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婷  王雨韩  李雷 《经贸实践》2016,(18):191-192
创新创业人才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高等院校作为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地方之一,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必须担当起民族大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更不能脱离专业背景来谈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来构建贵州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詹茜华  李闯  王芳 《经济师》2023,(10):141-142+144
文章以湖南省大湘南6所本科院校外贸人才培养创新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调查方式,系统分析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型外贸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相应地提出大湘南示范区地方本科院校外贸人才培养创新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艺术设计学科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并行状态下,以"人"为研究核心的公共艺术设计成为了时代的需要,是艺术设计领域里的新宠儿。各大院校都在纷纷增设公共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架构专业课课程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结合现有艺术设计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有三点需要明确:首先要确立一个具有公共艺术设计思维的核心理念;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再次就是学生要有创新的思维设计和实践能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公共艺术设计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三梅 《经贸实践》2016,(15):82-83
市场需求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市场对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毕业生不仅仅作为工作者,同时更应该成为岗位创造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传统教育对于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均重视不够或操作性欠佳,尤其是在新建本科院校或独立院校中,开设此专业不具备专业优势,如何改变该专业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需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完善,是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创业水平的重要条件.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并对激励机制进行构建,可供应用型本科院校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进步,现如今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是单单是向学生们传递知识技能为主,而逐渐转变为创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们在现如今的就业压力中能迅速在社会中占稳脚跟,从而再进行发展的目的.而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转业,如何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也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就业与创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在学生工作室的社会实践,探索学生工作室对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盲目地追求科研成果,忽略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建设方面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实践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得不到满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的一流专业专业建设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实施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方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了地方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思路,解析了地方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包括理论知识课程模块和实践技能课程模块。本研究旨在解决经管类专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经管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作网络"组织并开展的"2015年在校大学生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调查"为数据来源,分析了来自全国37所本科院校和15所高职院校的15624份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了本科学生和高职学生在创业意向、创业态度、创业环境感受和创业要素认知4个构念下多个维度的情况;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本科学生和高职学生在创业意向、创业态度、创业环境感受和创业要素认知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向比本科学生强烈;本科学生和高职学生都认为自我实现是创业的最大价值;本科学生偏向于将经济追求置于第二位,而高职学生认为社会贡献是第二位的;高职学生比本科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可度更高,两者在家庭环境感受上的差异最大;本科学生和高职学生都认为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中"资源要素>理念要素>社会要素"。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开展差异化创业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20,(1)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浪潮的兴起,在我国广大高职院校中也掀起了以学生为核心的创新创业风气。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有利于专业知识有效转化,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素。因此,如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成为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积极意义和具体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策略,实现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高校转型发展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杨剑  杨惠茜  郑志伟 《经济师》2022,(9):148-149+151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背景、输入、过程、成果四个阶段系统评价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广西旅游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存在学生职业素养低、专业特长不明显、对口就业率低、工作职业技能差以及"双师型"专业教师短缺等诸多不足。本文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并增设职业规划类课程,强化专业方向特色定位与课程设置的对应性,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多途径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等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以期为广西旅游院校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时机,但许多学生不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以及基本技巧,因此,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对目前国内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民办财经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融合了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成为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相应能力的技术型人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专业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能使民办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实现专业领域创新或是创业,从而提升学生的创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储丽琴 《时代经贸》2013,(2):203-203,205
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相比,地方工科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无论在办学实力、师资力量还是生源质量等方面均不占优势,加之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导致地方工科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严峻。本文以地方工科院校的“地方特色”和“工科特色”为出发点,从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及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地方工科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选择进入到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和更为激烈.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想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就十分有必要探索更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对策,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11)
文章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以满足地方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首先要明确办学定位;其次,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再次,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现状调整专业设置,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最后,要融入地方办学,走产学研用结合道路,深化校地合作。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新建本科院校提供着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但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也为学校自身生存发展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