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重要强农惠农政策之一。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力拉动了农机消费,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推动了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机化服务产业的形成,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关于农机需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农机需求研究的重点文献,归纳了宏观和微观农机需求研究的共同理论基础,探讨了国内外对农机需求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农机需求的微观研究是目前国内农机需求研究的空白领域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当前我国处于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于开放宏观经济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WTO政治经济学思考.本文在对现有服务贸易财税支持政策进行简要评析的基础上,从提供方式和部门两条主线为财税政策如何助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在农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的农机产品生产和农机装备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中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如何把握机遇扩大面向东盟农业机械产品出口及技术输出,从中国农机产品及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东盟国家农机市场针对性选择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面向东盟市场输出农机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15年CSSCI中最具有代表性的30种经济类核心期刊和《区域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区域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归纳出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七个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区域产业转移与分工合作、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以及区域政策及评估,并依次对各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述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差异以及动力因素;区域发展战略以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两大战略为主进行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动力、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城市新城(区)是城镇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区域创新以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为主要研究点;产业转移重点分析了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特征和趋势,产业分工合作以都市圈新型产业分工展开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问题重点分析了环境问题;区域政策主要介绍了我国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新的指标评估体系.总体看来,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更注重对未来区域发展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作为我国扶贫攻坚阶段的得力政策工具之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易地扶贫搬迁地区较之其他地区在经济基础、发展速度和政策韧性等方面都存在相对不足,而现有研究所涉及的关注点和内容虽丰富多样,但限制了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后续发展定位和相关研究的延伸.因此,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了包括政策自身系统、政策执行系统、政策目标客体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和政策环境系统在内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评价研究体系,并依次就五个子系统的相关研究进行分类梳理和评述.研究认为,"十四五"时期的关注点应当锁定在:及时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行总结,剖析遗留问题、总结发展现状、挖掘面临的新困难;探讨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后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系统探索优化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后续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的一般理论,结合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确定沂蒙革命老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定位,明确沂蒙革命老区的总体发展思路、任务目标、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和制定支持政策,对于推动老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对中部崛起支点战略的重大机遇和建设“中三角”城市群带来的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而且应当成为湖北支点战略的产业支点.近年来,湖北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如市场化引导力量缺乏、人才激励机制落后、科技金融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通过与湘赣两省的比较分析,湖北应当在抓好现有重点工作的同时,在培育发展重点、优势企业和品牌培育等方面出台细则,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县级公安机关绩效评估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绩效评估的制度、机构、运行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本级公安部门的发展。对现有县级公安机关绩效评估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为构建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市场扩张战略的理性选择与评估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根据公司现有的资源与市场竞争能力,将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市场环境相匹。本文通过市场、产品和产业三维战略扩张组合模型的建立,对公司战略选择一般逻辑做出解释;并在此模型框架下对影响公司战略选择的两个关键要素:公司市场所处的生命周期、特定环境下公司自身的资源与能力的作用进行了一般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和工农业的经济发展状况都会对农业的机械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事农业的劳动者越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越多,越能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非农业收入"对"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则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提高农用机械工业的经济效率,改善农民外出务工环境,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政策由建国初的粮食自由购销制,到统购统销制,再到合同定购制和“价格双轨制”,然后到保护价收购制度和粮食储备制度,转变过程从1949年到2003年历时54年,这期间还一直实行农业税政策。政策运行结果是农民税费负担日益加重,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粮食安全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进行的各种农业补贴资金越来越不堪重负。迫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压力和加入WTO的要求,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在2004年出台了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政策运行十年来,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深入开展下去,农民增收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毛泽东为中国农业选择的发展道路。他主张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领导、协调和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 ;重视农业科技队伍建设 ,加强农用机械的研发与推广 ;采取群众运动的形式 ,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但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一定发展 ,但没有实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对于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以及提升农业生产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共财政投入的视角,分析我国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的财政投入目标、结构、效率现状,目前在现代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中还存在着支持目标多元化、农业科技财政投入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财政投入资金支持效率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明确公共财政投入目标;从社会服务体系、智力支持体系、管理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角度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支持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财政的投入效率,实现现代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和农机手的保险认知为切入点,基于农机互助保险发展成熟程度不同的陕西省宝鸡市和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和农机手的保险认知对农机互助保险需求意愿的影响,并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造成两地需求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结...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术的革新是增加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2年我国全雌化牙鲆苗种推广调研数据为例,利用切换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产出有正效应,采用新技术的农业产出期望值大于采用传统技术的期望值。由此本文建议,应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战略,并将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农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一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农业;二是要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三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是孙中山农业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品牌营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虽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政策保障和组织支持,但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急需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试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必须充分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支持和推动作用。根据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及内外部诸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应当通过建立健全农业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支持和保障体系 ,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建立现代农业市场交易体系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 ,积极开展农业对外合作等措施 ,来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