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以及开展思想政治育人是新时代对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的要求。本文以“智能审计”课程融合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抓手,通过分解重构课程内容、建立岗位认证机制和赛证融通结果反馈机制对“智能审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期实现“岗课赛证思”五元融合育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分析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在全面了解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岗课赛证”融通新要求重构课程内容,采取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创新考核评价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措施,改革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积极探索增值评价,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索纳税实务课程的“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重构教学内容,岗课赛证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多元支撑;“岗、课、证、赛”融合,打造“1+2课堂”模式;深挖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改进评价体系,实现多维评价。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4.
岗位是“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实践的逻辑起点,岗位能力培育是主线。“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课程目标需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政治站位,课程体系定位以课程的实用性、技能的应用型为原则,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应呈现工作进程系统化、理实一体化、开放性、动态性等特征,课程体系内容的选择由课程目标决定,具体各级指标要体现与“标准”对接,同时要体现数字技术赋能“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课程设置现状,按照最新的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设置思路,构建了高职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课岗证三融合”的四领域课程体系,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6.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与推进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文章总结了“1+X”证书与该专业人才培养融通的现状,选取“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作为与“X证书”进行融合和创新运用的研究实施对象,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选定关键教学切入点、设计“课证融通”教学模式三个层面入手,在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个步骤上设计,构建“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问卷、文献调研、访谈法和会议讨论法等方式,对京津冀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京津冀运营推广人才需求现状、人才技能要求;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师生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各专业“1”和“X”课证融通的具体方式方法及课程建设状况,了解网店运营课程开展情况,了解网店运营课程面临的基本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将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X”证书内容高效地融合到电子商务专业网店运营课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网店运营课程的改革。将“1+X”证书制度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可以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从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开展课证融通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满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以及校企合作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做好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总体设计,推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以及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评价标准的融合,从校企合作、技能认证方向、教学过程、课程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实践,进而实现云计算技能人才的高质量、精准化培养。  相似文献   

9.
创新高职专业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现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社会人才市场对实用型专业人才多元化需求的特点及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双证"融通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双证"融通教学模块体系和"双证"融通教学支撑体系两个方面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双证"融通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培养高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同时国家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技能人才地位,构建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需要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反馈机制,才能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高技能人才,推进技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相比,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要求充分融入“大思政课”的教育思想,从思想层面、心理层面、道德价值观层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和个人思想意志。将“大思政课”深刻的教育内涵应用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理念当中,提升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家国情况的思想格局。阐述了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认知、对“大思政课”的教学融合进行创新等教育改革融合路径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它能使学生在一种竞技环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学校层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学校层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课证岗三位一体"竞赛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要素,并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特色,阐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职业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完美发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特色,以促进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1+X”证书制度的推行,对于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了显著作用,“课证融合”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推手。“Web应用软件测试职业技能等级”认证逐渐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在“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中融合“Web应用软件测试技能(中级)标准”,使课程标准符合职业标准,并围绕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进行改革,使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可顺利通过Web应用软件测试技能(中级)考试,通过课证融合提升教学绩效。  相似文献   

15.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证融通是当前高职院校比较认同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可以考虑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通过融通与专业相关的若干职业资格证书,建立职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帮助学生在完成课程体系学习的同时顺利实现学历与职业的融通。  相似文献   

16.
游泳课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体育活动。在高职院校开设游泳救生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个人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游泳课不仅应限于竞技体育教学,还应加强安全教育。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高职游泳救生课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针对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以传统课堂教学为基点,依托互联网,以学生为中心,结合高职院校游泳救生课程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沟通方式,注重学习活动和学习情境的构建,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反馈,以提高高职游泳救生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职教20条”的发布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也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当下推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现代化转型、突破高职思政工作现实困境的现实需求。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内涵和价值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三全育人”理念从“广度、温度、深度、效度”四重维度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8.
推动新商科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秉持“大思政课”理念。“大思政课”理念与新商科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紧密耦合,能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内生发展动力。新商科高职院校应依托“大思政课”理念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更新思政课教学评测机制,构建思政课课程资源体系,以此提升思政课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存在着知识点零散、授课方式单一、学生获得感和体验感较差等问题。在国家倡导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大背景下,构建审计课程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同时依托"金课坊"智慧教学平台,从参与式教学的角度出发,围绕"00后"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审计课程资源贯穿于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探索出高职会计教学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英语作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如何使学生学好英语,灵活运用英语是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语音在语言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英语语音作为基础课程有开设的必要性,并且要实施分层次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