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末起,全球出现新一轮企业并购浪潮。许多海外华商藉此展开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这为中国企业如何更好运用华人资本取得双赢提供了重要启迪。本文以打造著名“中策现象”的黄鸿年为例,对海外华商并购中国企业的经营行为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2.
“华商鞋城”向海内外企业招手由中泰两国合作成立的“华商鞋城”日前已正式对海内外融资招商。1993年8月泰国华商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陪同泰国总理访华期间,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国华商国际皮革工业城项目”协议书。当月,华商鞋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发起股本金为...  相似文献   

3.
公司债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初步发展,有助于解决个别企业的融资困难,但很少直接用于发展企业生产,且公司债发行数量有限,与国内产业经济的关系疏离。从发行角度看,华商公司债是较为规范和成功的,主要由银团承销,成立专门的银团办事机构,并注重降低发行风险。从流通角度看,公司债则基本滞留在银行,未正式流通和在证券市场开拍。发行成本过高及当时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的不利是制约华商公司债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幼稚和畸形的证券市场中诞生的华商公司债既有所发展,但又难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华商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引人注目,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各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华人企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国华商经济实力也随之日益壮大。为此,华商的成功秘诀,特别是华商文化则成为世人热心谈论的焦点。要解开华商成功之谜则有必要对华商文化的渊源与现状作一些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华商企业集团的总体实力相对较小,但华商企业集团在菲律宾的金融业、商业、房地产、农牧渔业等领域仍占有相当优势,在某些领域甚至还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3年,全菲最大私人商业银行共有28家,华人银行有九家,总资产占其总额的38%;1994年菲律宾市值最大的37家上市公司中,  相似文献   

6.
再过100天即今年的9月 17日至19日,全球华人关注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将在我国南京召开。这次大会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三家单位协办由江苏省南京市承办。 这次世界华商大会是新世纪第一年在中国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国际性、民间性会议也是世界华商大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次大会非常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对做好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筹备工作做出了明确批示,朱镕基总理、李瑞环主席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届时将亲临大会。全国工商联作为此次大会的…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线     
《中国高新区》2013,(9):12-12
烟台高新区举办海外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 8月22日,烟台高新区成功举办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28名来自美囝、英同、德国、加拿大、日本、葡萄牙等国家的华商博士各自携带高端科技项目参会交流推介,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博源科技、泰利集团等一批区内园区和企业,以及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据了解,会上初步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相似文献   

8.
顾钱江  何自力 《开放潮》2001,(10):11-13
随着“入世”谈判即将画上最后一个句点,中国已经站在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起跑线上。但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部分,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还有一张独特的王牌,即生活在海外的数千万华人,这是可以依靠和值得开发的资源。”法国陈氏兄弟公司总经理陈克光在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上如是说。事实上,千里迢迢来到南京的3500余位与会诲外华商都和陈克光一样有着相同的愿望:海外华人热切期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为中国架起金桥。 陈克光:全球化不能没有中国 “在言及全球化的时候,国内的舆论似乎有一种担心,生怕…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大量日商进入中国活动,与华商打交道。作为日本在华商业资本的代表,三井物产会社在甲午战争之前就参与中国东北豆货业,与华商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三井物产会社初始主要依靠营口华商收购豆货。日俄战争后,三井物产会社进入东北内地收购豆货,但华商仍然是重要的收购来源。在东北豆货的不同贸易市场,三井物产会社与华商形成了不同关系。在对日贸易方面,三井物产会社与一些华商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合经营东北豆货对日贸易。日俄战争后双方又展开竞争。在沿海贸易方面,三井物产会社无力挑战华商的优势地位。在对欧贸易方面则呈现出相反的局面。三井物产会社还利用华商的资本、经验和声望,与华商合资开办新式油坊。三井物产会社之类的日商之所以能在中国立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妥善处理并调整了与华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第二十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第十届东盟华商会期间,知名华商企业泰国正大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订农业合作投资协议。其中,在滇开建100万头生猪的饲养、加工以及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的投资建设是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人士分析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存在较大下行风险,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慎重,在此背景下的东盟华商会签约投资金额却不断攀升,显现了西南开放背景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交流     
“中国背景”成为海外侨胞新的经济发展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据统计,从1978年至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4%,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祖国的发展壮大,为海外侨胞创造了特有的发展机遇。 统计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经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50.9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621亿美元,其中海外华商的投资占到了6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外华商在中国的投资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  相似文献   

