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玉珍 《经济论坛》2001,(12):49-49
一、目前水利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存在的问题 1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职工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把工资构成中的津贴部分看成自己理所当然的应得收入。他们对国家统一的工资分配政策容易接受,而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按劳分配方案不能理解。因此,许多单位尽管制定了按劳分配与津贴搞活实施办法,但为了照顾部分职工的接受能力,一般只将津贴的一小部分搞活,津贴中的大部分实际上仍然是平均发放,形成新的平均主义,使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2劳动数量难以量化,缺乏可比性,导致分配不尽合理。水利事业单位行业多,情况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才战略的实施,现行的公务员薪酬制度亟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公务员薪酬制度在职位分类、平均工资水平、激励功能、津贴和补贴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务员的绩效意识,要根据公务员群体的特征,制定科学的职位分类,合理调整薪酬地区差距和部门差别,采用薪酬幅度制,增强激励功能,改革和完善津贴和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3.
杨正飞 《时代经贸》2012,(4):122-123
新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对病残津贴做出7规定,但我国目前却并没有统一的病残津贴政策,致使该特殊群体被政策边缘化,产生老无保障问题。本文认为亟需建立病残津贴制度,按照“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考虑待遇高低和调整方式,在此基础上推进制度问的整合统一,最后再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低水平起步、有条件享受、定期按月给付、适时转换衔接、统筹考虑与其他制度的协调发展”的建议,以保障病残津贴制度顺利有序的推进,体现社会保障制度对该特殊群体的覆盖,让其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工资中津贴分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飞 《经济师》1997,(4):86-87
事业单位工资中津贴分配模式初探●张鹏飞津贴的分配要充分体现工资的激励职能,其分配模式的确定,则应以国务院国发〔1993〕79号文件中指出的,为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合理拉开单位津贴分配的差距等指示精神为指导,以激励为导向,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  相似文献   

5.
康瑾  魏朋  张良意 《时代经贸》2012,(24):137-138
随着我国高校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建立一个适合高校发展的薪酬体系已经成为目前高校面临着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自2006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始实施绩效津贴这一全新的薪酬管理体系。本文从高校的薪酬现状出发,探讨了高校实施的绩效津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完善绩效津贴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进一步实施绩效津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内部津贴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内津贴的内涵、校内津贴设计的目标、设计原则、设计依据、校内津贴体系的设计程序、调整的时间和依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具体的校内津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其津贴补贴占据了工资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化对科技人才的福利待遇,重视技能性岗位津贴补贴的作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军人津贴制度体系.借鉴外军经验,我军当不断完善津贴制度体系,加紧推进津贴制度从保障性津贴向激励性的转变,设置高科技、高技能人员津贴项目,加大对军人实施津贴补贴的力度,推进军队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曹新锋 《经济师》2007,(7):161-162
高职院校校内津贴分配制度的实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校内津贴实施中存在“攀比”现象;重视身份忽视业绩,存在新的平均主义;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善的考核制度;津贴分配向行政领导倾斜,权力寻租行为影响津贴实施的公平性。因此,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合理地确定校内津贴总额和建立评价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明确校内津贴分配的政策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职工劳动价值评价机制,完善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健全权力约束机制,保证校内津贴制度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相似文献   

9.
张青 《经济师》2014,(9):217-218
文章根据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实际情况,分析介绍了工资津贴管理系统设计的内容,及系统运行的难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0.
高校津贴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琴 《经济师》2004,(11):96-97
高校津贴制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章阐述了当前高校活工资分配和津贴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转变观念、发挥激励职能、完善考核体系、协调各类关系、进一步提高高校津贴分配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群 《经济论坛》2005,(20):63-64
现代公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结构是多元化的,而各国年薪报酬的具体实践方式又有较大差别。目前在我国实施的年薪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①准公务员型模式,其内容与公务员的薪酬结构基本一致,即包括基薪、津贴和养老金;②一揽子型模式,这种薪酬结构中只含有单一固定数量的报酬;③非持股多元化型模式,包括基薪、津贴、风险收入(效益收入和奖金)和养老金等;④持股多元化型模式,包括基薪、津贴、含股权、股票期权等形式的风险收入和养老金,这种薪酬结构与非持股多元化膜型的差别是风险收入形式的不同;⑤分配权型模式,含基薪、  相似文献   

