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发现,安徽乡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专职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设施器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必须加大对乡村小学体育教育的供给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合理设置体育课程,提高现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多渠道投入提高体育教育硬件水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既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又可以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基于乡土文化的园本课程在内容上注重增加幼儿园课程的适切性,环境创设上强调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实施过程中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获得。要把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通过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能力,搭建区域课程资源开发共享平台,促进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师资力量弱,课程受重视程度不足。课程一般采用大班授课,无法充分发挥艺术类课程的作用。高校应通过优化课程模块、加大教学投入、挖掘优势资源,发挥高校艺术俱乐部的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艺术教育,促进公共艺术类教育发挥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数高职校重视专业技能教育而轻视艺术教育,存在艺术教育师资设备缺乏、艺术课程缺位、学生艺术活动较少、学生审美能力较弱等问题,应从思想观念、师资、课程、学生活动等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建党百年时期下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课程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及重要价值,该专业实施发展至今,在课程建设上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课程属性上的误解、相关课程上的挑战、专业师资力量上的不足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课程属性上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色、师资力量上加强专业教师培育力度、发挥课程党史教育重要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艺术教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同时还伴随着一些压力和挑战。目前高校在艺术教育方面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缺乏创新、师资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高校应整合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但仍有不少非遗文化在不断息微,面临后继无人。尽管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发非遗文化的相关课程,但社区老年教育作为区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补充,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有着自己的使命。灰塑特色课程通过乡土课程、信息化课程、游学课程、自组学习团队四类型,开发形式多样的老年特色课程,既丰富了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的多样性,还使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创设计需要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完善乡村文明建设,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养分。凌家滩自然村应充分挖掘村落自身的潜在价值,通过文创产品这一新兴载体,更好地将乡土文化的价值进行展现和传承。基于此,应坚持文创引导,培养乡村发展的内生能力;坚持政府领导,加强乡村发展的制度保障;坚持因地制宜,实现文旅互动和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0.
大文化观追求一切从文化出发,最终促进文化的发展,对乡土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在社会转型和变迁的过程中,乡土教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文化危机。乡土教育要传承的文化根脉趋于弱化,乡土教育要营造的文化氛围日益冷淡,乡土教育要创设的文化情境濒于陷落。基于此,创新文化传承模式,激活社会、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重建文化情境是大文化观视域下引领乡土教育的文化转型之道。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对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传承面临困境。从教育传承机制的角度对该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首先,政府层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重新体认,建立文化创新和发展机制;其次,强化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立协调机制;最后,乡村少数民族成员逐步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转型能力,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需求的巨大动力,令金融翻译课程得以在高校迅速推广。但课程定位不明、教材严重匮乏、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储备不足等问题给该课程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促进该课程发展还需高校重置课程定位、推进教材建设、完善教学模式、改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快速增长,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科研滞后和师资力量不足是目前特殊教育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要在思想意识、课题研究与师资培训上取得突破。相关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要突出课程设置的特殊性、针对性和特色化,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需求的巨大动力,令金融翻译课程得以在高校迅速推广。但课程定位不明、教材严重匮乏、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储备不足等问题给该课程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促进该课程发展还需高校重置课程定位、推进教材建设、完善教学模式、改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甘肃临夏州广河县教师和学生的回族传统文化传承态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师生在回族传统文化传承态度上是积极的;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传承态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乡村学生的传承态度强于县城学生;不同性别、学历、职位教师的传承态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民族教师的传承态度差异性非常显著。研究发现:学校教育中的回族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单一,民族文化知识被边缘化,回族文化资源零散,学校师资匮乏,评价思路单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是中华民族承载悠久历史、保存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结着中国人的浓郁乡愁。浙中地区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时,要深入挖掘乡愁文化的内涵,通过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塑乡村生活意义与乡土文化价值,加强"乡愁符号"的保护与传承,创造融洽的主客交往氛围,升级"食、宿、购"等方面的旅游体验,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等途径建设乡愁文化,以纾解游客的乡愁。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精华,是我国文化瑰宝,在当代有其重要意义。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少儿传承中出现了形式单一,参与度不足及贴近生活的传承活动开展较少等问题。基于此,应选择以学校为教育和传承主阵地,重视幼儿阶段的文化传承;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注重活动的趣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加强传承方式的探索性和实践性,提高参与度;开展节气营活动。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就业能力是促进人际交往及推动职业发展的催化剂。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分析了影响高职英语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评价保障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英语课程质量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公共雕塑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逐步应用于乡村建设之中,成为地方标识符号,在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乡村精神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公共雕塑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通过梳理乡村振兴中公共雕塑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阐明公共雕塑艺术在乡村振兴实施中的意义,探析公共雕塑艺术融入乡村振兴的要素和路径,为公共雕塑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文明和美学经济驱动的背景下,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提出更高要求。从景观审美的视角分析乡村景观的审美特征,并从建立系统认识、感悟生存智慧、传承乡土文化、感受生存动力、解读地域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剖析乡村旅游的审美本质,为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