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随着“小金库”检查力度的加强,“小金库”的形式也越来越隐蔽。  相似文献   

2.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账簿内的收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近两年全国审计机关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经济审计。私设“小金库”是企业领导五大问题之一,排在问题的第二位,仅次于会计信息失真。“小金库”一般是以假账形式非法在单位里出现,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不易发现。  相似文献   

3.
一、“小金库”的界定及其资金来源分析 (一)“小金库”的界定 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收入,或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的资金,私存私放,  相似文献   

4.
一、“小金库“的产生及治理状况 “小金库”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瞒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其大多采取化公为私、公款私存、转移收入、截留利润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主要包括:各项生产经营收入;  相似文献   

5.
“小金库”为何物? 国人向来好“大”,大集体、大锅饭曾被推崇了好一阵子。如今却厚爱上了“小”了,“小金库”即是其一。何谓“小金库”?权威部门解释说:凡违反国家财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集体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类资金,均属“小金库”。  相似文献   

6.
“小金库”是指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有关规定 ,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 ,不列入本单位财务账或未纳入预算管理 ,私存私放各类资金的行为。单位私设“小金库”是严重的经济违纪行为 ,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查处难度极大 ,笔者在长期的审计工作和办理经济案件实践中 ,总结出“小金库”的来源和危害 ,以及追查“小金库”的几种方法 ,运用较为有效。一、“小金库”的来源目前 ,社会上不少地方和部门在“小金库”的设立中“殚精竭虑” ,致使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小金库”少则几万元、十几万元 ,多则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仔细分析起来 ,“小…  相似文献   

7.
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采取侵占、转移、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等手段套取资金,未列入本单位财务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自存放、任意支配的款项均属“小金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账外资  相似文献   

8.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由于"小金库"资金属于单位隐性资金,仅为个别领导和少数"圈内人"知道,资金使用受个别人支配,规避了监督审计.  相似文献   

9.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转移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在本单位法定账目上列收列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类资金。"小金库"具有隐蔽性较强、危害性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采取侵占、转移、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等手段套取资金,未列入本单位财务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自存放、任意支配的款项均属“小金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账外资金.它本质上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小钱柜,具有隐蔽性强,管理混乱,危害性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浅析财务管理中私设“小金库”的现状、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飞 《经济师》2009,(10):185-186
小金库是违反党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侵占、截留、挪用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公为私,未在单位财务部收入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小金库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滋生贪污腐败,危害很大。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治理小金库,对战胜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保稳定、惠民生"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私设小金库的现状与私设小金库的危害,并提出了治理私设小金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审计举报件查证主要是核实举报线索的真实性,即查处国家机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如举报件反映的截留、挪用财政等各项资金,私设“小金库”、帐外经营,侵占国有资产等违法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13.
"小金库"的类型分析及审计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是通过不正当、不合法渠道聚敛形成的帐外资金,为什么国家明令禁止私设"小金库",依然有人我行我素?笔者对多年审计工作中查处的"小金库"类型和审计方法进行了归纳.一、各项其他收入、回扣不入帐型;二、虚例支出,转移"小金库";三、利用往来款项设置"小金库";四、利用单位有收费权利,随意放宽收费标准,从监管单位收取一定帐外资金设置"小金库".五、固定资产清理不按正常程序,清理收入不入帐.  相似文献   

14.
张庆兵 《经济论坛》2004,(9):140-141
“小金库”是指违反《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将应纳入单位法定会计账内核算的有关收入等款项,另设账户存放并自由开支的行为。“小金库”的存在严重干扰了整个经济秩序,给社会带来了破坏性影响,弱化了国家宏观监督调控的基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严重弱化了单位的内部约束与发展机制,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贪污、腐败  相似文献   

15.
小金库”屡禁不绝为哪般●赵玉琴据新华社报道,去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审计署和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对21万户企业和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截至目前,累计清查出“小金库”资金41.4亿,比1989年的“小金库”专项清查多查出21亿元。这种怪现象缘何屡禁不绝,“抽...  相似文献   

16.
张宝贵  段凤藻 《经济师》2001,(2):178-179
“小金库”是一个单位的“私房钱”。既然贴上了“私”字的标签,就说明它有着不可告人的隐情,一旦大白于天下,便要触犯“天条”,受鞭挞之苦。2000年,在紧锣密鼓的反腐败斗争中,长治市审计系统接连对一些单位的“私房钱”进行了曝光。打响了一场斗“私”反腐的攻坚战。据统计,2000年仅审计部门就查处58个“小金库”,库存达920多万元,几近于一个贫困县半年的财政收入。由此可见“小金库”数量之多,数额之大。铲除经济肌体上的这颗“毒瘤”,已是人心所向,迫在眉睫。按照国办发(1995)29号文件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  相似文献   

17.
张晓茹 《时代经贸》2011,(14):182-183
近年来的审计结果和财政监督捡查结果显示,“小金库”的发展范围和金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从工商企业到行政事业单位不断蔓延。特别是在少数权力部门、金融机构和垄断行业及其二级以下预算单位中,设置“小金库”的现象尤其突出。“小金库”,从来都被公认为违纪曲非法行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治理。小金库’问题,多次明令禁止,要求坚决治理。她通过分析。小金库”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其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严重损害,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根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当前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单位全面实行,从近两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比较明显:一是从源头上控制了预算内资金乱支滥用、预算外收入体外循环和“小金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二是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败、挥霍浪费国家资金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三是强化了财政监督,促进了廉政建设。四是节约了人力资源、资金.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可以说,这种核算形式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加强财政财务监督、强化预算约束、推动反腐倡廉都具有现实意义。下面就如何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有二种形式:一种是委派会计人员到单位,另一种是会计集中核算,目前比较多采用第二种方式。从一些地区和单位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试行情况来看,效果比较明显:一是从源头上控制了预算内资金乱支滥用、预算外收入体外循环和“小金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二是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败、挥霍浪费国家资金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方面,国家三令五申的禁止私设“小金库”,但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及行政人员由于自身廉政意识缺乏,“小金库”现象还普及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秩序,同时也带来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文中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对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