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吉林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是认知的,也抱有极大的热情。但现阶段也存在着“三差”(基础设施差、生活环境差、集体经济实力差)、“三难”(农民增收难、受教育难和组织难)、“三忧”(农民担忧搞政绩工程、一刀切和一哄而起)等妨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对此,农民提出了包括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规划先行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十一五”规划中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正确区分“共同行动”中的国家、社会和农民的职责。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主导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导农村教、科、文、卫等事业建设,主导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和规划,主导农村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必须激发和发挥城市和社会各界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支持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宣传群众,科学组织群众,用思想、道德、法律、文化、科技武装群众。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的指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那么"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以及"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成为了当下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韩国"新村运动"的介绍以及分析,找出了我国关于"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以便我们国家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5月9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启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必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林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一共谈到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提出了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五方面的任务,这些都和村镇建设有关。建议中还提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大通镇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走出了一条“有特色、讲和谐、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同时大通镇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着力解决。大通个案是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大通经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探讨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为当前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对“三农”支持不力的问题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国家应该积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资;二是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也应该做好准备,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国有商业银行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不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10.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要让广大农民致富,还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重富裕,也要重文化。要“两条腿走路”,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和谐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去建设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是关键,服务“三农”人才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三农”人才,这给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教育致富”的理念,多渠道筹集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成人教育的领头雁作用,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规划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可以划分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和村庄规划两种类型。结合新农村规划现状,湖北省应在坚持"因地制宜、政府主导、一次规划、节约用地、以民为本"五大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性、新农村规划中生产力布局、村庄规划设计、新农村规划与城市病、养老及新技术应用等七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内涵,从“六新”,即新农民、新产业、新村庄、新组织、新环境和新服务方面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主要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确立战略目标及其相配套的政策、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经济成长和农村环境保护上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全球化既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其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趋势下,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方向”,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任务”,更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重要发展战略。农村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针对现状,我们必须对其加大完善和管理力度,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也将产生巨大促进作用。自2005年12月31日发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各地及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极大热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效果如何?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常德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道路建设进行了一些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加强“三农”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发展相对较慢,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当前,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革命老区由于自身缺陷,建设新农村不能盲目参照沿海发达地区模式,而应立足实际,突出侧重点,坚持“四个优先发展”,带动全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在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优化郊区服务业发展布局已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优化上海新郊区、新农村的服务业布局,既要与现实的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相协调,又要与上海城镇规划体系“1966”相配套,同时还要与郊区的先进制造业布局相融合。因此,上海新郊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基础在乡村,把农民组织起来,依托乡村优势农产品原材料建立起来的乡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和研发的配套产业链条,是新农村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结合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和完善乡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稳定。本文分析目前乡村集体经济比较突出的财务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希望以此引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乡村集体经济财务问题的重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子更快、更稳。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确定了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要与沿海各省份的平均水平持平。虽然辽宁省经济的整体实力较强,但是发展后劲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因此,通过进一步发展辽宁省的县域经济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目标,是我们建设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和根本出发点,是提升辽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