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天 《中国外资》2011,(24):201-202
本文结合建构主义的一些主要观点,如教学观、学习过程观以及学习者和指导者角色观,在分析传统教学观与建构主义教学观之区别的基础上,意识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启示。进而提出了网络教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多维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我国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持续改进的现实背景,分析了权责发生制改革对政府财务报告及其内部控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政府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执行目标,借助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政府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框架,并结合权责发生制改革,从环境观、信息观和比较观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政府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剖析财政部近期预算绩效评价部署与远期绩效预算改革定位的政策基调,提出面向绩效预算改革的行政事业部门预算绩效评价规则定位问题,整合涵盖评价视角观、范畴观与指标观的预算绩效评价规则体系,促进绩效预算改革实践的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详细梳理了国内外现有会计目标定位主流观点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会计目标定位问题视为一个系统(称为会计目标定位系统),探讨了会计目标定位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揭示了会计目标定位系统的演化规律及其与会计信息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会计目标定位的系统观。即业主制企业的会计目标定位是:服务管理观;合伙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目标定位是:基础目标是服务管理观,主导目标是受托责任观;股份上市公司的会计目标定位是:基础目标的基础目标是服务管理观,基础目标是受托责任观,主导目标是决策有用观。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会计的原本目标是服务管理观,而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均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由业主制企业会计,进化到合伙制及股份上市公司会计过程中,在服务管理观基础上逐渐产生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在会计信息系统进化到股份上市公司会计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且它们之间在结构上是对立与同一,功能上是基础与主导的关系等几条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5.
政府财政统计是反映财政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和制定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两者之间既存在密切联系,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本文从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分类、基本框架和基本方法等方面出发,对2014年GFS和2008年SNA、中国政府财政统计体系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两对统计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目的在于准确分析两对统计体系,助力我国政府财政统计体系改革和发展,加强我国政府财政统计体系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间的协调,使之在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资产与费用是会计的两大核心要素,二者在确认和计量上存在明显区别和紧密联系,但是随着我国新准则的实施,资产负债观理念深入推进,会计要素动静态转化趋势明显,资产和费用区别日益缩小,联系更为紧密,为满足未来对二者的确认和计量,亟需快速提升我们会计人员的判断估计能力,客观上也推动了财务业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区别很多,本文尝试将其区分为一般理论方面的区别和具体操作方面的差异,并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是收益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本文论述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和内涵,并且比较了综合收益和传统会计收益的区别,最后在对综合收益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综合收益观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是收益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本文论述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和内涵,并且比较了综合收益和传统会计收益的区别,最后在对综合收益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综合收益观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全球第四次税收改革浪潮的核心内容是将投资者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整合.作为投资者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股息税成为各国税收改革重点关注的对象.纵观学术史,有关股息税经济作用的论述主要分为三种观点:传统观、税收无关观以及税收资本化观.这三种理论观点对现实税收政策是否废止股息税或者将公司所得税与股息税合二为一各有主张.本文回顾了有关股息税的理论观点、相关实证检验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股息税改革经验,最后提出了针对中国股息税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金融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制度,但是政府的金融观存在一定的不足或偏颇.从政府发展金融的目的、金融发展的功能以及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政府的金融观,并介绍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发展金融学中的金融观,并以此为基础,对政府树立正确金融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总的思路是:适应经济金融发展形势,进一步深化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在储蓄发展中积极开发各种金融新品种,改变负债结构的失衡状况,为摆脱软资产硬负债的经营困境打下必要的基础。具体对策是: (一) 转变传统经营观念,深化金融改革。要明确证券资产的发展是经济金融稳定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专业银行摆脱软资产硬负债经营困境的现实基础,实现传统融资观和经营观的根本转变,即从狭义吸储观向广义储蓄观的转变,从传统金融垄断观向现代金融竞争观的转变,从狭义积累观向广义投资观的转变,从传统金融管理观向现代金融经营观的转变以及从金融总量观向金融结构观的转变。只有在深化金融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13.
周茂春  程亚光 《财会学习》2015,(17):227-228
为了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的目标,我国自2007年1月1日生效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的理念上采用了资产负债观并且以此为原则导向制定政策。会计准则是中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灵魂。本文从资产负债观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作用和引入资产负债观后中级财务会计改革的具体措施探讨以资产负债观为指导,把会计准则引入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14.
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效率观和公平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金融功能视角下的金融体制改革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智  陈阳 《上海金融》2007,(4):21-24
20世纪90年代,金融“功能观”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机构观”在既定金融组织条件下进行研究的局限,揭示了金融功能的客观性、稳定性,为重新审视与思考质性和量性相统一的金融发展,以及以此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更为优越和准确的视角。本文从金融功能研究的文献综述着手,以金融效率为主线,分析揭示了金融功能扩展与提升的客观路径,以及有效金融体系的内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模式、改革对象和改革次序角度分析了金融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两个角度探讨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一个是会计信息的信息观、计价观、契约观,另一个是企业内的治理作用和市场上的估值作用,并提出了这两个角度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对会计信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多从网络观、系统观、制度观等视角来进行分析,很少有从企业之间的关系即组织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事实上,不深入到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找出影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高的障碍因素,也就无法探寻提升我国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导向及其实现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导向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首要议题。本文在分析美国、英国等国家政府财务改革导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双重导向观”,即兼顾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内部控制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借助于政府财务信息传递机制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9.
胡少先 《新理财》2006,(10):60-62
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或者是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时其账面成本或净值与投资协商确认价值之间的差额。由于在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年代,对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管制十分严格,这一行为并不多见,因此在国有企业会计制度和行业会计制度中并未涉及这一问题。回顾历史,对外投资以及与此相关的股权投资差额也是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结果,所以对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中有过具体的规范。总的说来,会计制度规范对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无非是损益观(包括一次记入损益和分期记入损益)、权益观(记入资本公积)、损益和权益结合观(收益时记入资本公积,损失时记入损失)三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从传统会计核算方式出发,对当前的会计核算方式特别是结构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电算化系统和会计核算体系的充分融合。以往的预测、分析、决策会计信息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使得会计的整体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赋予了核算的全面性与完整性。本文深入探究了电算化会计核算方法和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之间的区别,从而阐述了会计核算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的工作职能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