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经贸财会》2005,(3):63-64
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确保跨境资本合规有序流动,现就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对我国宏观经济相关问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面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正在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利用外资的形式也逐步从传统合资合作方式转到利用外资并购方式上来。外资并购将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方式,这对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外资并购的不断发展,首当其冲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体系产生较大影响。本文着重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宏观经济体系下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外汇管理和劳动力就业等相关问题的影响,并就我国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项资本管制政策在强大的利益集团游说下,终于戏剧性地U型转弯10月23日,星期天,距离1月24日差一天整9个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75号文”),通知自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此前外管局于1月24日发布的《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1号文”)和4月21日发布的《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登记和外资并购外汇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29号文”)同时停止执行。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的垄断倾向及其防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并购的浪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虽然外资并购带来了一些我国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但随着大型外资并购案的增多,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关系到我国战略性产业的并购,如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并购湖南华凌管线公司案,德国博世并购无锡威孚案等,外资并购导致的国内市场垄断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是国际市场的一种常见现象,近20年来外资并购在中国发展迅速,且呈现从控制垄断产业到控制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的趋势,力图控制市场主导权,研究外资并购对产业价格话语权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详细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形式、目的和影响,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应对外资并购的建议,以期对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跨国并购浪潮的深入推进,跨国公司以并购我国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变得越来越重要。外资直接或间接进入上市公司乃至控股上市公司,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新动向。为了加强对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法制管理,近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外资并购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的潜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以来,并购逐渐成为外商对华投资的一种新的趋势。外资并购在给我国带来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如国有资产的流失、并购性失业、对外资的过分依赖等。对此,应该在提高外资并购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发挥并购中介机构和并购人才的作用、加强并购过程的监管、完善劳动及社会保障法规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药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并购活动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外资在中国的并购活动是不是已经到了过度的情况。过度的外资并购活动将会给中国的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和风险,今后如何对外资并购活动进行管理和限制,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外资医药企业过度并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着手,分析在法律、政策和自身技术的提高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我国医药企业今后在面对外资并购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还存在外资并购规制问题:法律规定存在真空、外资并购立法的总体思路混乱、没有明确统一的外资并购监管机构。对外资并购的规避对策应是:采取战略联盟措施,尽快建立规范、科学的外资并购活动和法律制度;建立统一的外资并购监管机构;通过提高收购方收购成本的防御策略,防止外资的恶意收购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还存在外资并购规制问题:法律规定存在真空、外资并购立法的总体思路混乱、没有明确统一的外资并购监管机构。对外资并购的规避对策应是:采取战略联盟措施,尽快建立规范、科学的外资并购活动和法律制度;建立统一的外资并购监管机构;通过提高收购方收购成本的防御策略,防止外资的恶意收购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禁止外资并购国有法人股,限制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到允许、鼓励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再到规范外资并购行为;有关外资并购的法规政策从支离破碎到渐趋系统化的转变。随着外资并购投资的综合成本下降,一些外商选择并购方式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并购我国装备工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事例不断增加,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外资并购监管制度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完善的外资并购监管制度是使外资并购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本文分析了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立法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外资并购监管立法在外资并购立法体系中的地位,建构了我国外资并购监管制度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对外资并购实施监管的实体标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外资并购规模逐步扩大,国企、民营企业都成为外资并购的主要对象。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实现竞争优势在国内的延伸,并购的主要行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外资并购在我国产生了国有资产流失、垄断、失业等问题。描述我国外资并购的现状,指出我国外资并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外资流入有利于改善我国资金和外汇的双重缺口,但由此而带来的本金、利息、利润的返回也会对我国长期外汇平衡造成不利影响。1994年我国新汇制的出台和当前我国利用国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升级,使外资流入对贸易收支、资本流动、投机性短期资金等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需要在资本流动管理、货币政策、结售汇制、外汇市场、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平衡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抑制外资流入对我国外汇长期平衡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高级形态,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文章以外资和民营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两种并购方式下目标公司长期和短期市场绩效进行了比较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外资并购短期绩效显著高于民营并购短期绩效,外资并购长期绩效显著低于民营并购长期绩效。该结果说明:短期内由于外资享有我国社会的普遍优惠政策,资本市场对外资并购反应比民营并购更加正面,但从长期来看,外资并购并不必然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外资并购实际运作效果并不优于民营并购。  相似文献   

16.
周汐  李志旺 《北方经贸》2005,(11):33-35
随着外资并购的发展,我国外资并购法规体系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其缺陷已经成为外资并购发展的障碍。应进一步完善外资并购法规体系,明确外资并购的原则,制定专门的《外资法》,完善《反垄断法》等相关配套法规,防范外资垄断,对投资者和弱势群众的利益实行有效保护,促进外资并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外资并购呈逐年上升态势,在给我国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外资并购容易形成垄断和控制,大幅度裁员影响社会稳定,相关法规建设严重滞后且缺乏可操作性,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对外资进入具体行业的程度规定还不够明确,在反垄断审查中缺乏权威的数据支持等.文章提出,我国政府应重新架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外资并购可以进入行业或领域的具体程度,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并购经济信息网络、分析体系及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监管协调机制,注意运用我国市场潜在的优势,尽量在并购中获得较高比例的控股权,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吸引外资并购西部国有企业,同时,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到国外进行投资和并购.  相似文献   

18.
外资并购的分歧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国公司并购我国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案例增加,关于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的争论就不断升温。尤其是凯雷谋求并购徐工机械,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外资并购是否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瓦解自主创新体系?外资并购是否导致了市场垄断?是否应该对外资并购设限?在外资并购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贱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政府在外资并购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这些问题都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1998~2007年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事件为研究样本,从目标企业的视角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动因。研究发现:外资并购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形成了财务协同效应,所以财务协同效应应该是外资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外资并购并非持投机性的动机,而应该是以投资性并购为主要动因;作为投资性的外资并购,外资在快速进入东道主国市场后,具有雪藏目标企业品牌、推广自有品牌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新财富》2006,(3):99-99
2005年1月24日。国享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11号文件。11号文虽然可在相当程度上打击国内资本恶性“中转”外逃的现象,但其中部分规定对企业谋求海外上市的计划产生不利影响,并且为正在对中国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海外创业投资者的进入与退出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