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尽管各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卖得很火,但这种有“赔本赚吆喝”之嫌的理财产品,银行到底得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问:你如何看当前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与股票、基金等理财方式相比,银行理财居于什么地位?杨荣燊:银行理财产品目前主要的特点和优势还是在于产品挂钩标的的多样性,涵盖了股票、商品、债券、房地产、对冲基金等,能帮助国内投资者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超1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快速增长的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极大地改善了银行自身融资结构,优化了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配置,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财产性收入,加快了银行业务经营转型升级步伐。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诸如存款理财化、银行同业理财过度所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钱荒”、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混业投资趋势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隐患积聚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引起关注。本文在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袁远 《金融研究》2008,(9):I0019-I0023
随着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目前已形成人民币理财产品与外币理财产品两大类型,截至2008年3月底,国内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615种,外币理财产品1467种。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模型检验,分析了其参与时的数据特征及申购动机。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深度与其最新一期现金余额及等价物规模、净资产大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就整体及平均水平而言,上市公司属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时,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越深入,不论中央国企还是地方国企,参与深度都高于私人企业,相对于地处东部沿海城市的企业,处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参与银行理财产品的深度较大。相对于私人企业和地处东部沿海城市的企业,公司为地方国有企业并处于中西部地区时,上市公司参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弹性较低。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参与理财市场的深度和弹性。  相似文献   

6.
马天平 《海南金融》2013,(5):59-64,68
本文对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模型检验,研究其数据特征及申购动机。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深度与其最新一期现金余额及等价物规模、净资产大小显著正相关关系,就整体及平均水平而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小型公司参与深度高于大型上市公司,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参与深度都高于私人企业;相对于地处东部沿海城市的企业,处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参与深度较大;相对于私人企业和东部沿海城市的企业,中西部地区地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参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弹性较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参与理财市场的深度和弹性。  相似文献   

7.
《时代金融》2007,(7):1-52
近年来,中国国内高端群体的金融理财服务一直受到金融业界、媒体的重视与追捧,各国内银行及外资银行不断推出有针对性的业务与理财产品,相应的报道也频频见诸于媒体,同时市场的反应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沉寂之后,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有了明显的起色,即便在许多银行提高了高端理财的金融资产门槛的情况下,银行专门针对高端群体开设的理财VIP服务场所仍然门庭若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赵加祥 《云南金融》2012,(9Z):63-63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服务面的拓宽,银行理财产品也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有多家银行都推出了各自的理财产品,有的理财产品销售还十分火暴。县域银行业机构也纷纷加入到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大军之中。发展情况怎么样?风险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带着维护县域金融稳定的责任,嵩明支行在切实加强对辖内金融机构风险监测的同时,积极开展金融稳定方面的调查研究。近期我们组织了专门人员对农业银行嵩明县支行和建设银行嵩明县支行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风险管控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加祥 《时代金融》2012,(26):63+67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服务面的拓宽,银行理财产品也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有多家银行都推出了各自的理财产品,有的理财产品销售还十分火暴。县域银行业机构也纷纷加入到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大军之中。发展情况怎么样?风险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带着维护县域金融稳定的责任,嵩明支行在切实加强对辖内金融机构风险监测的同时,积极开展金融稳定方面的调查研究。近期我们组织了专门人员对农业银行嵩明县支行和建设银行嵩明县支行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风险管控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会财会》2006,(10):45-45
随着人们理财观念的提升,许多银行和保险公司把目光瞄向对于普通消费者的理财业务。目前,不管是各银行,还是各保险公司纷纷推出许多理财产品。那么,银行理财产品与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我们又该如何来选择呢?  相似文献   

11.
自光大银行2004年推出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起,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跟进,银行理财市场从此蓬勃发展,理财产品推陈出新,成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部分,百姓开始零距离接触个人理财概念.与此同时,中外各家银行在理财业务领域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进一步规范银信  相似文献   

12.
王腾飞  袁楚  王均龙 《时代金融》2013,(21):141+153
自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年平均规模增长接近100%,理财产品总量已突破7万亿。理财产品的兴起不仅有利于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拓宽了居民的投资途径,但在理财产品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例如2012年出现的华夏银行理财产品违约案等。如何看待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理财产品会不会成为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会是怎样?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对银行理财产品从业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从2004年开始历经10年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由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尤其是2013年以来余额宝等"宝宝军团"的迅速崛起与扩张,造成商业银行存款数额下降,商业银行为了保持存款的稳定性,大力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负面问题也随之产生,加大了货币信贷政策实施难度,如何规范理财业务发展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显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杜军 《时代金融》2014,(9Z):76-76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从2004年开始历经10年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由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尤其是2013年以来余额宝等"宝宝军团"的迅速崛起与扩张,造成商业银行存款数额下降,商业银行为了保持存款的稳定性,大力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负面问题也随之产生,加大了货币信贷政策实施难度,如何规范理财业务发展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显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云南金融》2007,(7):51-52
近年来,中国国内高端群体的金融理财服务一直受到金融业界、媒体的重视与追捧,各国内银行及外资银行不断推出有针对性的业务与理财产品,相应的报道也频频见诸于媒体,同时市场的反应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沉寂之后,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有了明显的起色,即便在许多银行提高了高端理财的金融资产门槛的情况下,银行专门针对高端群体开设的理财VIP服务场所仍然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16.
从2009年起。本刊将携手国内知名家庭理财杂志《理财周刊》每月联合发布“银行理财产品星级推荐榜”。 “银行理财产品星级推荐榜”的推荐对象为《中国外汇理财》与《理财周刊》共同监测到的银行理财产品,由《理财周刊》与《中国外汇理财》的专业编审人员根据各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情况、投资方式、到期收益等特点进行测评。并最终进行推荐评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管理》2009,(2):42-43
从2009年起。本刊将携手国内知名家庭理财杂志《理财周刊》每月联合发布“银行理财产品星级推荐榜”。 “银行理财产品星级推荐榜”的推荐对象为《中国外汇理财》与《理财周刊》共同监测到的银行理财产品,由《理财周刊》与《中国外汇理财》的专业编审人员根据各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情况、投资方式、到期收益等特点进行测评。并最终进行推荐评级。  相似文献   

18.
自银监会于2006年6月底首次批准中外资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以来,各家银行已陆续推出了不同投资渠道的境外理财产品。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目前的开展情况如何?本文以中外资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差异为切入点,着重描述中外资银行根据自身优势所形成的不同操作模式,以及由操作模式不同引起中外资银行面临风险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3,(24):35-35
在个人理财工具选择上,银行理财产品是最为常见及收益稳健的理财方式。即便如此,对银行理财产品而言,2013年不仅意味着上了个台阶,而且这一年顿不平静,发生了不少“囧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金融业与世界金融关系的拉近,越来越多的新兴金融衍生品进入中国。国内的商业银行早已不满足于仅仅经营资产与负债业务获取收益,理财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目标,通过理财产品的发售,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提升收益。但是,就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来看,即使是相对比较规范的大型商业银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理财产品的不当处理既给投资者造成了损失又影响了银行的声誉,严重影响了理财产品市场在国内的发展。本文就当前理财市场现状、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作了一系列的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改进和完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国内理财市场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