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若虹 《经济师》2009,(9):126-127
翻译能力不仅仅指译者的语言转换能力,翻译教学也不是提高学生外语能力的教学翻译。翻译能力是一种职业能力,是翻译教学的核心和终极目标。翻译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是以译者的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包括译者的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文章探讨翻译能力在确定翻译目标,选择翻译技巧,协调和读者的关系,确定最适合的译文等方面的体验,以说明翻译技巧与翻译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希望这方面的研究能够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文化翻译,不仅是通过对文字语言的精准化翻译的一种活动,更是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互动。在翻译英美文学的过程中,翻译只是强调对原著的正确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注重存在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分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开展翻译工作。从西方传统差异出发,利用比较法剖析差异对英美文学译者的影响,提供英美文学译者方案和策略,并期望可以为英美文学译者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所涉及到的合同类文本的翻译与处理工作也越来越多,这类文本的翻译质量对企业国际合作的顺利开展及利益得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翻译合同类文件积累的些许经验,分别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分析了合同类文本的语言特点,然后尝试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合同文本的翻译。合同文本翻译时要忠实地再现原文意义,功能对等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译者更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为译者进行翻译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评估性翻译能力强调的是译者对译文进行评估、反思、总结的能力,是译后行为,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能力.本文提出在翻译教学中加强学生评估性翻译能力的教学的思路,并以当地革命历史纪念馆解说词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已有译文从词汇、句子、语篇和文体等多层次进行改进,达到提升学生们翻译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旅游英语翻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40-241,247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旅游英语翻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总结和分析了旅游翻译的现状及常见问题、旅游资料文本及功能、旅游翻译的原则与策略以及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等问题。最后提出,旅游翻译语料库的建立有利于规范翻译,提高译者的翻译意识和改进翻译的终极产品。  相似文献   

6.
“功能目的论”在法律翻译运用中的几个理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目的论”对于应用性文本的翻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然而,法律文本的文本类型及功能特殊而复杂,法律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文本译文接受者的期望具有相当的有限性。因此,“功能目的论”在法律翻译的运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论误区,应该引起翻译理论界和法律翻译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功能目的论"对于应用性文本的翻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然而,法律文本的文本类型及功能特殊而复杂,法律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文本译文接受者的期望具有相当的有限性.因此,"功能目的论"在法律翻译的运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论误区,应该引起翻译理论界和法律翻译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的中国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就是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的特色,此外还包括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语文水平能够满足学生将来的创业和就业的需要.在进行中职语文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职业文化、职业技能、职业形象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以此来突出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应用文本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非常重要。文化的“趋同性”和应用文本“传递信息”的目的要求应用翻译进行文化传真,另外,译者在应用文本英汉互译过程中必须保证文化信息传输的充分度,实现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传递,从而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以体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作为哲学基础,认为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提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可以利用认知和体验,依靠其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翻译文本,理解源语文本,并且用目的语来传达源语文本的神韵。但另一方面,认知语盲学的翻译观也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指出处在现实世界特定环境中的译者必然会受到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范围以及译文读者认知水平和层次的制约,因此只能“创而有度”,而不能歪曲原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高校外事文本的语篇类型,外事文语篇兼具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外事翻译的特点,采取了交际翻译方法、编译法等方法,实现高校外事语篇的在目的语言中的功能对等,达到对外交流合作的预期效果。同时,也为外事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一个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5)
基于"葛浩文英译小说作品及其汉语原著平行语料库",文章从多方面初步考察了苏童三部小说的英译本,进而分析了葛浩文的翻译风格。考察发现,《碧奴》带有非常明显的英语原创文本特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大面积的省译和改写;《米》译文笔法细腻,语言丰富;《我的帝王生涯》书面语程度较大,译文严格按照原著进行翻译。译者对三部作品翻译策略的变化体现了他忠实于读者的翻译思想,即尊重"市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动态性和开放性是从哲学诠释学角度界定翻译需要遵循的两项原则.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译者是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形成新视域,并用目的语文化的语言符号将新视域重新固定下来并形成翻译文本的过程.翻译过程是动态的,文本意义是开放的,本文旨在通过运用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的思想来证明文本复译是历史的必然,有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教翻译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翻译,除了忠实、通顺地表达出原文语义,也要传达出文本后面的文化信息,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因此,英汉互译时译者应掌握并合理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增译原文中虽无其词却有其义的一些总括性词句,使文本信息更加忠实、完整地传达出来,方便译语读者阅读,达到有效地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进行了介绍和对比.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总结出这两种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各有其利弊.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取决于原文的内容、译者的翻译目的及翻译技巧等.准确、恰当地使用这两种翻译策略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保证翻译质量并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准.  相似文献   

16.
从文本类型和目的论的三大法则出发探讨了把目的论应用于林业科技翻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德国的目的论以翻译目的为核心,摆脱等效论的束缚,有利于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林业科技文献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丹  王伦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277-278
传统译论长期忽视译者的身份及其主体性,译者的价值和功能被长期遮蔽,译者文化地位被边缘化。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则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翻译、忠实及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并认可与鼓励女性主义译者在意义生产过程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女性主义翻译强调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其视角独特、新颖,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独具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斯珀伯和威尔逊所提出的关联理论,虽然主要是用来研究交际的,却从认知的角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活动可以看作是一种动态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涉及到原作者、译者以及译文读者三个方面。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比较《瓦尔登湖》三个中译本的得失。文章强调译者如何在译语作品中重现原文本中的关联性是检验译作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译者的主体性受到两种体系翻译规范的约束,追求译文的“充分性”还是“可接受性”反映了翻译过程中不同体系的规范如何作用和约束译者的主体意识。本文对外国翻译规范的研究作了一个梳理,揭示了翻译规范从规定性到描述性的发展,体现了译者主体性从遮蔽到彰显的演变历程,指出有什么样的翻译规范就有什么样的译者身份。我们认为,在现代的翻译研究和批评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受到尊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翻译规范的演变来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对翻译行为将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任何翻译伦理受主体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翻译伦理主要建立在义务论的基础上,而西方翻译伦理则以功利主义为基础;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注重体现人际关系,而西方翻译伦理则强调文本关系。这对现代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