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园小记     
屋子后面是一个小院,二十见方.除却台阶.约有十五平米的空地.我们接手时长满了杂草。父亲从第一次去看房子起.便计划着要把这个院子辟成菜园。整理院子是一项苦活。刚搬过去.正值盛夏.阳光毒辣。父亲一心想尽快把院子整理好.便每日利用清晨、黄昏的清凉,早起晚收,精工细作,开荒辟园。他先把草皮尽数创去,露出土层的本相,可草皮下面堆满了断砖残木和各种废弃物.  相似文献   

2.
红绸花     
刘齐 《金融博览》2013,(7):79-79
儿子婚典次日,山西果农老刘的家里已经收拾利索。一辆农用三轮车,昨天停在外面,此时开进院子。这是新郎小刘挣了工资,孝敬父亲的心意。父亲原本就珍惜农具,对这"电牲口"更是呵护有加,开了一年多,连轮胎帮上的"毛刺"都没蹭掉几根。院子东边,昨日婚宴的烹饪用地,现已翻出新鲜松软的黄土,播了种子,栽了青苗,成为一方精致的菜畦。场面转换之痛快,仿佛舞台换布景。果农老刘,种菜种粮亦拿手。西屋有个粮囤,齐胸高,大磨盘粗。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京华烟云》中有一个片断:姚家逃避战乱,将古玩埋在院子里的地下,木兰问父亲:“这些宝贝要是被别人掘走了怎么办?”姚老爷说:“周朝的古董传到现在,历经三千年,中间辗转了几百个主人,谁能永远占有呢?”是的,一样东西,它在你的手里,是缘分;人生有限,任何一款奇珍异宝与主人的归属关系都是短暂的。用历史的长镜头去扫描,所有权有时候只是一个幻象。  相似文献   

4.
父亲     
在父亲工作的林业森工队中,同事们认为父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因为父亲“能写会算”。说父亲有“文化”,其实就是指他能识字写信、会打算盘。这在教育普及、手机计算器电脑大行其道的今天,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父亲凭着这一点,就被人高看一眼。  相似文献   

5.
搬进工行“别墅”,我有了自己的独家小院。院子坐北朝南,阳光灿烂,足有四五十平方米,起初乐得一家人不知如何“规划”才算尽善尽美,商定从长计议,内退后再作打算。因此,除了进出通道和一口压水机,院子就留下了三分地,保持原生态。  相似文献   

6.
王松奇 《银行家》2012,(5):136-144
记忆就是每个人的历史,在纷纭繁杂的大千世界和茫茫人海中,没有两个具有自始至终相同经历的人,因此,每个人的记忆就是一部个性化的历史,即使平凡它也弥足珍贵,因为它能反映时代的变迁。在父亲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时,我在脑海里搜寻,搜寻那些最遥远的与爹有关的记忆……院子我出生在一个大院子里,那是一片用一人多高的红砖墙围起的大院子,6间面南的红砖房,东西近30米,南北有40多米围起一个大院子,靠东墙有一大间红砖仓  相似文献   

7.
父爱如丝     
那天看望双亲,正告别欲走,父亲叫住了我,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良久,他进出一句话:“我想吃过桥米线。”我很惊讶,一向刚毅坚强的父亲怎么一下变得像个小孩。时间年轮的辗转,不经意间在父亲的身上烙满了岁月的沧桑。那满头的银发,蹒跚的脚步,刻满皱纹的脸庞,我这才发现,父亲真的老了。  相似文献   

8.
吃书     
儿时曾听父亲讲过一件趣事,说是某小儿天性愚钝,读书读不“进”去,乃父望子成龙心切,将书烧成灰掺兑在茶水中命他吞下去,谓之“吃书”。我问后来呢?父亲笑而不答,我猜想这是父亲在威胁我,我若如那小儿一般读不进书,他也会如小儿之父一般命我吃书。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用卡》2008,(3):75-76
“清晨的露珠、刚除过草的院子,与一颗刚摘取下来的草莓”会使你联想到什么?这不是心理测验。却可能是香水广告里经常出现的一个画面、一段文字或一个新的香水产品上市前的问卷调查与市场调研。  相似文献   

