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利 《发展》2008,(8):86-87
政府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只有政府诚信,才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取信于民,也才能改善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新区》2005,(5):68-68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三个方面。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为促进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包头稀土高新区)诚信政府建设,发挥管委会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现制定诚信政府建设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务院组成部门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否降低了企业环保失信行为。研究发现: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设立前相比,设立试点地区比未设立试点地区的企业环境违规频率平均减少了13.49%,即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环保失信行为。这一结论在考虑交叠DID的偏误、安慰剂检验、改变变量的衡量方式、考虑是否通过验收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地区层面的遗漏变量以及其他替代性解释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信任、媒体报道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环境违规的抑制作用,这意味着政府、媒体及社会大众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环境违规的抑制作用在普遍信任较低和方言多样性较高的地区更显著,这表明制度化社会信任建设弥补了关系型社会信任的不足,为当前社会信任重构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设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保证。在社会信用建设中,地方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信用建设中还存在较多的不合理行为,影响了社会信用的建设。因此,重视和研究地方政府的信用问题,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地方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区域性信用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其所在地区的信用建设。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社会信用建设工作中,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夏琼 《浙江经济》2007,(3):50-51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府信用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建立一个诚信政府[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对于出版行业来说,诚信立业,有助于自身发展;诚信出版,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当前出版业存在着的种种诚信缺失现象,是市场机制不健全、行政部门监管不力、道德教育虚化等原因所致。因此,应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社会监督和激励机制,并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7.
优化信用环境建设可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在建设信用体系过程中存在着政务诚信缺失,降低政府公信力;信息不对称和企业失信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应从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建立政务诚信监管机制,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完善个人信用体系配套制度;健全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充分发挥失信惩戒作用;提高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等方面入手来优化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项目,也是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多年来,杭州一直坚持把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内容,推进"三诚信一公信"基础工程建设,形成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守信得益"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社会信用体系标准化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保障,是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规范信用服务市场以及提高政府信用监管水平的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通过建立标准体系,促进信用信息的公开化和社会征信平台的建立,加快推进内蒙古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加强我国市场主体和公民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的教育,提高全社会公民的信用素质,必须从培育诚信文化着手,这是建设信用体系的关键所在.诚信文化要体现在加强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建设,促进向市场化发展上,加强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在建设信用体系中发展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于泳 《天津经济》2010,(11):39-4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诚信环境在金融生态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各地方政府在推进地方信用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和基础;二是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和保障;三是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和依托。这些措施和模式对推进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是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稳步前进、务求实效,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两年多的"诚信龙江"建设,黑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从探索创新阶段向统筹规划阶段转变,从重点突破向全面建设转变,从政府主导向依法推进转变.推动黑龙江信用体系建设要大力加强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政府信用是关键,企业信用是重点,个人信用是基础.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带头树立信用观念,强化信用意识,推动政务公开,增强行政公信力,以政府的信用建设带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3.
顾卫平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1):I0004-I0004
诚信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世纪主题。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密不可分。一个地区的信用环境、诚信建设直接影响着这个地方的经济运行环境、影响着它的投资环境,同时还涉及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问题。没有谁愿意把钱投到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里面去。政府不讲信用、企业不讲信用、老百姓不讲信用,谁愿意把钱投入这样的区域。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大都市,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王宁江 《浙江经济》2016,(23):38-38
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无论是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还是司法公信建设,人始终是最根本和最活跃的因素。一方面,需要由人来承担信用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另一方面,人也是被建设对象,信用建设成果需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展现。中央以深改会形式高规格地通过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尤见个人信用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主体,企业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诚信建设,坚持诚信经营,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会计诚信是建设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职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信用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会计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会计  相似文献   

17.
推进“诚信山东”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树立山东在国内外的良好信用形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3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全面推动“诚信山东”建设的决定,把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几年,山东省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验,政府参与信用管理的方式和程度与该国信用管理法律体系的状况密切卡相关。法律法规越完善,政府的直接管理职能相对弱化,参与程度低,信用制度建设也就比较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或中央银行的直接管理职能就更为重要,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状况更容易受政府行为的影响。一方面,从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从政府自上而下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看,自2001年以来历届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使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由于我国受发展阶段限制,市场经济建设起步比较晚,法律体系不完善,特别是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缺乏,因此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何强 《理论观察》2007,(6):74-75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诚信思想,其要义为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和诚信是国家长治久安之基两个方面.在汲取传统诚信思想的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培育公民诚信人格、推进政府信用建设,建构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呼唤诚信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诚信"问题写了进去。这说明我国政府已经把诚信建设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来对待,以便创造诚信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诚信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种以交易为目的的契约型信用经济。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的诚信左右着整个市场经济的诚信状况。因此,分析现阶段企业诚信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