12.
一、内部津贴分配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可分配的资金总额有限、决定教师整体收入水平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是在原中专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建立起来的,有一部分是原专科院校改建的,很少一部分是本科院校所属的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来看经济基础都不雄厚。国家教育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后,职业学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目前职业学院大部分均在投资扩建发展中,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实习基地的建设,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的购置等。学院的学费收入又很有限,所以能拿出来进行津贴分配的总额也就有限了,与本科院校无法相比。因本科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基础设旆等建设基本完成,学生规模又非常稳定,内部可分配的津贴相对充裕。  相似文献   

13.
罗烨军 《生产力研究》2022,(7):50-56+161
高龄津贴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龄津贴与主观福利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对提高老年人养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6年的微观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和倾向得分匹配(PSM)的计量方法,实证分析高龄津贴对城市老年人主观福利效应的影响及具体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龄津贴能够显著提升城市老年人的主观福利水平,且这种提升效应具有“锦上添花”的特征。同时,高龄津贴通过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提升其主观福利。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龄津贴对患有慢性病和高龄老年群体主观福利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从主观福利角度评估了高龄津贴制度的政策效果,为下一步政策改革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工资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要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主要有:工资、奖金、津贴,工资结算是企业对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代扣款项和实发工资的发放工作。工资结算的原始凭证主要有考勤记录、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应付职工工资的计算,包括标准工资的计算、奖励工资的计算、工资性质津贴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转型时期,新加坡政府为了提升中小微企业的竞争能力、生产力以及创新能力,制定与实施了能力发展津贴政策。这种政策以津贴形式对品牌发展、业务创新与设计、商业策略拓展、质量与标准提升等方面的合格项目提供成本补助,有效促进了企业转型以及能力提升。通过对能力发展津贴政策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协同政策的分析,促进了对这一政策的深入了解,可为我国地方政府有效制定相关促进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转型时期,新加坡政府为了提升中小微企业的竞争能力、生产力以及创新能力,制定与实施了能力发展津贴政策。这种政策以津贴形式对品牌发展、业务创新与设计、商业策略拓展、质量与标准提升等方面的合格项目提供成本补助,有效促进了企业转型以及能力提升。通过对能力发展津贴政策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协同政策的分析,促进了对这一政策的深入了解,可为我国地方政府有效制定相关促进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薪酬即含有薪水和酬劳的意思,它反映了组织对员工所付出的劳动、努力和时间的补偿或回报。回报包括工资、奖金、福利,津贴等具体形式。薪酬包含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企业工资分配主要由市场决定。大体做法是,任何企业、公司的工资分配由企业根据市场上劳动力供求情况自行决定。企业向社会招聘员工时,先根据劳动力供求情况标出底薪,向市场招募劳动力。如招不到,再适当调高工资水平。花红和津贴视企业效益而定。政府没有制订企业工资标准,也没有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申晓梅 《经济学家》2004,(2):127-128
(1)加强对劳动者的创业培训及其就业保护立法据我们的调查,相当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岗位是十分不稳定的,短则2—3天,长则2—3月,又面临重新下岗失业,这部分人员已成为城市中极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在西方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中,职业培训是对付结构性失业最为重要的手段,重视发挥失业保障金促进就业功能,又是解决培训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即为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和各种岗位津贴——包括技术培训津贴、再就业担保、工作岗位津贴、创业津贴、就业津贴等,以鼓励企业雇佣经过培训的长期失业者。对弱势群体就业援助,除加大培训及…  相似文献   

20.
景鹏  李桢  王明璐 《经济科学》2023,(1):169-186
本文在内生化隔代抚养的世代交叠模型中引入儿童津贴和公共托育服务,考察生育支持对生育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育支持结构偏向儿童津贴会降低生育率和促进经济增长,加大生育支持力度能够提高生育率,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生育支持结构。当生育支持结构偏向公共托育服务时,生育支持力度与经济增长率呈反向关系,反之,二者呈正向关系。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伴随生育支持力度的加大,合理调整生育支持结构可以实现生育水平提升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