发展,应合理进行区域布局与建设;积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搞好综合配套改革及政府公共服务等。  相似文献   

5.
浅议小城镇建设模式徐占龙小城镇是农村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新的增长点。建设好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很快.对农村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小城镇建设中也还存在着规划滞后、布局不当、管理混乱等问题。我国...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峰 《浙江经济》1999,(2):34-35
回眸改革开放20年,浙江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专业市场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浙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块状经济,而且也促进了农村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1997年全省有建制镇993个,比1978年增长了6倍,城镇人口的比重达到35%,比1978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小城镇已成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散的中心、广大农民改变传统生活方式的中心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和小城镇建设是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党和国家作出的两个重大战略决策。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城镇建设,都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应提上议事日程,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拿出方案,加紧实施。”西部地区作为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战略”的具体实施地区,搞好小城镇区域布局,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城镇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小城镇可以聚集生产要素,形成西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8.
突出爱辉区的生态优势,力争使其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以工程和项目为支撑,强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科学规划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坚持保护优先、适度集中、突出优势、点状开发、多元投入、有序推进的原则,规划建设6大功能区;大力发展林产经济,以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生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小城镇建设推动青海湖景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是青海省的代表地标,青海湖又是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区域,不论从地理位置、生态位置,还是资源位置、经济位置来看,青海湖在一定程度上都代表了青海经济社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小城镇建设是中央实施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战略决策的重要途径,把小城镇建设与青海湖景区的发展相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是青海湖景区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区域创新和生态经济效益之间则存在着密切联系。区域创新是否有利于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决定着生态经济系统良性演化的进程。这一过程的任何变化不仅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变化即影响着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而且也受到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本文首先对循环经济理论作了简要介绍,认为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建设的小城镇应该是生态循环型小城镇,并对生态循环型小城镇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建设生态循环型小城镇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彬 《魅力中国》2014,(4):87-88
浙江省是个乡镇工业极其发达的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小城镇发展进程中,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乡镇工业一直是小城镇经济和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乡镇企业在浙江省小城镇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镇企业的布局形态也深刻地影响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布局结构和规划走向。乡镇工业的规划建设实际上已经成为影响浙江省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以来,城镇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大城市中心地价的迅速上涨、一些“城市病”现象的出现等,使得在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离心现象,那就是人口和一些经济活动逐渐向郊区发展,“住宅郊区化”也就是其中一种较典型的情况。城市和其依托区域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城市和区域在经济、文化、人口、生态和空间等要素间不停地进行自组织的交流和协同活动,使得这个复杂巨系统经历了一个全是由乡村组成的混沌结构态到出现乡村城镇、城乡分离乃至城乡对立的静态有序的平衡结构状态,现在这个复杂巨系统则是处在城乡间不停地进行交流协同的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人口及经济活动的郊区化过程实质上也是城镇化的一种外延扩张过程,这个扩张过程是在城市及区域规划等指导下的有序过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针之一,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大城市边缘小城镇的发展对完善大城镇功能、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大城市边缘小城镇有造近大城市易于接爱其辐射的区位优势,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促使当地经济及社会持续发展是一个较为重要且紧迫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边缘南海市黄岐区为例,试就如何利用大城市住宅郊区化这一机遇,对大城市边缘小城镇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老区小城镇建设,应着眼于区域性小城镇经济网络这一大背景,不可脱离这一背景孤立进行。老区小城镇群体必须以城市为依托,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并且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结合起来。一老区小城镇建设,不能脱离小城镇整体布局而盲目布点,也不能单纯追求小城镇数量而一哄而起,必须从区域性小城镇经济网络的高度出发,着眼于形成和发展老区小城镇经济网络。老区小城镇经济网络,是在老区这一具体环境下,各种经济客体在经济主体的驱动下,借助不同的载体,通过不同的线路,所完成的错综复杂经济联系的网状运动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辽东山区一般情况、特点,小城镇发展要素、类型及动力模式进行初步分析,提出该区域生态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发展战略,坚持贯穿一条绿线,重点发展五大产业集群,为实施辽宁三大区域战略,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建设富强、文明、幸福、和谐的辽东山区生态小城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与循环型小城镇建设及产业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妤 《开发研究》2005,(2):78-80
生态与循环型小城镇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依靠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采用循环经济方法来建立城镇产业循环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以及生态保障体系,以具有生态高效的产业和景观适宜环境的小城镇。  相似文献   

17.
结合青海省都兰县总体规划的实践,就小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选择和人居环境建设三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小城镇规划阶段,发展定位必须从区域发展和镇域中心两个角度出发明确小城镇的性质及发展方向;用地选择从时间维度上分析历史沿革和现状特征,在要素上分析经济技术和对外交通等,从而科学预测城镇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的绿化环境,塑造特色的景观格局,从而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七五“计划按东、中、西布局经济,实行区域倾斜政策,引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因而有人主张,“八五”计划应改行产业倾斜政策,以调整和优化失衡的产业结构。我认为,仅有产业政策,没有区域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是达不到的。因为任何产业都是在一定的地域之上的,必须适合在某一地域发展。一定的产业结构是以一定的区域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兰州市政府下发《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兰州市将分步完成社区回收站点、集散市场、分拣加工利用中心的布局建设和规范改造,到2013  相似文献   

20.
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对全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它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体系,因此,生态区农民创业要发挥其区位优势,创业选择要与产业发展体系、区域环境和农村经济协调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