10.
父亲进入晚年以后一直失眠,我夜里一觉醒来,常常听到父亲频繁的翻身和叹息。父亲最大的心思莫过于我太顽皮因而学习不长进,而这块心病又源于他饱尝了没文化之苦。父亲发誓:穷死也要供儿子念书。  相似文献   

11.
思科利用“私有协议”在公共领域——通信网络中的作为,好比把院子外原属于公共用地的那一块,修上路,然后圈进自己的院子里。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初春,因为想写一篇文章,我去父亲家寻找老物件。父亲再次搬出他那厚厚的几本“珍藏宝贝”——“工作档案”。母亲打趣:这哪是什么档案资料,它就是你爸爸的“功勋章”!当我仔细翻阅、认真体味父亲这些“功勋章”时,发现这不仅是父亲的税务工作经历,也是一部新时代的税收发展史。  相似文献   

13.
语录     
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生活在有价值中,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了沙漠,要来何用?——火箭专家梁思礼在谈到父亲梁启超时说,父亲的字典里没有“悲观厌世”四个字。这句话对我们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4.
仔细品读杨旭芳“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字里行间流淌出对生命的执著和滚烫的赤诚,眼前仿佛映现出一幅如诗如画、如诉如泣的感人场面,青山肃穆,河水呜咽,不禁令人潸然泪下,思绪万千。   这是一曲铿锵激昂的生命赞歌。作者的父亲热爱生活,喜欢文学,生命不息,笔耕不止,坚持和病魔作斗争。当他因脑溢血突发最后倒在书桌前的时候,肘下压着的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初稿。   这是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挚爱乐章。作者的父亲退休工资微薄,要赡养老人,养家糊口,还要看病求医,常年服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却挤出有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博览》2011,(18):47-48
小杨是所谓的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爸爸从浙江来到北京经商已有10余年,在北京经营有三家公司,身家过亿。26岁的小杨在大学本科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直接在父亲的一家公司帮忙,学习父亲公司的运营和管理,预备将来“接班”。虽然在父亲的公司,小杨也领有月薪10000元。除此以外,小杨在北京拥有一套自住的价值500多万元的房产,和一辆价值50万元的轿车。父亲还为小杨购置了一套价值400万元的商铺,每年可收到约20万元的税后租金。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南池子大街普渡寺后巷9号院是一所古香古色的老北京四合院,北京二六五科技有限公司就位于此。清静优雅的院子里共有八座两层小楼,已经被蔡文胜租了四座,蔡文胜打算下一步想把这个整个院子都租下来。  相似文献   

17.
干了20多年企业会计的父亲于1996年退休了。作为一名会计,父亲善于精打细算,是一把理财的好手,是颇有名气的“铁算盘”。对纳税的事儿,他也是“铁”出了个样儿:该缴的,一分也甭想少。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干了大半辈子会计,你爸的彩就出在了诚实纳税上。”  相似文献   

18.
曾长山 《金融博览》2009,(15):66-66
1981年,那时我正上小学。一天,父亲让我放学后去趟信用社。我不懂为什么。父亲强调说:“你别问这么多,放学后,你去乡政府找冉会计,把我的私章交给他就行了。”放学后,按父亲的安排我在乡政府一问仅有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找到了冉会计。层子里仅有一张木桌子,靠桌子的那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登记簿,地板坑坑洼洼的。  相似文献   

19.
原不想再提高考报考这事儿,但这几天有几位可敬的网友,继续在关心惦念着我家的那位“状元”和他的父亲,感激之余,我只好跑出来“嘀咕”几句。  相似文献   

20.
张祖凤 《理财》2011,(8):75-75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儿时常听父亲念叨这句话,那时尚不明白。后来结婚嫁了一个穷小子,才体会到“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