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内贸易理论已经成为研究我国与韩国双边制造业贸易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各项指标得出了中国在中韩制造业贸易中处于低端位置.要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劣势地位需要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曹银华 《经济论坛》2012,(2):17-18,24
随着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成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韩国是对农业给予高度保护的国家,与其农产品贸易相关的谈判将会十分艰难.本文在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L法评估了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其结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发展中韩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韩贸易相关性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成焕 《技术经济》2005,24(11):26-29
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的产业相关性即贸易依赖度和贸易竞争度的分析,发现中韩两国的贸易依赖度及竞争度急剧深化,这将成为中韩两国未来贸易发展的极大障碍,进而对两国产业及经济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为了保持中韩两国之间均衡对称的依赖关系,本文提出四种改善途径:第一,使贸易壁垒最小化;第二,两国在贸易投资统计上保持一致性;第三,通过核心主导商品的多样化及共同市场的开拓带来贸易增进;第四,与日本合作,谋求中日韩的水平性分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产业内贸易理论已经成为研究我国与韩国双边制造业贸易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各项指标得出了中国在中韩制造业贸易中处于低端位置。要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劣势地位需要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韩建交以来,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贸易总额以年平均30%左右的速度增加。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及韩国对华投资和国内需求变化等,近年来中韩贸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两国贸易中高技术产品的比例不断提高,生产资料和原材料贸易比重增加,消费品贸易比重相对下降,中方的贸易赤字趋减,产业间贸易比重减少,产业内贸易比重增加等。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韩两国贸易规模扩大的趋势仍将继续,两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将继续沿着现在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利用产业内贸易绝对额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比分析了1997~2008年间中韩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国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韩国服务业贸易结构优于中国;从动态角度和产业内贸易绝对额来看,中国则略优于韩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中韩服务业贸易模式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登科 《当代经济》2006,(19):62-63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出现了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承包工程、产业合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局面.中韩贸易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步子较大,呈现出全面、深入发展的态势.随着中韩双边贸易的迅猛发展,贸易结构中不平衡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中方出现较大逆差,且逆差额呈持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韩建交以来,中韩贸易迅速发展,随着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的增多,贸易与投资呈现长期均衡关系。本文就韩国企业对华投资与中韩贸易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同时结合实际分析中韩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发展,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国际市场上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在这种国际经济形势下,发展跨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由境内生产经营向国际化生产经营转变,由商品贸易向多功能经营转变,由进出口贸易公司向跨国经营公司转变,是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1.把建立跨国经营企业同我国企业集团的组建结合起来。跨国经营企业要以质量高、技术新、品种全、竞争力强的产品为基础,以国内技术力量雄厚、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为后盾。因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和利润率低等缺陷在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被空前放大,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重创,出口量大幅度降低.因此就有人提出这是促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契机,应该抓住机遇,放弃比较优势在逐渐丧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而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在中国现在的国情下,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中国不仅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反而应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