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计量模型对中国与32个伙伴国或地区对外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所有商品和细分类别商品的双边贸易中并不存在统一的本地市场效应模式;一些重要贸易伙伴国与中国双边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现象并不突出。通过对贸易成本、规模经济程度和产品差异化程度对本地市场效应影响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三者对总体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没有显著影响;贸易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程度分别对2类和7类商品对外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贸易保护视角下中国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产品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昕鸣  贺灿飞 《经济地理》2019,39(4):109-117
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博弈,中国产品出口经受着频繁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壁垒和反倾销的冲击,这不仅影响本国经济发展,也影响外商投资者的决策。文章基于中国海关库2001—2011年的数据和WTO贸易保护数据,构建二值Probit非平衡面板模型,分析贸易保护与中国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产业联系及其溢出效应,与国际环境贸易保护措施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关联对产品路径演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阻碍外资企业产品的退出,贸易保护与技术关联的互动关系表明贸易保护存在切断地方原有路径依赖联系的机制,贸易保护产生了削弱技术关联对外资企业产品退出负向影响的作用,贸易保护的消极影响,实际是一种路径解锁的过程。此外,进一步验证了外资企业不同产品类型与不同贸易类型表现出的异质性,量化说明了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嵌入本地市场程度不同,贸易保护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1992-2011年中国与31个国家(地区)的双边服务贸易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发现相对需求结构、需求规模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和以劳动力要素禀赋为传统的比较优势均促进了中国服务出口,并且后者促进作用大于前者;还发现需求规模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促进了中国的传统服务、新兴服务、生产性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的出口,其中对新兴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需求结构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也促进了中国新兴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出口,但促进作用较小,同时需求结构弱化了本地市场效应对传统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出口;最后发现中国的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都存在显著的需求规模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而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则都存在显著的需求结构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及许可费、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本地市场效应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解释了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的转变。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扩张效应、市场垄断效应及不同类型产品对知识产权保护敏感度的差异影响了进口贸易结构。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能带来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增加,进而优化我国进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但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不平衡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进一步加重了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均已改变,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发展战略遇到了巨大挑战。本文力图从本土市场效应的角度,探讨市场分割状态下国内市场规模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以便寻求中国制造业出口战略的调整方向。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越依赖本地市场的企业或行业,在本地市场规模越大时,出口竞争力越大,这验证了"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这也表明了国内市场对我国贸易发展战略调整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6.
传统理论认为贸易自由化会促进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但我国加入W TO后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文章基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视角,利用我国加入W TO前后美国对我国产品进行关税调整这一自然实验,通过倍差法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会拉低我国的出口产品质量,且这一结论在改变质量测度方法、控制成本效应以及使用不同的产品属性、贸易对象和样本的情况下依然稳健;(2)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主要是通过广延边际上的质量调整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总体质量,即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幅度越大的产品中,有越多的生产低质量产品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3)在集约边际上,存续企业并未针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做出及时的产品质量调整,从而无法改变我国的产品质量在短期内下降的趋势。文章为我国如何在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稳定和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成为金融危机后的焦点问题。本文研究了OFDI和市场分割推动国际贸易的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OFDI具有显著的贸易带动效应,市场分割促进了国际贸易,并且市场分割与OFDI对国际贸易的促增效应具有替代性。OFDI的贸易效应主要通过其对本土企业的逆向技术溢出、带动母公司设备输出以及便利化母国企业出口等方面实现,而市场分割则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间接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市场分割的贸易效应是以牺牲本地市场的规模经济为代价的,减少市场分割将提升OFDI的贸易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2003—2005年中国省际产品贸易及缴纳增值税的数据,在边界效应模型中对省际贸易的本地偏好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各种模型设定下,中国省际产品贸易确实存在明显的本地偏好;在控制了经济规模、对外贸易、行政区划、临近效应、双边及多边贸易壁垒等因素之后,历年的省际边界效应大约在4—6之间;2003—2005年,省际边界效应没有出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已具备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行伟波  李善同 《经济学》2009,(3):1455-1474