12.
慕科 《当代陕西》2009,(10):31-32
最近,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09中国企业500强”揭晓,东岭集团列居第315名。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全行业严重亏损的严峻形势下,东岭集团比上年前移了21位,是目前陕西民营企业和宝鸡市企业连续5年的惟一入选者,并位列“2009全球华商企业500强”第348名。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04,(5):104-104
我们处在一个弥漫着悬念的时代,我们拥有一个充满着机会的市场环境,能够扛起大旗的企业一定会制造一个比一个更大的悬念。中国浙商、中国东南沿海最富活力、最会赚钱、最具悬念的人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对浙商的活力特别是浙江企业家的精神赞誉有加。 吴敬琏说,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他在世界华商大会上演讲时指出“华人是天生的企业家”,以浙江为代表的华商完全可以媲美全球成功的华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量华商的撤离,曾经繁华的西班牙巴塞罗那“中国城”陷入了日渐凋敝的境地。华商在西班牙该地区的悲歌奏响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全球化时代,海外华商生存规则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5.
赵婷 《浙江经济》2005,(1):46-47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是我国融入全球化的大势所趋,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不能一蹴而就。通过贴牌生产而后创立自主品牌,最后达到“走出去”,无疑是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已有关于战前海外华商企业经营策略的研究,多遵循两个路径:一为关系与网络;一为国家。前者强调华商企业对华商网络的依赖,后者主张应重视民族国家对华商网络形成的制度约束,进而影响到华商企业经营策略上的抉择。从新加坡"白三春"茶行的经营策略来看,其较为成功地融合了"民族国家"与"华商网络"这两种被已有研究视为对立的社会资源。一方面,该茶行将自身经营行为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演变的主旋律相结合,以获得来自祖籍地及中国的助力;另一方面,藉着历史时期形成且发展至近代的华商网络,茶行灵活运用移居地区的本土资源,在采购与销售两端缓解20世纪以降各种跨国危机对其日常经营所带来的冲击。透过"白三春"茶行的经营实践,可进一步加深学界对二战以前海外小微华商企业经营策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任悦 《新财经》2006,(11):92-92
多种经营是许多中国企业采用的经营战略,也是许多企业家常爱说的一句话。这个词儿出自何处无从考证,但最先恐怕不是用来形容企业的。窃以为,多种经营对企业而言实在是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18.
已有关于战前海外华商企业经营策略的研究,多遵循两个路径:一为关系与网络;一为国家。前者强调华商企业对华商网络的依赖,后者主张应重视民族国家对华商网络形成的制度约束,进而影响到华商企业经营策略上的抉择。从新加坡"白三春"茶行的经营策略来看,其较为成功地融合了"民族国家"与"华商网络"这两种被已有研究视为对立的社会资源。一方面,该茶行将自身经营行为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演变的主旋律相结合,以获得来自祖籍地及中国的助力;另一方面,藉着历史时期形成且发展至近代的华商网络,茶行灵活运用移居地区的本土资源,在采购与销售两端缓解20世纪以降各种跨国危机对其日常经营所带来的冲击。透过"白三春"茶行的经营实践,可进一步加深学界对二战以前海外小微华商企业经营策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几乎没有第二个族群像华商这样,即使远在海外,仍愿意并能够对其母国的经济发展给予如此的关注和投入。遍布于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8700多万、手中拥有资金2万多亿美元,中国的海外华商,凭着自身实力成为世界商团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旅,他们不仅是许多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华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其中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因素至关重要。因此,考察华人企业运营,不能离开对它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研究。华人企业家(简称华商)在世界各地创办企业或从事经商活动,一方面深深打上了中国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观的烙印,另一方面又受当地、侨居国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影响,文化具有交融性,如果一种文化不排斥另一种文化,而是与另一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吸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互补文化。华商在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的同时充分吸收各民族文化中的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并把它贯彻到企业经营的实践中去,使华人经济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