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财会通讯》2008,(4):35-37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动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是以外源融资为主,并首选股权融资。公开发行股票可以快速吸收主权资本进行融资,与发行公司债券相比,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不需要还本付息。一旦公司股票能够公开上市,上市公司还有机会进行配股或增发股票,即进行再次融资。而我国《公司法》和相关法规对公开发行股票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例如公司需近三年连续盈利,预期利润率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润率等。于是一些经营业绩不佳、不够资格上市的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粉饰财务报表,从而获得股票上市的资格。另外,《公司法》还将新股上市的定价与公司每股收益相挂钩。因股价越高则融资越多,在发行量一定的情况下,股价高低与融资水平成正比,而公司为获得较高的发行价格,产生更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相似文献   

2.
在每年年报集中公布之时,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而其业绩操纵的重点是使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简称ROE)达到配股资格要求,这是因为受到上市公司业绩操纵行为的动机与目标的支配。根据动机理论,上市公司本身存在着强烈的配股扩张的内在动机驱动,配股业绩标准ROE达标(10%)则成为了某些公司产生操纵行为的外在诱因和目标。在10%标准的导向下,如果实际业绩与标准相差不多,上市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行为的动机主要有:取得上市资格、获得配股资格、防止亏损、侵占股东利益、牟取二级市场暴利、满足经理人员业绩需要等。本文指出上市公司年报粉饰主要靠利润操纵、编制虚假报表、补充公告隐瞒信息等手段,并提出从上市公司的利润构成、年报中虚拟资产项目、现金流量分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事项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行为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4.
过度股票筹资的成因、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企业筹资实践中,大多数的筹资偏好顺序是:内部筹资(多留存收益)优于发行股票,股票筹资又优于举债筹资;但如果公司具备发行股票与上市资格,则肯定是将发行股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即使是已上市公司,也希望通过配股或增发新股等手段进一步“圈钱”。公司对股票筹资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偏好,筹资秩序的选择几乎与梅耶斯等学者提出的筹资优序背道而驰。这种把股票筹资作为首选筹资方式的现象是我国企业过度筹资的表现,实际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筹资行为。一、我国企业过度股票筹资的成因过度股票筹资在我国证券市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  相似文献   

5.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真实。真实性是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根本。但有部分公司为了股票上市需要、影响股票的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的方便等目的,往往采取操纵行为,弄虚作假,披露不真实的信息;利用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渗透了大量虚假资产,  相似文献   

6.
利润操纵是指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各种方式隐瞒或粉饰真实的经营业绩,超过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进行利润调节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从而损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近年来利润操纵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分析,对防范利润操纵行为的途径作一下探讨。一、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1.取得公司的上市资格。公司取得上市资格后,不仅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其知名度,而且可以通过初次发行股票募集大量的资金,因…  相似文献   

7.
晓雷 《中国审计》2002,(7):72-73
发现疑点 小心求证 在对某上市公司审计中,审计人员关注一切可能作假的疑点和迹象,并对这些疑点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有时用最简单的逻辑去推理分析: 1.从动因上分析,看有没有作假的动因。如该上市公司准备配股,为达到配股资格,有作假业绩的动机和可能。 2.从几个临界点数分析(盈亏、配股)其有没有作假的迹象。该上市公司3  相似文献   