本文采用2003--2005年中国省际产品贸易及缴纳增值税的数据,在边界效应模型中对省际贸易的本地偏好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各种模型设定下,中国省际产品贸易确实存在明显的本地偏好;在控制了经济规模、对外贸易、行政区划、临近效应、双边及多边贸易壁垒等因素之后,历年的省际边界效应大约在4—6之间;2003--2005年,省际边界效应没有出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已具备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母市场效应是指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一个国家会倾向于出口迎合本国需求的产品,需求大国将最终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从分析历次金融危机爆发时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入手,依据母市场效应的理论框架,探讨了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问题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金融危机期间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确实能促进出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空间经济学理论表明,基于市场规模的产业本地市场效是新的比较优势的源泉。从产业本地市场效应角度考察我国区域间产业发展,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大小,即“超常需求”的大小,发现伴随规模经济的“本地市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产业空间结构的现象。根据产业本地市场效应,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育主要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途径之一,是未来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非位似偏好、非线性本地市场效应与服务贸易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Stone-Geary偏好嵌套到CD-CES效用函数中,构建了基于非位似偏好下的服务贸易模型,并把总需求分解为需求结构与需求规模,从理论上推导出相对需求结构与需求规模对服务业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HME);同时基于2000—2014年42个国家或地区间29个服务业分行业双边贸易数据,计算发现世界各国分行业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非位似特征,并首次从实证上验证了世界整体服务业出口存在需求结构作用的反向HME和非线性HME;并发现当相对市场规模越大时,相对需求结构的反向效应越强。分类型情形下,消费性服务业需求结构作用的反向HME及其非线性效应均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规模作用的HME高于消费性服务业;不同类别收入水平国家之间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作用的HME差异显著。据此,扩大内需规模、优化需求结构,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倒逼服务业创新,构建外贸增长和收入合理分配并行的激励政策体系等,对一国迈向服务业大国乃至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Krugman(1980)认一国会倾向于出口国内需求相对较大的产品,即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但并未对本地市场需求水平①一与出口的关系进行分析。而根据偏好相似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知,本地市场需求水平也是促进一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对本地市场需求水平对出口的影响进行理论梳理,进一步分析实现该效应的传导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慧敏 《产经评论》2012,3(5):149-160
本文梳理了欧债危机对出口贸易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从出口的目标市场、细分商品分类以及贸易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外需冲击是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出1:2贸易的最主要因素,国外需求对于我国总体出口的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分别为2.1和3.1,说明欧债危机引起的国外需求下降对总体出口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2)汇率和融资成本因素在本轮欧债危机中,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则相对较小。(3)外需冲击对不同目标市场、不同产品类别以及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国外需求是我国出口贸易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因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具有较大市场规模的地区会获得生产和出口的优势,这个效应被称为本地市场效应.作为新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方法,本地市场效应已经成为解释区域间贸易和产业区位选择的新路径.在对中国若干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区域层面上同样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若将选择样本的邻近省区市场考虑进本地市场规模,会使得本地市场效应缩小.因此,地区的发展不仅应考虑要素资源的投入,也应加强本地市场潜力的开发,加强地缘经济关联,扩大市场规模,以吸引相关产业向本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6.
胡颖  李维 《技术经济》2023,42(1):77-89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关键。为此,基于2011—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东道国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分别对中国出口与进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东道国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2)从中国对东道国出口来看,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出口推动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公路与航空基础设施质量,而铁路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从中国自东道国进口来看,公路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口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港口基础设施质量,而铁路、航空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较小;(3)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东道国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而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4)交互项分析发现东道国公路、铁路基础设施改善对港口与航空基础设施及港口基础设施改善对航空基础设施贸易促进作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公路基础设施改善对铁路基础设施贸易促进作用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朱玲  史东辉 《经济师》2008,(11):77-78
文章通过对2005—2007年沪市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行业间的资本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行业不同,其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着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我国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资本结构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司财务杠杆的运用使其在产品市场竞争中更具攻击性,公司财务杠杆的运用具有一种明显的战略承诺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经济的多层次性特征,使得新古典经济学视域下的有关区域市场整合的经典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某些分析范式可以被部分运用于中国这一主权国家内部的不同制度、不同关税区的研究。借助关税同盟理论和Balassa模型,对港澳与大陆区域市场整合背景进行描述,并对这一层次区域市场整合的贸易流动效应展开检验,实证结论揭示:港澳与大陆间的区域市场整合对彼此的影响不尽相同,港澳与大陆间的贸易往来,一方面在存在着总贸易创造效应的同时,会获得净贸易创造效应;另一方面,实证结果表明,大陆与港澳间的贸易往来并不存在总贸易转移、净贸易转移等效应。  相似文献   

20.
冯伟  徐康宁 《经济评论》2012,(2):62-70,79
本文利用我国2004-2009年29个省区市22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产业发展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省际层面上并没有发现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这或许是由于我国产业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和行业差异性较强所致;而在细化的分省层面上,所得研究支持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且发现其具有地区和行业的选择性,即只有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且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这可以为我国各省区市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政策启示:如可通过培育具有本地市场效应的产业来转变传统的以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方式,通过发掘和利用产业发展中的规模效应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