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其中的多重中介作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52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心理资本之间均存在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间起到多重中介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跨界生是职教与普教相互沟通的产物。为提升跨界生在大学里的学习适应性,本研究旨在考察跨界生学习基础与学习投入的特点,探讨学习基础、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习投入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后期跨界生的学业发展提供教育策略。文章通过对296名跨界生的调查发现,跨界生的学习基础、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习投入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跨界生的学习基础、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持不同的学习观的跨界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显著,跨界生的专业基础、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的毕业去向差异;跨界生的学习基础、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习投入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领悟社会支持在学习基础和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次调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重庆大学生采取简单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309份。调查结果:(1)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平均水平为高支持状态,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孤独感水平也较高。(2)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孤独感两两相关。其中,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为极显著的中等强度的正相关(r=0.476,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为极显著的中等强度的负相关(r=-0.433,p<.001),心理弹性与孤独感为极显著的中等强度的负相关(r=-0.593,p<.001)。(3)心理弹性作为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探讨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乐观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选取396名大学生,使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C)、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对乐观有积极预测作用,在控制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后,领悟社会支持对乐观的正向预测作用依然有统计学意义(β值从0.372下降到0.164,P<0.01),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领悟社会支持和乐观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增强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乐观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定性访谈法,分析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资源现状,提出学生个人、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构建高职贫困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系统,提高高职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物质及精神压力。领悟社会支持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机制,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建立良好的学校归属感提供理论依据,是理论工作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其学校归属感呈显著正相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其安全感呈正相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安全感在领悟社会支持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安全感在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独生子女与否之间无显著差异,但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表明,自尊、社会支持对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果显著。由此可见,高职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低于非贫困生,自尊和社会支持对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社会支持对高职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以及自尊与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调查28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自尊、心理控制源(内控、有势力的他人、机遇)、自我和谐彼此间显著相关;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自尊、内控、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在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的预测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自尊的中介效应更显著。说明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通过自尊和内控、有势力的他人、机遇的并行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其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9.
就业能力是师范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从心理学视角,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解读心理资本理论、胜任力理论,建构了包括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人力和任务管理能力、引导创新和变革能力四个维度的师范生就业能力心理结构,以期为师范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如下:大学生心理韧性总体良好。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是否是独生子女的方面差异显著,在性别、专业、城镇方面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良好。大学生社会支持在是否是独生子女的方面差异显著,在性别、专业、城镇方面无显著差异。当代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韧性总分成正相关。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不会影响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生就业能力可分三个层次:素质、知识、能力。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是一个多维系统: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高校要科学构建教育体系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广开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2.
如今,全球经济正处于一种全面复苏的状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经济继续维持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及全球化意识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岸上工作条件以及各方面种种福利极大改善。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进步,早已取代了我们国家20世纪末的毕业分配计划,将大学生以商品的方式推向市场,也符合市场经济的理念。现如今,在大环境的推动下,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面临计划分配和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的一种境况。在实际生活中,航海类毕业生的职业分流现象比较严重,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毕业生最后都上不了船,对航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研究表明:航海类专业学生在面临选择职业的问题时,更注重自我发展、追求经济实惠,有一部分学生不愿上船工作或是不愿在船上工作那么长时间,是造成航海类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社会市场的需求,对航海人才的需求,尤其重要的是对远洋高级船员的需求的持续增多,最终导致高级船员的断层。如今的航运业,谁拥有不断层的船员队伍,就意味着拥有了占领航运业的主动权,这是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知识转移直接受制于知识转移双方的转移意愿、能力和机会,而个体心理资本在组织氛围、文化、制度与结构等组织支持下直接影响知识转移双方的知识转移动机、意愿以及能力发挥,从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基于此,文章从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了基于心理资本中介效应的组织支持与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心理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依据假设、提出了组织支持对心理资本影响的研究假设、提出了组织支持与知识转移影响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心理资本中介效应的组织支持与知识转移影响的解释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异质性就业能力相对于同质性就业能力而言,是一种差异化素质和稀缺性能力。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异质性就业能力表现为人力资本形态的异质性就业能力和社会资本形态的异质性就业能力,前者主要通过教育和外溢的方式获得,后者则包括先赋型社会资本、自致型社会资本和公共社会资本的利用能力。大学生异质性就业能力的培养,依赖大学生本人、高校和政府等主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文章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州某高职院校418名在读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以t检验和回归分析进行资料整理。结果显示:不同亚群体呈现不同社会支持状态和应对方式表现。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作为预测变量对积极应对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仅社会支持总分进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从企业社会资本的角度切入,在回顾相关文献及对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知识创新及动态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和动态能力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框架: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知识创新活动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创新活动对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创新在企业社会资本与动态能力的关系中扮演了中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考察高师学生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以供高校教学、管理实践及其有关策略研究之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为探讨就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关怀与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中的中介效应,应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就业压力问卷以及就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1500名高职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关怀与就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教师关怀与就业自我效能感都和就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就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关怀与就业压力间的中介效应为45.98%。因此,就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关怀与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下,人才供需关系发展有了显著的变化,这在文科毕业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提出了文科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通过用人单位调查和文科毕业生近三年就业去向分布情况,提出从社会需求视角下提升文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路径,并从政府支持、企业需求、高校育人、学生发展不同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