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欣 《黑河学刊》2006,(2):64-65
现代政党都必须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切实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这一基本执政理念的转变。为此,必须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突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中,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卜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相似文献   

3.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的政治哲学。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判断:从绝对的价值对立到相对的价值分立,与时俱进中的突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从激情向理性回归;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目标:最高目标、中间目标与最低目标的重合到分立,中国社会发展目标不断贴近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在认真分析党的历史地位和形势任务的基础上,科学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执政经验,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等重大课题。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理念,使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周楠 《魅力中国》2014,(10):269-271
“斗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特点是“斗争哲学”产生的国际背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斗争哲学”产生的历史根据,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弱势地位是“斗争哲学”产生的客观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从“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其现实合理性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论述是中共执政理念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转变的理论依据,中共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是其执政理念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转变的现实依据。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科学处理和谐与斗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把它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永葆先进性的关键,并在执政实践中一以贯之,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理念深刻影响着执政党的号召力、公信力和执政绩效,乃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塑造科学、先进的执政理念。要塑造和完善符合人的发展和人类共同需要的执政理念,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深刻的思想基础和宽广的社会基础;要不断创新,保持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和先进性;要把执政理念落实到执政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8.
李曼 《黑河学刊》2010,(9):10-12
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凸显了执政伦理研究的必要性。执政伦理具有先进性、公共性、建设性和制度性的特点,是执政伦理理念、执政制度伦理与执政者的道德品质的相互结合。为此我们应从这三个方面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建设,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党在巩固执政基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仲伟志 《发展》2005,(2):16-17
连日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干部人事调整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原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原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调任河南省委书记;原福建省长卢展工出任福建省委书记,原福建省副省长黄小晶任代省长;原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接任广电总局局长;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金龙任安徽省委书记;原青海省委副书记杨传堂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据悉,辽宁本地成长起来的省委书记闻世震年届退休,而原福建省委书记、曾接替胡锦涛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宋德福,系健康原因退出了福建省领导岗位,根据新华社发布的消息,中央对他将"另有任用".  相似文献   

10.
一个政党要持续执政,执政理念必须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主要有:明晰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性和迫切性;认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道路的确定性和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廓清了文化发展属性的特殊性和改革发展的系统性;强调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向上的先进性和加强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苗苗 《魅力中国》2011,(12):203-204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对自身执政活动的总的勾画和设计,是执政党用以指导整个执政活动的根本原则,直接反应的是执政党的执政宗旨和终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从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成熟,更加科学,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2.
刘昂 《理论观察》2014,(7):13-14
执政形象是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行为、执政绩效等方面在人民群众心中形成的认知。它既包括真实的、积极的执政形象,又包括虚假的、消极的执政形象。通过分析执政形象的特点、分类以及执政形象的影响因素,深刻认识执政形象的功能,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执政党的执政形象的建设。进而,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增强执政党的向心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在政党政治条件下,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能否实现现代化,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文章从国际、国内、党的自身环境概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治理环境;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治理能力;从治理体系的价值层面、制度、行动三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彰显"民富国强"执政理念,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时提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这一概念,四中全会以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七个子系统构建了中共执政的理论框架。 执政理念,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95周年,执政近77年。在近77年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些主要经验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顺应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稳定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执政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着眼于今后长远发展而提出的。本文选取执政理念为视角,将科学发展观置于执政视野下进行论述和分析,试图就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理念之间的关系做出探索,力求得出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占伟 《理论观察》2011,(2):9-11
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了不同类型的执政方式,分别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党政相对分开"型执政方式、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党直接指挥"型执政方式、文革时期的"政党完全取代"型执政方式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依法治国"型执政方式及"三大执政"。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衍变历程的分析研究,在"三大执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谐执政、亲民执政、廉洁执政。  相似文献   

20.
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执政理念是党的执政理论的七个基本范畴之一,在党的执政理论中居于核心和灵魂的地位;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两个基本层面之一,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本质,在党的执政理念中居于核心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对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