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外逆向投资迅速增长,其目的之一是通过向发达国家投资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推动母国的技术进步。发展中母国海外投资企业通过创新激励和学习激励等途径在发达东道国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进和技术引进等活动以实现自身的技术进步,并影响母国企业乃至母国国内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获取技术进步将受到来自于东道国和投资母国两方面相关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微观企业层面综合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框架,弥补了已有微观层面研究企业技术能力片面化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创业精神、企业内部技术积累、外部技术获取、企业外部市场和制度环境共同影响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全球价值链上知识的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经常是外生的,具有更高技术基础的企业更容易吸收复杂的、隐性的技术知识.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企业除了技术模仿提高技术能力外,还可以打破已有的技术范式,超越既有技术范式下技术资源和市场的竞争,建立新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3.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成为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本土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参与垂直专业化过程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或参与中间产品进出口等途径不断获得国外技术溢出,最终促进自身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微观视角切入,探究技术创新对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技术创新会促进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从行业、产权性质和发展阶段的异质性角度来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与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正相关,而非制造业企业则为负相关;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其风险偏好不显著相关,而非国有企业则为正相关;与2010—2013年相比,2014—2019年这一阶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技术创新更显著地促进了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文章旨在探究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风险偏好选择规律与发展路径,使企业在跨国投资决策时能够有效减少东道国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依托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作为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显然是不可忽略的,企业想要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竞争力。而在很多企业内虽然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投资,却完全得不到效果,从企业的内部因素来说,多是由于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不协调造成的,那么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下对技术创新具有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是一个技术学习过程,本文对技术能力和技术学习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个企业技术能力发展决定因素和机制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为获取技术能力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技术学习需要整合三个维度的知识学习: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内部知识学习与外部知识学习,以及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学习。因此,企业技术学习应该包含以下四个子过程:外部知识获取、内部知识获取、知识编码化以及知识社会化。由于这四个过程所获取的知识来源,性质不同,为完成这些子过程所需要的资源和机制也各不相同。通过对各个子学习过程决定因素和机制的分析识别,综合起来,我们为分析企业技术能力获取的决定因素和内部机制提供了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专利权与非专利技术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和  巩平 《山东审计》2002,(11):31-32
近年来,随着科技企业民营化的发展,大批科技工作者携带科技成果以投资、转让等形式进行市场化经营。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风险投资基金也对我国的高科技企业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因此以投资、转让、融资为主要目的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的评估也越来越引起评估界的重视,本文拟根据近年来的实践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3、商业上的可行性。专利权及非专利权能产生超额获利能力。因此,评估时应充分研究分析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的直接和间接获利能力,这是确定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评估值的关键,也是评估过程中的困难所在。技术商品的价值高低既取决…  相似文献   

8.
TRIPS协议的签定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模仿受到一定限制,但同时,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导致相关的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增加,由此产生的技术溢出又会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产业退出障碍及后进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和后进企业要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成功地实现技术追赶。一般来说,新技术会在那些受原有技术限制较少的国家和企业中更快地扩散,发达国家和先进企业在新的技术变革中存在的沉没成本形成“退出障碍”,这给后进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先进企业在新技术面前也不会无动于衷,但是在新的技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新规范的变化过程中,在技术生命周期的4个不同阶段里,各种阻碍产业进人的阈值条件会发生变化,这为后进国家和企业提供了实现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10.
王志伟 《企业经济》2007,(11):32-34
时代孕育着大量新的技术机会,而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先进的技术是买不到的",这就促使发展中国家的众多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实施技术跨越。本文在探讨技术跨越的涵义、特征、路径选择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技术跨越中企业技术学习诸因素,并对企业层面的技术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能在此方面为企业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科技型企业的定义 关于科技型企业,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国外通用的名称为高科技企业(high—tech company),通常被定义为“高技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充分渗透和作用的企业。而所谓的高技术是指在当前科技领域中处于前沿的一些技术,如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科技型企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等特点。初创科技型企业是处于种子期和创建期的企业。在种子期,科技型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其投资开发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拥有的技术具有一定优势或已申请专利,所以初创科技型企业投资收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技术 创新是企 业活力和 竞争优势 的重要源 泉。企业 无论是通 过吸收外部技术进行创新,还是通过内部技术进行创新,都必须经过技术选择、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这一过程。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技术水平高低、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的竞争。技术创新可以来自企业外部技术,也可以产生于企业内部技术。虽然吸收外部技术和积累内部技术进行创新,都是创新的重要途径,但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境外企业人力资源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四种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策略基础上,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国中心主义人力资源策略的原因,以江苏在香港投资企业为例,剖析了我国境外企业人力资源倾向于本国中心主义策略的原因,文章最后认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还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在开始阶段都无法避免在人力资源上采取本国中心主义策略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一、技术学习与技术学习成本涵义(一)技术学习技术学习是企业从组织内外部搜索相关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将其纳入自己的技术轨道或者重建技术轨道,提升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过程。技术学习的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行为,外部支持是提高企业技术能力,降低学习成本的重要条件。技术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投入这一点已得到了广泛认可。不论是作为个人活动的学习,还是作为组织活动的学习,学习过程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产生一定的学习费用,发生知识转移成本。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培训被认为是企业的一种生产性投资手段,而不仅仅是一项管理工作。企业培训工作能够提高员工文化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飞速发展的技术进步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这一“第一资源”的效益,有利于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和长效建设,为企业的永续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发展过程中要兴建各类企业,要建设各类基础设施,以及要更新原有企业的装备,所以投资需求必定是十分旺盛.从中央到地方,投资都呈不断上升趋势,投资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东道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要达到这一目的,既取决于外商直接投资中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又取决于引资地区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扩散能力,然而,这一工作的成效却很难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利用省区工业企业的截面数据,从工业增加值率分析和技术溢出效应检验两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企业需要积极的离岸运作“走出去” (一)逐渐加大对外投资规模促使企业积极走出去。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中,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公司占据了10个,我国已成为第13大对外投资国。截至2007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733亿美元,累计成立境外投资企业9900多家,分布在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地区,被许多国家列为未来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从经济增长看我国的投资和贸易发展,已成为资本输出国。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9,(4):132-142
PPP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被寄予为缓解财政预算约束的工具。本文将财政预算分为短期预算与长期实力指标,并且通过对PPI数据库135个中、低收入国家1990-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广大发展中国家PPP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与长期以税收为代表的税收能力呈负相关。说明PPP模式应该作为公私合作提供公共物品的一种实现方式,而不宜将其作为解决财政负担的模式,PPP投资应与以税收为代表的财政实力相匹配。建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提升其经济实力、改善投资环境等;国内省市区则要防止PPP成为地方债的变型;企业参与PPP建设则要发挥技术、信息等轻资产优势,注重国家投资分析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20.
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 ,特别是落实“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 ,关键是如何着力改善国有企业的技术构成。这是我们国有企业经营者履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任务 ,也是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加速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明确技术改造目的 ,突出技术改造重点 ,是国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构成的关键。我们并不赞成在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脱离实际、盲目大拆大换、贪大求洋的作法。因为这样需要较大投资支持 ,是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力所不能及的 ,重要的是这种盲目性综合回报率低 ,会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