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片《阿凡达》的全球热映,曾经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阿凡达"热潮.而湖南张家界将"南天一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其后又采取了一系列营销措施,被业界称为"张家界阿凡达事件".此次事件引发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对旅游景区营销及其策略的探讨. 郭琨、明庆忠研究了景点更名对于旅游品牌营销的影响,认为张家界"南天一柱"的更名对于景区旅游品牌营销有积极作用.杨帆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张家界旅游景区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依孜研究了景点更名背后的深层动机,认为更名是华丽着装下发展诉求的营销表达.郑学国认为,应坚持把文化作为旅游发展、城市转型的重要引擎.刘锋在其著作中指出景区影视营销,就是通过优秀影视剧的影响力,对景区旅游产品进行传播推广对旅游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促进销售的营销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具有独立官方网站的5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描述旅游景区网页中所呈现的资讯内容,并分析其所包含的营销策略,为旅游景区使用网络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同穿越"作为近年来各旅游景区争相效仿的营销方案,对景区对游客均产生强烈反响.文章拟对"同穿越"从管理、营销、文化、游客体验等多角度予以探讨,旨在丰富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企业应该以顾客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景区营销的特点,从交换双方价值、创造完美体验、让渡顾客价值、控制企业成本、重视口传营销等方面进行景区营销创新,从而促进企业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冲突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突出因素,由此可以影响到"农家乐"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方法,以旅游客流和社区居民的博弈分析为重点,分析安吉县报福镇.'农家乐"发展中利益相关者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旅游项目选择.提出"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推动该类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孔令民 《经济师》2010,(3):194-194,198
门票作为游客接触旅游景区的首个环节,游客对它的评价往往是以一种整体视角,其评价过程包括与景区自身、门票自身以及旅游经历相关的所有方面,其感知价值直接反映了游客对景区的接受意愿,并最终决定了游客的支付意愿。文章以门票感知价值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旅游景区门票支付意愿影响因子的维度构成和作用机理,为景区经营者提供了相关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享乐价格理对旅游景区的价格竞争力进行分析。首先根据旅游产品的特性构建景区价格评价体系,同时对分析指标进行分类量化;其次利用SPSS 17.0对所研究的旅游景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最优享乐价格模型。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景区林木覆盖率,水质,气候,景区基础设施,服务环境,景区级别,景区面积,导游受教育程度,景区的审美价值可以用来较好的解释景区的价格竞争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营销模式下的旅游一对一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浩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148-149
旅游网络营销主要是针对旅游企业而言的,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网络为旅游企业树立市场形象、实现双向交流、面向特殊的虚拟市场、开展在线交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以4P理论为核心的传统营销相形见绌,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实现了4P与4C的有机结合。网络营销的兴起,为旅游企业有效开展一对一营销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9.
旅游市场日益繁荣,旅游景区无边界化,使得知名度高的景区常常超负荷运行,难以承载。文章依据长尾理论,将游客的旅游价值进行细分。通过测量庐山、鄱阳湖游客旅游价值的细分变量实际价值,发挥庐山旅游作为鄱阳湖经济区旅游经营"短头部分"的功能,带动鄱阳湖周边地区的旅游活动;对庐山、鄱阳湖旅游产品线进行设计,有效运营分散性景区这个"长尾部分",扩充旅游产品线的宽度和厚度,覆盖更广泛旅游区域,最大限度提升游客旅游价值,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发展政策等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其空间结构具有等级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本文运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构建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将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发展模式、集聚发展模式、多中心发展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4种类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多分形特征明显,且处于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渠道建设理论:流通渠道的建立、修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春玉 《经济管理》2003,(10):69-76
渠道理论是营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销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有许多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在营销学界一般认为渠道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渠道建设理论,二是渠道管理理论。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渠道建设理论,即在现有渠道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对渠道的建立、修正与重建过程与方法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余雪萍 《经济论坛》2022,(12):47-55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对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文章以黄山市为案例地,在携程网上按照设定条件采集、筛选、整理游客发布的游记,共得到81篇游记,共计226674字。利用扎根理论对游记进行文本分析,以期得到游客对黄山市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研究发现:认知形象方面,游客最关注黄山市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与服务;情感形象方面,主要是正面感知,负面感知较少;总体而言,游客对黄山市旅游资源形象感知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关注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各景区联合营销、充分开发和宣传历史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提高景区管理能力等建议,为黄山市旅游形象定位、完善和提升旅游形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应霞 《经济师》2007,(7):93-93,95
文章从我国旅游景区营销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旅游景区营销存在的缺陷,阐述了我国旅游景区引入关系营销的必要性,并就顾客关系营销和内部营销提出了旅游景区实施关系营销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亚男 《时代经贸》2021,(3):96-101
环境友好行为的研究为解决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归纳总结出员工工作中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运用行为产生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员工在工作中环境友好行为的形成机理。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企业内部社会营销的概念,把企业内部社会营销分为内在手段和外在手段,并分析了这两种手段和环境友好行为之间的关系。最终构建的员工工作中环境友好行为形成机理理论模型,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凯悦  李峰  谢蕙 《时代经贸》2021,(4):111-113
本文针对智慧旅游的内容体系,区分“虚拟体验”“监控管理”“位置服务”和“服务营销”四个方面, 对5G技术在智慧旅游建设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分析,给出了5G技术与智慧旅游场景融合建设的建议,以期 对5G技术与智慧旅游融合建设和实现高品质、精品化智慧景区的目标提供积极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乡村贫困地区脱贫,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如何解决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出现的精准度不高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随后从空间作用机制、动力机制、受益机制三方面详细分析了这种模式如何更好地实现"带"的功能;最后从巩固景区的核心作用、强化景区对贫困村的带动作用、景村融合一体化发展、分层分目标带动贫困户、机制设计保障旅游扶贫五个方面,提出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为后来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吴捷 《大陆桥视野》2016,(14):345-345
网络时代微博作为一种便捷性和及时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途径,也使旅游景区获取客户消费体验、开展口碑经营成为可能。本文基于旅游微博营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探析旅游景区有效利用微博营销的优势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潜在问题的剖析。  相似文献   

18.
将社会营销理论引入到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分析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产品的特殊性并从产品内容的角度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最后从准确的产品定位、可接受成本的控制、交付服务、选择分销渠道、调动影响集团促销、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等六个方面探讨了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空间结构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对象,对其旅游空间构建背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空间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并创新了重点发展节点和重点发展轴选择的依据,并据此确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三个等级的重点发展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以及四大旅游区,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0.
翁钢民  潘越  李凌雁 《经济地理》2019,39(4):207-215
景区区位条件是旅游空间行为规划的基础。针对当前主流测度模型中"非此即彼"问题,以"丝绸之路旅游带"为例,基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四大特征指数构建景区区位优势度测度模型,引入D-S证据理论对景区区位优势等级进行评价,并系统探究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丝绸之路旅游带"5A级景区区位优势等级体系呈现"结构破缺—重心偏离—波动显著"的特征;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格局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性和中心性;不同区域景区区位优势等级差异明显,制约因子不同;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分布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是内生因素,社会经济、交通条件是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