8.
正一、配股与增发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一)配股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03年沪市实施配股的14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为了观察配股前后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样本的选择范围是:2002年(配股上一年),2003年(配股当年)和2004年(配股下一年)的财务数据。用来进行逐步分析的财务指标是上市公司配股之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三项财务指标的变动率。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一些讨论中,我们经常看到用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 10%左右比较集中的现象而得出这些上市公司以操纵盈利来取得配股资格的结论;用应收账款的增加来说明是盈利操纵的结果。这些讨论为有关部门及人员的分析与决策提供了宝贵建议。但笔者就上述问题谈下粗浅看法。   一、净资产收益率与盈利操纵问题   我国对配股资格的审查中,净资产收益率 (ROE)是唯一的盈利方面的要求,上市公司为了取得配股资格,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有动机来操纵盈利,使得净资产收益率达到 10%要求,这是因为我国目前规定上市公司进行配股的一个主…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后业绩变化的政策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辉  王华 《财会通讯》2008,(6):99-101
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后的业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市公司配股特点,结合配股政策的变迁,将配股企业划分为三个区间:1998年配股,1999年至2000年配股和2001年至2002年,研究不同政策区间的业绩变化特点,同时考虑了企业的规模和行业特征,结果发现,企业配股后业绩的变化有显著的政策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1.
关联方交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越来越广泛的存在和发展。但在目前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关联方交易并没有遵守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尤其在我国新兴的证券市场,关联方之间出于包装利润、转移利润、逃避税收以及满足配股要求等目的进行虚假交易,粉饰经营业绩,这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不具有公允性,广大投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和通过随机方法选取的100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样本公司1999年至2001年年报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样本公司普遍存在年报粉饰行为,且比例逐年上升,粉饰的手段日益多样化。进而剖析了年报粉饰的动机,提出抑制年报粉饰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0年、2001年、2002年通过首次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来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为对象,对募集资金的投向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正常投向的比率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显著正相关,正常投向中主业投资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对外投资与公司经营业绩在第一年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具有持续性;偿还债务与公司业绩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募集资金变更投向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募集资金变更为对外投资和募集资金闲置与公司经营业绩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上市公司诚信缺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蓉 《现代企业》2003,(3):32-33
目前 ,随着证券市场监管的加强 ,上市公司一系列问题被暴露 ,虚假陈述、恶意欺诈、擅自改变募股资金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大量存在 ,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诚信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上市公司诚信缺失的表现1 虚假包装上市。由于股权融资成本低 ,我国企业竞相争取上市资格 ,有些上市公司在谋求上市的过程中就存在欺诈。按证券法的规定 ,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备 3年经营盈利的条件 ,于是为了发行和上市股票 ,一些公司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粉饰公司经营业绩 ,美化募资项目收益。更有甚者 ,一些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指标、虚假报表等来蒙骗股…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舞弊的根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会计信息舞弊的根源 (一)受现实利益的驱动。第一,是管理者突出政绩的需要。在我国,财务指标数据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领导的业绩、政府领导的政绩,处在高指标的压力和奖励的双重刺激下,部分企业会主动或被动地弄虚作假。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中的敏感数据进行“人为”处理,造成会计信息舞弊。第二,出于企业顺利取得银行贷款的考虑。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首先要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其需要通过考察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以确定企业的资信能力。为了获取金融机构贷款,一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就产生了舞弊的动机,对业绩进行粉饰。第三,基于企业成功上市融资的需要。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部分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先天不足,甚至其上市纯粹只是为了解决资金流量短缺的问题。为能成功上市,这些公司往往调整甚至重做会计报表,虚构利润,进行财务包装。然而这些公司上市后公司质量并未明显提高,业绩增长缓慢,用“圈回”的资金盲目进行扩张和多元化投资,形成新的亏损,出现新的资金短缺。为了取得增发股票或配股资格,提高配股的价格,从资本市场上融到更多资金,这些公司往往采用虚增利润的方法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第四,基于保留上市主体资格的考虑。我国《证券法》规定,若上市公司连续3年发生亏损,公司股票就要被戴上“ST”、“PT”的帽子,甚至可能会被退市。  相似文献   

16.
吉叶俊 《当代会计》2021,(12):107-108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上市已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融资渠道.财务报表是公司展现自己经营业绩的途径,是证监会决定公司是否具有上市资格的主要数据来源,也是广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财务指标,符合上市要求,通常会通过虚增业绩来筹集到更多资金.财务舞弊不仅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公众形象,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损失,给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障碍.为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研究上市公司的造假动机及其行为并探讨相应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证券市场审计活动中,财务报表审计是最为普遍的。对证券发行上市公司而言,从公司改组成立.股票发行上市到年度报告和借资配股等,均需要由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通常情况下,财务报表所审计的期限都是以年度划分的,但由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特殊性,世界各国的证券监管部门纷纷要求披露期中财务报表信息。90年代初中国证券委和证监会也公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并在其后发布的7个《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与格式准则》中对期中财务信息的披露予以细化规定。一、期中财务报表审计的类型在股份公…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会计信息虚假、不真实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是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较严重问题,它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有的上市公司为本身的利益或解救被套的庄家,编造失实的业绩,散布能够影响股价的虚假消息,误导广大中小投资者;有的上市公司通过虚报资产及有关财务报告状况的手段,抬高二级市场股价,达到取得配股资格或提高配股价格的目的;还有的公司在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时,谎话连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而在证券市场上配置资源主要依赖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其中会计盈余信息又是重中之重,因而上市公司往往出于获得配股资格、提高发行价格、避免摘牌等不同目的,对报表进行粉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检验了1994~1999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后5年内由于增发或配股导致大股东股权动态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增发或配股导致的大股东股权稀释行为并不是与公司增长机会相关;股权稀释后未来3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提高0.94%,公司市场业绩下降9.4%;股权稀释与整个市场业绩正相关。同时,在股权稀释前政府倾向于提供补助,上市公司向母公司进行更多的关联出售,而股权稀释后上市公司则向母公司进行更多的关联购买行为。本文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动态变化并不是出于融资需要,而是由于市场择机和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