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新加坡议题与新加坡并无什么关系,正像WTO关税谈判中乌拉圭并不赞成“乌拉圭回合公式”,瑞士不赞成“瑞士公式”一样。只是1996年WTO第一次部长级会议在新加坡举行期间,欧盟等提出要在WTO中谈判多边投资框架协议,多边竞争政策,贸易便利化以及政府采购透明度这4个新议题,遭到了发展中成员的反对,一直悬而未决。在2001年第4届部长会议通过的《多哈宣言》中规定,由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决定是否启动上述议题的谈判。  相似文献   

2.
世界贸易组织劳动力问题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许多新议题应运而生。如今,世贸组织又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劳动力问题。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将劳工权利与世界贸易联系在一起。欧盟委员会还专门向世贸组织提议,在1995年12月于新加坡举行的第一次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对此问题作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对此持反对态度。因此,劳动力问题在新加坡会议上成为争论最激烈的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WID多哈回合谈判的重要独立议题之一,贸易便利化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从谈判伊始就全程参与的全新多边贸易规则谈判,同时也是四个“新加坡”议题中争议最小、因而最终成为惟一被列入WTO多哈发展议程而启动谈判的“新加坡议题”,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加入WTO以来,我国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全球范围看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性,坚持有效监督,加强与世界其他经济组织的合作交流,实现政企舍作,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力庹,推动贸易便利化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议题与新加坡并无什么关系,正像WTO关税谈判中乌拉圭并不赞成“乌拉圭回合公式”,瑞士不赞成“瑞士公式”一样。只是1996年WTO第一次部长级会议在新加坡举行期间,欧盟等提出要在WTO中谈判多边投资框架协议,多边竞争政策,贸易便利化以及政府采购透明度这4个新议题,遭到了发展中成员的反对,一直悬而未决。在2001年第4届部长会议通过的《多哈宣言》中规定,由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决定是否启动上述议题的谈判。  相似文献   

5.
"坎昆"之后话农业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贸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农业问题及"新加坡议题"上的巨大分歧无果而终.虽然坎昆会议农业协议没有达成,但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问题,在诸多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6.
多哈回合谈判下的“贸易便利化”议题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多哈回合谈判下的“贸易便利化”议题的概念及其意义,分析了目前各方在该议题上的态度、谈判前景,并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审视了该议题,从而提出我国对待该议题的态度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会场内各方争论不休毫无进展■会场外3万反对者示威升级坎昆会议因为毫无进展而令人沮丧,这并不是各方所希望见到的结果。场内各方争吵不断,场外各个非政府组织的反全球化、反对WTO的示威行动也不断升级。■减少补贴开放市场会场内各方交锋激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开幕两天以来,各成员在农业和“新加坡议题”等主要分歧问题上交锋激烈,谈判难度依然很大。农业问题是本次会议的一个焦点。世贸组织统计表明,全球90%的农业补贴集中在美、欧、日等23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成员希望发达成员取消造成贸易扭曲的各种补贴,而发达成员则希望发展中成员开放市场。到目前为止,农业谈判在市场准入、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三个主要内容上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会前,欧盟和美国相互妥协后向世贸组织提交了一个折衷方案,即“用缩减代替取消”,同意逐步降低关税,减少补贴。但以巴西、印度、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为首的21国集团认为,欧美的方案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也提交了自己的方案。关于涉及投资、竞争政策、贸易便利化和政府采购透明度等内容的“新加坡议题”,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也存在很大矛盾。以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发达成员主张立即启动谈判...  相似文献   

