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丹 《企业家天地》2008,(5):159-160
如果我们把艺术的种类做一下区分,可以根据审美方式的不同将其区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视听艺术。视觉艺术重在看,追求形象、色彩等的空间性把握;听觉艺术重在悟,用与心灵沟通的听觉去体悟事物的时间性特征。山水画与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一脉相承,不重色彩,不问比例,不讲透视,视觉意识的力量在山水画中可以说是微弱的,尤其是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以简单的黑白两色使画面流动着飞跃的生命精神,吐纳画家的强烈心声,体现鲜明的听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艺术在五代时期的发展很突出,从选材到技法较之往代都有很大发展,创立了真实生动的北方峻岭和苍茫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派,荆浩、关仝与董源、巨然分别代表了南北两派不同的艺术风格.五代山水画的笔墨意识也逐步丰富起来,笔墨意识的自觉追求成了画家们的目的,此时可以说山水画已经完全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宋代的山水画家人才辈出,这些山水画家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把宋代的山水画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顶峰。从总体来说,宋代山水画更加注意画中人物的参与意识,让欣赏者在品味山水的同时,去体会画中那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形上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后者常常被看作是前者的精神源泉和审美理想,此种说法对山水画内在意蕴的认知有失偏颇。作为清初“四僧”之一的画家石涛,其《画语录》以山水画为基础进而提出著名的艺术哲学概念“一画”,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山水画的独特之处。挖掘山水画对于显现和通往“一画”的重要性,讨论其如何能够凭借自身特点走向“一画”境界,从中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有魅力,以期对当下的传统文化发展和树立文化自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线形透视》是环境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主要服务于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图的表现。如何在《线形透视》教学中体现职业性、教育性原则,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本文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线形透视》课程开发的认识、课程开发过程、课程结构设计与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把印象派绘画中光和色的效果、光线明暗变化以及透视法等技法运用在文学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小说主题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写山要法》的作者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画家兼地质学家高岛北海,书中提出了山水画应以地质学为基础对景物理性分析,再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以表现的新思路。这种以中国画的工具和技法作为创作手法,以理性科学思维作为创作理念的模式,正是日本室町时代末、安土桃山与江户时代山水画创作的主要模式。它不仅与中国同时期山水画有着显著区别,也在民国时期对中国海派绘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元、明、清的画作中多是以文人画为主的因袭守旧的传统八股式的山水画,消极的山水画与自然相分离,形成山水画家辗转模仿千人一面的局面。新时代的山水画与时代生活息息相通。山水画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沿着现实主义的思路进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提高和改变日常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有利于教师教学上的不断进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基本绘图辅助技法——“透视技法”在实际运用中既能体现出科学的逻辑关系,又能呈现出合理的空间艺术效果。但是,该技法具有科学、严谨、复杂的逻辑关系,如果不用开创性的方法去讲授,则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如果以归纳法讲授点、线、面三要素,以具体案例和艺术设计法则阐述透视技法,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透视变换总矩阵,代入各类透视投影及正轴测投影的几何条件,推导出这些三图形的变换矩阵,在讨论透视图与轴测图之间的同时,提出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变换矩阵能够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