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成 《当代经济》2007,(18):148-149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如何构建起有效的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不良贷款率,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已显得日益迫切.文章通过对国际著名的CreditMetrics模型在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分析,以期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蔡海燕 《经济师》2008,(7):198-199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如何构建起有效的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不良贷款率,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已显得日益迫切。文章通过对国际著名的CreditMetrics模型在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发自身信用风险模型时,可借鉴这一模型,确定贷款组合价值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随机成本边界模型测算2005-2011年国内13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分析信用风险对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对银行成本效率的提高,不仅不良贷款率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贷存比、资本充足率的改善作用显著,而且在影响程度上,贷存比的作用高于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有选择地优化这些变量,进而控制信用风险,提高成本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高度集聚金融风险的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在不断下降后出现了"双升"态势,金融风险加快暴露出来,这使得不良贷款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财富管理的视角,文章在此背景下选取了2010—2017年的季度数据,运用R软件对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实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基于压力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压力测试框架,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文章以不良贷款率度量信用风险,以名义GDP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及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建立了合适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在GDP增速放缓、CPI上升、M2增速下降的压力情景下,预测了2011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在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会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种种原因,造成其贷款风险较高,体现在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导致其从商业银行融资不足,阻碍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入手,阐述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成因,提出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和强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已发展到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RB法为代表的模型化管理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采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贷款风险度方法仍主要以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为主,在风险与资本定量计量上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研究遵循"路径依赖"的改进路径思路,在细致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贷款风险度方法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寻找改进和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一定的选题背景下,分析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如股份制改革、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重塑银行经营机制、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如何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效率,深入地阐述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意见,为健全、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杨鸿  高宇 《经济前沿》2008,(4):55-59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信用风险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本文从信用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作国深入探讨,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面临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对未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芬 《经贸实践》2016,(6):33-34
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世人广泛关注,表面上看是由于美国因房贷违约而引起的金融危机,本质上则是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然而,不只是美国存在着银行经营者与银行监管方面的缺失,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济进步和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巨额不良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虽然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来缓解这种现象,但商业银行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等原因依然面临着企业贷款违约的现象.随着金融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各国的投资机构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激化,我国贷款企业违约风险测度问题仍然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重点.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发的违约率测度模型尚有不完善之处,所以我国贷款企业违约率测度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深化和研究.商业银行贷款发放和贷后控制的重要依据就是贷款企业的违约率测度,因而对它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是以贷款企业违约的原因为出发点,先研究企业的内部违约起因及问题,然后向外拓展到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从而使商业银行更准确的认识贷款企业违约的特征,为商业银行以后发放贷款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京元  黄建华 《经济师》2009,(9):187-187,189,190
文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非预期风险问题,通过分析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探讨了经济资本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结合中国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案例,阐述了应用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经济资本的计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基于经济资本的信用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差距,并不断借鉴先进的经验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宁波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宁波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宁波市生产总值、宁波市工业增加值、宁波市财政支出、宁波市银行业利润分别与宁波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宁波市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与宁波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对宁波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年底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虽然目前从中行、建行、工行的年报、半年报来看,3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很多学者也对3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乐观态度,但是本人认为随着外资银行入华进程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率任务依然艰巨,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可能反弹。本文通过在外资银行入华引起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反弹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率反弹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胡国晖  蔡怡 《当代经济》2006,(18):122-123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严峻挑战.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做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次贷危机背景下,加强其研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现状表现为不良贷款率逐年降低,资产质量有所提高。但是,次贷危机影响深远,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采取包括监控涉外资产质量变化、对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进行改进等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角,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同时信用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决定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乃至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本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消极产物,作为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与其他三家银行相比,不良贷款率位居首位,资产质量最差.文章结合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GDP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贷款与总负债比例和银行相对规模与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朱美荣 《时代经贸》2007,5(11):174-175
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监管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论文通过对<新巴塞尔协议>中关于信用风险新规定的研究,探讨了<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在剖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改革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启示,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谭畅 《时代经贸》2009,(8):96-97
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构筑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设想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