8.
WTO月度报告     
90国集团支持WTO贸易便利化议题的谈判 7月13日,由发展中成员组成的90国集团的贸易部长会议结束。会议对重启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议题的谈判采取了一种调和的立场。同时,各位部长在支持非洲棉花生产商提出的取消农业领域补贴的问题上采取了强硬态度,坚持农业谈判应单独进行,而不能将其作为正在进行的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WTO贸易便利化议题谈判进程回顾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运输与通讯方式的不断改善,关税壁垒的大幅度消除,贸易便利化已日益成为WTO各成员的强烈诉求。在多哈回合中,“贸易便利化”成为各成员谈判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WTO贸易便利化议题谈判的进程,重点分析了多哈回合谈判下贸易便利化议题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谈判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贸易便利报告2010》,在贸易便利化程度排名上,新加坡、中国香港位列第一、第二,中国大陆仅为第48名。贸易便利化还有许多难题待解。贸易便利化程度不容乐观记者查阅了《2014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贸易便利度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中没有中国大陆。《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也承认,目前以通关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便利化是上海与现代贸易中心城市存在的明显差距。事实上,上海贸易的便利程度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海关与跨境制度是贸易便利化问题的核心,海关在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研究了美国和新加坡海关实施贸易便利化的特征,针对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的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海关应当在"贸易便利与贸易安全平衡发展"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海关与商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加强国际海关合作,务实推进贸易便利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贸易便利化谈判小组(TF)于2月7-9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成员方初步讨论了有关该议题首批重要提案。WTO秘书处、世界银行、世界海关组织以及联合国贸发大会(UNCTAD)也在会议上做了发言。  相似文献   

13.
WTO多哈回合已历经14年之久,期间所达成的成果着实让人沮丧。2013年12月的巴厘岛会议正式通过了WTO成立以来首个多边贸易协定——《贸易便利化协定》,对多哈回合的结束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本文回顾了WTO多哈回合中贸易便利化议题,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协定》在WTO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并探讨《贸易便利化协定》中贸易便利化措施及发展中与最不发达成员的特殊差别待遇两大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日内瓦小型部长级会议上,由于美国和印度在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上的严重分歧,历时9天的谈判宣告破裂,也意味着多哈回合在2008年结束谈判的希望彻底落空。贸易便利化议题作为多哈回合的九大主要议题之一,虽然不是导致本回合搁浅的直接导火索,其在整个谈判中的分量也是值得掂量的。随着多哈回合的再次中止,贸易便利化议题的谈判成果也只能暂时被搁置在桌面上。一波三折的谈判过程,错综复杂的成员立场,希望渺茫似乎又触手可及的谈判前景的确是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11月16日,2005年APEC部长正式会议在韩国釜山举行。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商务部长薄熙来、副部长易小准、中国驻WTO使团大使孙振宇共同出席了会议。会上,薄熙来就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做了发言。  相似文献   

16.
9月10日,为期两天的2013亚太贸易便利化论坛在北京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政企合作,建立更有效、更具包容性的供应链"为主题,集中探讨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物流、金融、无纸贸易新技术及政府单一窗口对供应链的影响,体现了贸易便利化的新需求与新内涵。其中,"如何建立高效的全球供应链"是本届亚太贸易便利化论坛的焦点。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贸易与投资司司长拉维·拉特纳亚克说,设置这一议题的初衷,就是有的放矢地解决亚太地区贸易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贸易便利化议题的由来着手,分析了贸易便利化的收益及其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施贸易便利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贸易便利化与原产地规则的基本理论(一)贸易便利化的涵义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高涨,贸易便利化(trade facilitation)成为国际经济的一个关键性议题。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纷纷加入研究行列,共同向着实现更简便、更协调的国际贸易程序这一目标而努力。由于不同框架关注贸易便利化议题的内容各不相同,迄今在世界范围内尚无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统一定义  相似文献   

19.
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便利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贸易程序的便利化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贸易便利化改革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国际贸易的复杂性、改善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环境等问题的分析,指出贸易便利化对公共部门和商业机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全球贸易下滑趋势,二十国集团在G20峰会上强调将全面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工作。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贸易投资便利化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我国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效果,并分析了国内自贸区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创新实施及策略选择,为如何加快我国贸易投资便利化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