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进一步推进,必然对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在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组织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农民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异质性特点,通过分析江苏泗阳县X镇的案例,研究发现:将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土地分散经营对农业规模效益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使农民在互相信任的环境中通过"干中学"、接受集中培训等方式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因此,政府应推动土地流转并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要素市场发育仍不完备的情况下,当前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而大多数研究却忽视了土地要素市场与土地股份合作之间的异质性和替代性。一项来自江苏省苏中地区的调查表明,农民的职业分化为农户间分工合作提供了可能,家庭内部成员间的代际分工或性别分工推动了土地股份合作的发展。研究发现,农民从分工演进、合作及规模经济中的获益大于单纯的土地市场流转收益,从而使上述替代具有了理性的基础。于是,农民达成供给制度、组织创新的集体行动,以重复合作形式的稳定预期降低一次性合作的交易费用,以内部化的经济组织治理替代市场流转。  相似文献   

4.
土地作为一种原创性不可再生的资源,既具有人们经济活动的直接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又具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间环境和生活载体的社会价值,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历史的经验证明,每一次"土地革命"都会带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土地流转制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一种尝试,对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土地流转情况,本文对当前运行的土地流转形式进行归类定义,以某种管理方式或经营形式为核心冠以模式,力求科学地归类和清晰地表达土地流转的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高标准。切忌以行政权利为手段,以基层党组织为形式,组成官办的土地流转的农民生产合作社。为了在土地流转中发挥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性作用,要尽快建立农地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组织与队伍,政府应加强对土地流转行为的规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土地流转纠纷仲裁调节机制,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农民自己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发展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承包制和乡镇企业发展之后,中国农村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出现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扩展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公司+农户"以及"公司十合作经济组织十农户"这两种形式。利用博弈论理论对这两种主要农村经济组织进行分析,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的选择提供一种分析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必须将农民手中细碎的田地流转起来.最近几年,“土地流转”始终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相似文献   

8.
王菊艳 《北方经贸》2006,(6):122-12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市场主体的新兴力量,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载体,在破解我国“三农”难题方面正发挥着一种独特经济组织形式的巨大作用。合作经济组织的根本宗旨是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通过互助共济促进农民致富。在探索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过程中,要制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创造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9.
杜莹 《现代商业》2013,(11):157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土地问题仍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主要问题。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本文就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从而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化解矛盾纠纷,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西部地区的土地流转存在着试点县与非试点县出现两极化,农民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无法参加价格机制的形成,这导致了失地农民将来缺乏生活的切实保障.市场的最优发展是要求达到利益平衡,而平衡是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商,满足多方利益.在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单方中介"的试行方式缺乏可行性,只有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下,通过"合作式中介"协调各方利益,使其彼此制约、彼此依赖、共同发展,促使土地流转政策的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我国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对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分析可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一系列经济及政策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合作社是社会弱势人群自愿联合的自治性组织形式。她把居于"弱势"地位但具有独立人格的众多经济人组织起来,实行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即在自愿、平等基础上构建一种"合作秩序"。这种内部社员们享有平等竞争权利,基本消除了残酷竞争硝烟的自助经济组织形式,兼具经济、社会及文化功能。合作社将使广大农民及其他社会弱势人群在维护自身的利益,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获得更多的市场主动,正成为经济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土地流转和确权制度的试点和推行,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推行,农业生产资料、农业资本品投入、农作物生产加工等逐步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模式应该是基于现代农业价值网络基础上,围绕农业经济组织进行构建。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政府转变和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提升农民素质转变农民的小农意识、鼓励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改进。本文对实行土地流转应遵循的原则及其流转形式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在我国广大农村悄然兴起。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把农业向现代农业推进。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流转形式也较多,但土地流转是一新生事物,它在实践和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法律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期内,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以转让、转包、互换、代耕代种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移给第三方(主要指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现象,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合作社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实体,据统计2012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2.7亿亩,占可流转面积的21%。这些流转的土地,绝大部分为合作社所拥有。从土地集中后的农业规模化发展趋势看,合作社将成为未来农机行业的主要客户,农机企业目标用户群体将由以前的个体农户转移到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大客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对于农机企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的权益却往往受到侵害。笔者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就如何合理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耕地性质发生变化、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受到损害、农民长期利益诉求受到忽略等问题,应该通过完善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法规、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手段促进农村土地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以及农业发展问题近两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探讨,但很少有对中原经济区农业区域合作进行研究的。为了中原经济区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总结农业合作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区域合作存在的障碍,并从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不同层次的农产品、健全农业合作基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土地流转过程保障农民收益等五个方面,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